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山高皇帝远是哪个皇帝

2022-12-26 17:09: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山高皇帝远”是一句俗语,最早指的是偏远的地方,政府的权力达不到。 现在一般指组织远离领导机关,遇事自己做主,不受约束,语言中含有贬义。

这句谚语最早出现在元末,是当时江南流行的童谣。 “天高皇帝远”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内容,它的下一句话是“民少丈夫多”,这仍然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关键。 相公是官员的老称呼。 这首童谣中的皇帝不是泛指昏君,而是指元朝十一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元顺帝,也是压榨汉人最多的皇帝。 这首童谣深刻地反映了元末蒙古人残暴统治下江南汉人的悲惨生活。

早在蒙古人统一中原之初,中国就颁布了四等人制。 其中第一阶层来自蒙古;第二,色目人,即西域人和较早被成吉思汗征服的契丹人;第三类是汉人,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汉人,而是金代的女真人、云南的汉人、四川的汉人、朝鲜半岛的高丽人等。 第四类是南人,就是南宋人。 这种四人制充满了民族歧视和压迫。 当时,汉族人大多在三等和四等。 作为国家的最底层,他们始终忍受着“优越人民”的压迫。 尤其是当时被派往江南的蒙古人,他们代表朝廷,远离朝廷的中心,这让他们在地方上可以肆无忌惮地骑在汉人的头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选择忍受,但人的包容总是有限度的。 于是这首童谣出现了,“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天打三遍,不反待如何!”

一直饱受贪官污吏的压迫,却无处伸冤。 这个时候,老百姓要想找到出路,只能举起义旗,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政权。 作为受压迫最严重的地区,这首童谣流行的江南,成为最早反抗的地区。

元朝的结果可想而知。 1368年,朱元璋进攻破通州,直逼元大都,元顺帝知道元朝已经失去势头,逃回了他在漠北的家乡。 元朝离开了中原的土地,汉族人从此在自己的土地上“站起来了”。

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从小生活在底层,深知贪官污吏对百姓和国家政权的危害有多大。 此外,朱元璋还指出“山高皇帝远,民少民多。 ”现象,专门下令民众鼓励“民告官”,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下一篇:天能电池和超威电池哪个耐用?(超威电池和天能电池哪个耐用)
上一篇:香港历任总督都有谁?香港总督是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