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花学名叫什么啊?(小的喇叭花学名叫什么名字)

2022-12-26 10:17:4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9

牵牛子 (英文名:SEMEN PHARBITIDIS.),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牵牛、朝颜花。 为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 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 叶互生,全缘或具叶裂。 聚伞花序腋生,1朵至数朵。 花冠喇叭样。 花色鲜艳美丽。 蒴果球形,成熟后胞背开裂,种子粒大,黑色或黄白色,寿命很长。 花期6~10月,大都朝开午谢。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种子。 又名草金铃(《雷公炮炙论》)、金铃(《本草图经》),黑牵牛、白牵牛(《仁斋直指方》),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

中文学名

牵牛子

拉丁学名

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

别称:

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旋花科

族:

番薯族

属:

牵牛属

种:

牵牛子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有分布

扩展阅读: 「释名」黑丑(《纲目》)、草金铃(《炮炙论 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 金铃象子形,盆甑、狗耳象 叶形。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蓣,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是矣。

「集解」弘景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 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 子核。

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黄,亦不似扁豆。

颂曰∶处处有之。 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 其叶青,有 三尖角。 七月生花,微红带 碧色,似鼓子花而大。 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 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大如荞麦,有三 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 宗 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萎。 其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谓子似荞 麦非也。

时珍曰∶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 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 叶有三尖, 如枫叶。 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 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 其核与棠 子核一样,但色深 霍尔。 白者人多种之。 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

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带红色。 其实蒂长寸许,生青枯白。 其核白色,稍粗。 人亦采嫩实 蜜煎为果食,呼为天茄,因其蒂似茄也。

「修治」曰∶凡采得子,晒干,水淘去浮者,再晒,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收之。

临用舂去黑皮。

时珍曰∶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 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气味」苦,寒,有毒。 权曰∶甘,有小毒。

诜曰∶多食稍冷。

杲曰∶辛热雄烈,泄人元气。

大明曰∶味 。 得青木香、干姜良。

「主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别录》)。 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 虚肿,落胎(甄权)。 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大明)。 和山茱萸服,去 水 病(孟诜)。

珍)。

「发明」宗 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 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好古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 利大肠,下水积。 色白者,泻气分湿 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震亨曰∶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 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 者,不可轻用。 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杲曰∶牵牛非神农药也。 《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气,利小便,治下注香港脚。

此说气味主治俱误矣 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 若肺先受湿,湿气不得 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 盖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火能平金而泄肺,湿去则气 得周流。 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 今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有热证,俱用牵牛克化之药, 岂不误哉?况牵牛止能泄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 湿从下受之,下焦主血,血中之 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 且牵牛辛烈,比之诸辛药,泄气尤甚,其伤人 必矣。 《经》云∶辛泄气,辛走气,辛泄肺,气病者无多食辛。 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 胃气不行,心火乘之。 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 脾胃主血,当血中泄火。 以黄芩之苦寒泄火, 当归身之辛温和血,生地黄之苦寒凉血益血,少加红花之辛温以泄血络,桃仁之辛温除燥润 肠。 仍不可专用,须于补中益气泄阴火之药内加而用之。 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若反用 牵牛大辛热,气味俱阳之药 轻则夭人。 故张文懿云∶牵 快一时。 药过仍痞,随服随效,效后复痞。 以致久服脱人元气,犹不知悔也。 张仲景治七种 湿热,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 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泄湿利小便乎?为湿病之根在下焦, 是血分中气病。 不可用辛辣之药,泄上焦太阴之气。 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损也。 《经》云∶ 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 白牵牛亦同。

时珍曰∶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 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 李明 之目击其事,故着此说极力辟之。 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 假使知之,必有用 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 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 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 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 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 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 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 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 行,甚于生产。 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 时珍 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 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 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 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 痰阻,故无效也。 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 食,且复精爽。 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 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外甥柳乔,素多 酒色。 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 医用通利药不效。 遣人叩予。

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 膀胱也。 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 一服而减,三服而平。 牵牛 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 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 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 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 方见《医学发明》。

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 则东垣未尽 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附方」旧八,新三十三。 搜风通滞,风气所攻,脏腑积滞∶用牵牛子以童尿浸一宿, 长流水上洗半日,生绢袋盛,挂当风处令干。 每日盐汤下三十粒。 极能搜风,亦消虚肿。 久 服令人体清瘦。 (《斗门方》)

丸∶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炒),不蛀皂荚(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梧子 大。 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 (王衮《博济方》)

一切积气,宿食不消∶黑牵牛(头为末)四两,用萝卜剜空,安末盖定,纸 入白豆蔻末一钱,捣丸梧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 名顺气丸。 (《普济方》)

男妇五积,五般积气成聚∶用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以新瓦炒香,再捣取四两, 炼 蜜丸梧子大。 至重者三、五十丸,陈橘皮、生姜煎汤,卧时服。 半夜未动,再服三十丸,当 下积聚之物。 寻常行气,每服十丸甚妙。 (《经验方》)

胸膈食积∶ 伤物汤下。 (《儒门事亲》)

气筑奔冲,不可忍∶牛郎丸∶用黑牵牛半两(炒),槟榔二钱半。 为末。 每服一钱,紫 苏汤下。 (《普济方》)

追虫取积∶方同上,用酒下。 亦消水肿。

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 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缝入茴香百粒,川椒五 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 空心食之,酒下。 取出恶物效。 (杨仁斋《直指方》)

伤寒结胸,心腹硬痛∶用牵牛头末一钱,白糖化汤调下。 (郑氏《家传方》)

《简 要济众方》∶用牵牛子半生半熟,为末。 每服二钱,姜汤下。 未通,再以茶服。 一方∶加大 黄等分。 一方∶加生槟榔等分。

大肠风秘结涩∶牵牛子(微炒,捣头末)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 为末 蜜丸梧子大。 每汤服三十丸。 (寇氏《衍义》)

水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作烧饼,卧时烙熟食之, 以茶 诸水饮病,张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长川泛溢,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决水之法治之, 故名禹功散。 用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 为末。 每服一、二钱,以生姜自然 汁调下,当转下气也。 (《儒门事亲》)

阴水阳水∶黑牵牛头末三两,大黄末三两,陈米饭锅糕一两。 为末。 糊丸梧子大。 每服 五十 水肿尿涩∶牵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为度。 (《千金方》)

小便 不利,气急咳嗽∶黑牵牛末一两,浓朴(制)半两。 为末。 每服二钱,姜汤下。 或临时水丸, 每枣汤下三十丸。 (《普济方》)

牛尿一升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 空心分二服,水从小便中出。 (《圣惠方》)

脾湿肿满∶方见海金沙下。 风毒香港脚,捻之没指者∶牵牛子捣末,蜜丸小豆大。 每服五 丸,生姜汤下,取小便利乃止。 亦可吞之。 其子黑色,正如 子核。 (《肘后方》)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井华水和丸绿豆大。 每服 二十 丸,萝卜子煎汤下。 (《圣济总录》)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 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 一加木香减半,丸服。 (《郑氏小儿方》)

疳气浮肿,常服自消∶黑牵牛、白牵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陈皮、青皮等分,为末, 糊丸绿豆大。 每服,三岁儿服二十丸,米汤下。 (《郑氏小儿方》)

疳气耳聋,疳气攻肾,耳聋阴肿∶牵牛末一钱,猪腰子半个,去膜薄切,掺入内,加少 盐,湿纸包煨。 空心服。 (《郑氏方》)

小儿雀目∶牵牛子末,每以一钱用羊肝一片,同面作角子二个,炙熟食,米饮下。 (《普 济方》)

风热赤眼∶白牵牛末,以葱白煮研丸绿豆大。 每服五丸,葱汤下。 服讫睡半时。 (《卫生 家宝方》)

面上风刺∶黑牵牛酒浸三宿,为末。 先以姜汁擦面,后用药涂之。 (《摘玄方》)

面上粉刺∶ 子如米粉。 黑牵牛末对入面脂药中,日日洗之。 (《圣惠方》)

面上雀斑∶黑牵牛末,鸡子清调,夜敷日洗。 (《摘玄方》)

马脾风病,小儿急惊,肺胀喘满,胸高气急,肾缩鼻张,闷乱咳嗽,烦渴,痰潮声嗄, 俗名 马脾风,不急治,死在旦夕∶白牵牛(半生半炒)、黑牵牛(半生半炒)、大黄(煨)、槟榔, 各 取末一钱。 每用五分,蜜汤调下。 痰盛加轻粉一字。 名牛黄夺命散。 ( 小儿夜啼∶黑牵牛末一钱。 水调,敷脐上,即止。 (《生生编》)

临月滑胎∶牵牛子一两,赤土少许,研末。 觉胎转痛时,白榆皮煎汤下一钱。 (王衮《博 济方》)

小便血淋∶牵牛子二两(半生半炒)。 为末。 每服二钱,姜汤下。 良久,热茶服之。 (《经 验良方》)

肠风泻血∶牵牛五两,牙皂三两,水浸三日,去皂,以酒一升煮干,焙研末,蜜丸梧子 大。

每服七丸,空心酒下,日三服。 下出黄物,不妨。 病减后,日服五丸,米饮下。 (《本事方》)

痔漏有虫∶黑、白牵牛各一两。 炒为末,以猪肉四两,切碎炒熟,蘸末食尽,以白米饭 三匙 压之。 取下白虫为效。 又方∶白牵牛(头末)四两,没药一钱,为细末。 欲服药时,先日勿 夜 饭。 次早空心,将猪肉四两炙切片,蘸末细细嚼食。 取下脓血为效。 量人加减用。 忌酒色油 腻三日。 (《儒门事 漏疮水溢,乃肾虚也∶牵牛末二钱半,入切开猪肾中,竹叶包定煨熟。 空心食,温酒送 下。 借肾入肾,一纵一横,两得其便。 恶水既泄,不复淋沥。 (《直指方》)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 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温服。 以大便出脓血为妙。 名济世散。 (《张三丰仙方》)

湿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华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 (《圣 济录》)

气滞腰痛∶牵牛不拘多少,以新瓦 一两,入硫黄末二钱半,同研匀,分作三分。 每分用白面三匙,水和KT 开,切作棋子。

五更初 以水一盏煮熟,连汤温下,痛即已。 未住,隔日再作。 予常有此疾,每发一服,痛即止。 (许 学士《本事方》)

下一篇:像豆腐和鱼豆腐价格一样吗
上一篇:牵牛花也可以叫做什么?(牵牛花还有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