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 出自哪里

2022-12-25 17:26: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6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后人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译文: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

扩展资料:

同类事迹:

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无信不立

下一篇:孔子说的人无信不立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人无信则不立”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