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失眠怎么办(压力大失眠睡不着)

2022-03-30 00:25:0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8

睡眠几乎占了我们生活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需求,也是健康的保障。但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显示,我国失眠人数已达3亿,其中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各行业人群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诸多相关诱因,失眠患者日益增多,存在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等功能障碍,且多发生在一二线城市。

思虑过度,心脾两虚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过度脑力劳动、情绪波动、工作时间不规律、睡眠不规律等原因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和失眠。因此,现代医学认为失眠主要是由神经引起的,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可以使人安心入睡。

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是,中医认为过度的脑力消耗会暗中消耗心血,同时会影响脾胃的运行。经典:“心为脏腑之主,总裁之魂有意志,故忧心为肺反应,思心为脾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伤脾”。

它是脾、胃和内脏的营养来源。胃中产生的水、粮、气对人体的呼吸和脉搏跳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心脏控制血管的基础。心脉受心气控制,推动血液流遍全身,到达外面的肌肉脓肿,进入里面的内脏。气血的正常运行需要心脾和胃的共同作用。同时,胃的烂水谷功能依赖于杨琪在心中的温煦和促进作用。过度思考导致脾胃升降异常,脾失健运,身体消化吸收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等症状。

中医认为:“正常的睡眠取决于人体的‘阴阳秘籍’。脏腑和谐,气血充足,则心定,劲静,卫入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心藏灵。心血不足,精神无处藏身。因此,本病的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失和,精神失和,不能入眠。

老人、产妇也易因心脾两虚而致失眠

老年人失眠比例较大,与中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的恶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脏腑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虚气血不足,精神营养不良,导致失眠。

此外,由于孕妇的血液被倒入子宫中以养育胎儿,在分娩和计划子宫时,血液溢出并消失,血液没有滋养头脑,因此在晚上会不安分。分娩时出汗、用力、产程过长,会使血液出汗,血液随气脱落,耗气伤血,导致阴血不足,气血不足,气血不能输送到心脏,心脏得不到滋养,出现躁动、失眠。同时,产后哺乳、排尿困难、伤口疼痛等。会对产妇的睡眠产生不同的影响。思累,耗气伤阴,扰神,迷失,不安。《万氏妇科学》说:“心主血,失血过多,神志恍惚,睡眠不安,言语失常。”

现代医学通常选用镇静安眠药治疗失眠。相应的药物虽然可以帮助失眠患者很好的入睡,但是不能长期使用,会导致依赖性和耐药性,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对于产后女性来说,服用安眠药对她们的健康影响更大。但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应以健脾养心、调和气血、祛邪安神为基础。临床证明归脾汤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归脾汤治思过度,脾劳悲,健忘心悸……”本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能补脾益气,补后天之精。桂圆肉与酸枣兼容。精液、茯苓,益心脾、益气血、安神、行气健脾,为佐药。甘草。能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主导药。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而不滞,是治疗思虑过度的气血亏虚,心脾劳损的良方。明代《学记》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远志、当归,进一步增强了养血安神的功效。

曾有专家为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将63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2 例,对照组 31 例。治疗组以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 1mg。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 80.6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下一篇:迪佳鱼竿怎么样(迪迦12米鱼竿什么系列最好)
上一篇:大理怎么去丽江(y761大理到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