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意思

2022-12-14 00:23: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7


同学之间的嫉妒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着小学、中学的升学,成绩的优劣将逐渐占有很大的比重。

对于能力的评价,就从孩子仍然幼少年时开始。 当他们听到“成绩不坏”、“画得很好”、“干得不错”这些话就会高兴,当听到“不行啊,这一次也只有这样的成绩。 不管怎么说你都不会改变啊!”则感到萎靡不振或者发奋图强。 孩子就是如此地成长的,他们经常与邻居的孩子或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较或批评。

我曾试问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当他做些什么事情,会受到父母的责骂时,他回答说,在打架或到外面玩得太晚才回家时,最多的是不读书时与考试成绩很差。 为了能力,特别是学校的成绩——这种意义非常狭窄的学校成绩,从孩子时就受到严格地要求,父母经常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孩子们经过了这种过程,逐渐地具备了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批评。 如“我的算术是最拿手的,可是语文却是最差劲”啰,或“我的历史要比王浩浩好,而王浩浩的政治要比我强”等老老实实的发表自我批评。

可是,无论哪一个班级经常都有一两个成绩特别好的孩子。 而且,共有两种形态,其中之一是,虽然不太用功,但考试的成绩却非常好,又当老师指名回答时却能随问随答毫不含糊。 这是属于所谓的聪明绝顶的孩子。

另外一种是,家里聘请家庭老师,或经常不断地往补习班跑的孩子,而且都是在对教育非常热心的母亲督促下独处的居多。

对这些不同的孩子的态度或批评,是有微妙的差别的。 对头一类型的孩子,都认为那个孩子是特别的,脑筋原来就很聪明,孩子们都称赞他。

因此,如果他考取了第一流的学校时,别人就会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连那个孩子的发言都会受到重视的。 他因为被认为是完全与自己不相同的人,而成为被尊敬与憧憬的对象。

又对另外一种类别的孩子,都认为他那样地用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时,反而被同情地认为他是被迫用功,“怪可怜的”。

对于这些孩子们,其他的孩子们的想法如何呢?“如果问处在那种条件之下,我也可以得到好成绩的”。 所以他们对于以上两种类别的孩子是不会感到嫉妒的。

一般的孩子,对于自己差不多的,或本来比自己差的孩子,成绩突然超过他时,他才会感到嫉妒。 这个时候,首先会认为是老师特别加以照顾,他才会得到那样好的成绩,或那个孩子有了很高明的家庭老师啦,或被强迫每天都要到补习班啦等等。

也就是说,自己的成绩低落,归咎到老师不喜欢他,没有好的家教等。 却忽视了对方埋头苦读的努力,或准备周到的实力。

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叫做合理化。 如果承认自己的成绩不好的真正原因,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无能,故想尽可能勉强解释一番,让自己心安理得。 嫉妒都是对准了身边的朋友,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感到莫名其妙。

某一小学的男生,对于他参加补习班的名字与地址,完全守口如瓶。

有某一女生,当缺席的同学请教她算术的解答法时,虽然她是会做的,却以不会而回掉了。

这便是学生时代里,学生的最普遍的嫉妒了。

下一篇:迟日江山丽全诗的意思(迟日江山丽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上一篇:微信怎么调字体大小(企业微信怎么调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