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2022-12-13 21:17:0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两千多年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么不把《道德经》作为主流文化来传播,要么故意曲解误读《道德经》。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要统治者无私无欲,一心要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事业大有作为。 无,就是没有,为,是个多音字,一个读二声,指干大事,大有作为,另一个读四声,指原因、目的。 只要统治者不为自己的私利而为,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便可大有作为。

只因为统治者的思想根本达不到这个境界,老子的道家思想和他们家天下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为了不让百姓懂得《道德经》的思想实质,就故意把它曲解误读成了道家思想不主张作为,什么都不去做也就不会有什么失败,也无所谓成功,所以很多人把道家思想理解成了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思想,导致历史上的很多有识之士在看到朝廷腐败无能的时候不去作为,反而住到山上修仙炼丹去了,这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巨大悲哀,更是中国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一生手不释卷,饱读诗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施政纲领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倡道家思想的国家治理理念,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遵旨和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一脉相承。 明白了道家的这个思想基础,对我们学习《道德经》非常重要,老子始终主张统治者要遵道而行,大有作为,而不是历代统治者鼓吹的“无为”。

我们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有作为中,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而立于不败之地,老子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 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意思是说,在局面稳定的时候容易保持和维护,在事变没有出现迹象的时候容易谋划。 事物处于脆弱的时候容易消解,事物处于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物都要在问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处理妥当,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就不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伤害,一旦等到问题出现了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的时候,解决起来难度就很大,损失也很大。

老子接着举例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高楼大厦起于每一筐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这里指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事物都是从萌芽中发展起来的,逐渐从量变达到质变,我们做事情,一毫一末都应谨慎,点点滴滴都应重视,脚下步步都应小心。

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入手,防坏事要从萌芽中开始,绝不可忽视发生的小事,小事是大事的因,大事是小事的果,细节决定成败。 明察秋毫,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人的最大危害是自身欲望的膨胀,欲望也是从萌芽开始的,也要把它消灭在萌芽中,一旦任其膨胀,最后必然走向败亡。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利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的时候,就是他的灭亡之时。 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圣人不会为谋取私利而恣意妄为,因此也就不会有失败。 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的时候那样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事情往往越到最后越困难,需要我们善始善终,很多人的失败不是没有去做,而是不能坚持到最后,我们需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历史上的圣人都是这样的,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也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都不学习的东西,补救别人所经常犯的错误,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涉。 圣人的追求和俗人截然不同,那些财货和名利在圣人眼里都是弊履尘土,过眼烟云,他们学习的是俗人不愿学的宇宙自然的大道规律,做的是辅助万物成长而不去占有,此乃遵道而行也。

下一篇:佛跳墙什么意思(为什么佛跳墙叫佛跳墙)
上一篇:阿兰史密斯(阿兰史密斯打c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