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恶如仇的意思(疾恶如仇的意思和拼音)

2022-12-13 13:30: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常见易混成语异同辨析94例

1.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3.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5.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6.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7.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8.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11.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2.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13.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14.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15.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16.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7.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18.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19.

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异: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20.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异: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

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21.

同:都有狠毒残暴之意。

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22.

同: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异:前者重在说话人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23.

同: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

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24.

同:都表经常变卦。

异: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25.

同: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

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等方面。

26.

同:都表生拉硬扯。

异: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27.

同: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28.

同:都指讲听惯了、听厌了的话。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指很平常的老话。

29.

同: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30.

同:都表示崇拜之意。

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

31.

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异: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意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32.

同:都表示十分愤怒。

异: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33.

同:都表示没有私心。

异: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34.

同: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异:前者强调逐步紧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35.

同:都形容卑躬、无骨气。

异:前者重在卑躬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36.

同:都有吹嘘之意。

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37.

异: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38.

同: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只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39.

异:前者只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后两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中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40.

同: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异: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41.

同: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42.

同: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 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43.

异: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

44.

同: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

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45.

同:都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 异:前者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46.

同: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

异: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白;后者偏重指行为正当、正派,襟怀坦白。

47.

同: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

异:前者侧重不再做坏事;后者侧重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48.

同:都有改正错误之意。

异: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在过去,强调错误改正得彻底。

49.

同:都形容不知羞耻。

异: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50.

同: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

异: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指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51.

同: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

异: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52.

异: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53.

同: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54.

同: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

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55.

同: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异: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 “荒谬绝伦”语义最重。

56.

同:都形容极度挥霍。 异: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57.

异: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58.

异:前者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后者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59.

异:前者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后者比喻珍贵的事物。

60.

同: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异: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61.

异:前者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后者指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62.

同:都形容惊惧不安。

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63.

同:都有做好战斗准备之意。

异:前者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64.

异: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后者指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情况等)。

65.

异: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66.

异: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见远不见近;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觉。

67.

异: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68.

异: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69.

同:都可形容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

异: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强调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70.

异: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

71.

异: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72.

异: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73.

同: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

异: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74.

同: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75.

异: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6.

异: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77.

异: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78.

异: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79.

同:都形容无一点生气。

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

80.

同:都有说话好听之意。

异: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但夸张而不切实际,含贬义;后者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含褒义。

高中语文(id:gzyw11)

81.

同: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

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82.

同: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异: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83.

同: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

异: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领会,一般指一方。

84.

同: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异: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85.

同:都有见不到之意。

异: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86.

同:都有内容多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指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

87.

同:都含有全部消去之意。

异: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88.

同: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89.

异: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东西。

90.

异: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从天黑到天亮。

91.

异: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92.

同:都有很得意之意。

异: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93.

异: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94.

同:都形容意味深长。

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下一篇: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区别(经济适用房同住人算有房么)
上一篇:日本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岛(日本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