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

2022-12-13 08:21: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7


古有嫦娥奔月、蟾蜍月宫,今有破开位面,证道成神。 各种传说和故事都在带领着我们的想象和脑洞不断去超越这空间给我们的束缚。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诗和远方,却又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渴望。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那遥远的天际似乎也在缓步向我们走进,一步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我们认识了宇宙的安静与死寂,感受了月球的荒凉与萧索,在一个个远古的幻想故事被现实所打破的时候,我们更加渴盼着能够找到自己的朋友、伙伴,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并不孤独。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苍穹有着浓厚的兴趣。 早在4400多年前,上古尧帝时代,我们就有了专职的“天文官”,负责对天文现象进行观测并做详细的记载,并用以指导现实的农耕、祭祀等活动。 不论是观星台、圭表还是浑仪、仰仪,我们一直在不断尽全力用科技最尖端的力量来满足自己对苍穹进行探索的欲望。

我们执着的相信一定还有高维的生命在等待我们有一天去发现,不论是古代的神佛幻想,还是今天的外星人神秘事件,都表现出我们人类对于外星生物一定存在的不移信念。 世界上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巧合让我们不得不去怀疑是不是有着更加强大的力量在操纵着我们的世界,就如同我们用电脑编写出的一个个精巧的程序一般。

为了能够看得更远,我们人类一直在努力。 早在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交接时,眼镜商人开始通过用技术改良镜片而发明了最早的望远镜,然后著名科学家伽利略买到了这种初级的望远镜并改良了它,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了遥远的太空。 从此,开启了我们通过观测来论证各种推理和计算的时代。

说到探索苍穹,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哈勃望远镜了。 哈勃望远镜是最富盛名的太空望远镜,在1990年发射升空后,这个长13.2米、宽4.2米的大家伙已经完成了超过130万次的观测,为了天文学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哈勃望远镜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太空探索梦。 据悉,经过设备升级,我们的“中国天眼”预计9月就可以正式启动地外文明的搜索!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张同杰教授所透露的消息,“中国天眼”有潜力探测到好几千颗地外行星,将有很大可能发现类地文明甚至拥有更先进技术的文明!

不论是曾经大火的超级科幻电影“E.T.外星人”,还是科幻小说里程碑“三体”,我们对外星人的幻想从来没有过一刻停止,相反,我们却越来越坚信它们的存在。 从1492年的哥伦布朝着星辰大海出发,到哥白尼1543用太阳替代了原本地球的位置,我们越来越明白原来陈旧、固执对于思想的束缚,才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根本。 虽然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外星人曾经出现过,但是我们却对外星人的消息没有任何不屑与嘲笑,很多人甚至相信我们曾经与它们接触过。

《三体》的大火,让“黑暗森林学说”深入人心,那句“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口号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张杰同教授则表示,他更加提倡的是“黑暗大海学说”,就像是我们航行在黑暗汹涌的大海上时,如果看到远处的一点来自其他航船的星光,比起互相残杀,我们更倾向于守望相助。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在制造规模、探索灵敏度上,均可排在世界第一!这赋予了它更大的观测视野、能够接收到更多的电磁信号,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来自地外文明的数据。

虽然现在主流社会对于科学界致力于探索地外文明的研究处于不太支持的态度,毕竟花费如此巨大的经费去做这么一件看起来“没什么回报”的事情,很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人们心底对于外太空的好奇却永远不会消失。

不论是文学著作,还是科学探测,在做起来的时候,似乎都是对于人类发展毫无帮助的“无用之举”。 毕竟,它们不像应用科学那样,能够直观的去改变我们的生活。 但是文字和探测却是解放人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而应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不也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吗?

一个文明的独自发展,往往是渐进式的,过程漫长而迟缓,等待着诸如孔子、瓦特、冯诺一曼、图灵、爱迪生、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出现来突发奇想、改变世界。 但是文明的碰撞则可以直接的加速世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就像是改革开放,为全体的中国人共同展现了一幅别样的世界,精彩纷呈、直入人心,为多少新奇无限的可能埋下了种子。

所以我们期待的,并不是发现一个共同生活在宇宙中的邻居,而是一份让人类再度飞跃的契机,一扇让文明加速进步的大门,一种哲学、宗教、科技、社会的全方位、颠覆式进化。

“中国天眼”,看的不仅仅是远方,更是我们的未来。 朋友们,您对“中国天眼”,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看法和内心的期待呢?不介意的话,在留言区一起讨论讨论吧!

下一篇:预警的意思(心理预警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实名认证身份认证(实名认证身份认证名字信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