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字少一横(甘字少一横是什么字,廿怎么读?)

2022-12-13 03:48:5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3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茶和荼,一笔之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荼字比茶字首先出现。

  荼不是指某一种植物,而是指用手掐植物花叶的动作。 掐植物的花叶,开始是为了食用,后来发现某些植物的花叶可以治病。 在治病过程中,人们又发现,某些植物的嫩叶可以泡水饮用,最后人们选择了一类植物的嫩叶制作饮料,这就是茶树。 从此以后,荼字和茶字就有了各自的分工,分别指不同的事物。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

  一、荼

  在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阶段、尚未进入原始农业阶段的时候,先民们除了打猎之外还会采集植物的种子、花叶来吃。 在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时,人们发现有的植物的花或者叶虽苦但却有治疗外伤出血的作用。 久而久之,人们把采集花叶的动作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荼。 荼字的读音,与弄碎这些花叶涂抹在伤口有关,读作tú。

荼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认为,荼“苦荼也。 从艸余声”。 《说文解字注》认为,荼字就是“苦菜”,又认为荼“即今之茶字”。 都只说对了荼字的部分字义,而不是全部。

  荼字最早的字形见于战国时期的长沙帛书,但不能说这个字创造在战国时期。 长沙帛书字形是上中下结构,上为艹,中为余,下为土,强调土里长的植物。 秦代的字形变成上下结构,上为艹,下为余。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余字,并非来自甲骨文,而是由上又(手)下木讹变而来。

采茶(网络图片)

  更能说明荼字造字意图的,是西汉马王堆帛书的字形。 这两个字形都是上中下结构。 第一个,上为两个生字(不是土字),中间是一只手(又),下为木。 这个字形强调的是手掐草木发出的新芽(生)的样子。 第二个,上为艹,中间还是一只手(又),下为木(或是禾)。 这个字形强调是手掐草木的叶子。

  原始社会,人们是靠采集狩猎生存的。 在采集过程中,人们会采集植物的果实、花叶等食用。 在采集狩猎甚至战争中,人们难免会被植物划伤,或受刀枪箭伤。 受了伤就要治疗。 先民们发现,有些植物的花叶非常有用,如果弄碎涂抹在伤口上,就可以止血止痛、消炎并使刀箭伤更快愈合,如果吃下去,还可以治疗吐血、衄血(鼻孔出血)等。 这些治疗效果明显的花叶,主要有茅草花、苦菜、莴苣叶以及后来称为茶树的叶子。 这就是为什么荼字可以指茅草花,也可以指苦菜,还可以指莴苣叶,甚至可以指茶叶的原因。

各种可称为荼的植物

  传统医学认为:茅草花,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刀箭伤,灸疮;苦菜,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莴苣叶,所含莴苣素,味苦,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具有镇痛和催眠的作用;茶叶,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消毒等功效,对清洗小伤口、止血、止痛等作用相当明显。

  《诗经》有很多作品都提到“荼”。 1.《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緜[mián]》:周原膴[wǔ]膴,堇荼如饴(周原土地真肥沃,堇菜苦菜食如饴)。 2.《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 3.《诗经·国风·豳[bīn]风·七月》:九月叔苴[jū] ,採荼薪樗[chū],食我农夫(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西周时期,周王室专门设置官员掌荼,负责收集采摘植物果实、菜叶,为宫廷服务。 《周礼·地官·掌荼》记载: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 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掌荼之责是掌管按时收聚采摘的花叶,以供办丧事时用。 征收采摘的野生草木果实,以待王国有事时用。 凡能储存的采摘之物,都须加以收聚以备用)。 这说明,周王室非常重视采摘果蔬及其储存的事情,并当作国家大事来抓。

  先民最原始的治疗方法,就是把能解除痛苦的植物花、叶等弄碎,涂抹在伤口上。 这就是荼字的读音tú的来历。 凡带有余的字且读音为tú的字,都含有用手涂抹的意思。 荼字的引申义与上述花叶的采集、颜色及使用有关。

  1.上述花叶皆有苦味,引申为苦难,痛苦。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 引申为让人吃苦。 《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百姓贪乱成风气,皆因恶政苦难当)。

  2.茅草花是白色的,引申为白色。 《管子·轻重甲》:荼首之孙(那些白发老人的孙子)。     

  3.茅草都是成片生长,同时开花,引申为多,声势浩大。 《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yīn]闍[dū],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草花。 虽然茅花多,亦非我所怀)。 如,荼火(形容军队浩大,如火如荼)。

  4.采集的花叶弄碎涂抹伤口,与涂通用,又指烂泥,比喻苦难。 (1)《尚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所有的百姓都遭受这样的灾难,痛苦不堪,于是你们向各路神仙告知自己多么无辜)。 (2)东魏《敬史君碑》:天子悼兆民之荼炭(天子可怜黎民百姓遭受的苦难)。 如,荼苦,荼毒生灵,荼炭(通涂炭)。

  5.从涂抹之义引申为上朝用于记事的玉板。 大臣上朝时携带一块玉板,其上有用毛笔涂写的向君王报告的事项。 《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天子使用上端呈椎形的大玉板,诸侯使用上端呈圆形的玉板,大夫使用斑竹制的手板,这是一种礼制)。 此处的荼字相当于书写,因此读作shū。

  6.涂抹伤口要缓慢进行,引申为舒缓,通“舒”。 如:荼缓(舒缓)。 此义也读作shū。

  7.泛指各种杂草。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二、茶

  茶字源自荼字。 荼字本义是用手采摘植物的花或嫩叶。 先民在采摘过程中发现,一种树的嫩叶春天采摘并制作干品,用开水冲开,可四季饮用。 开始,先民仍用荼字命名这种树。 但荼字已经有很多的引申义,因此有必要在荼字基础上创造新字来表示这种植物和由这种植物春天的嫩芽或叶子制作的饮料。 于是,比荼字少一横的茶字便应运而生。

茶字的演变

  独立出来的茶字,其读音仍然与荼字的涂擦有关,但人们选择了与擦字接近的声音作为茶字的读音,读作chá。

  茶字何时从荼字分化出来的呢?最早出现茶字的文献《前汉·地理志》中提到“长沙国茶陵”。 隋唐时期,颜师古在对《前汉·地理志》作注时指出,“茶陵从人从木”,证明至少在西汉时期,茶字已经出现。 但是,茶作为饮料而出现的年代可能更为久远。

现代各种茶叶

  茶字本义为采摘茶树的嫩叶,或者说,茶字就是荼字中专指手掐茶树新叶的动作。 后来,茶字指茶树、茶叶、茶水,也可指包含茶叶成分饮料,如,擂茶。 后来泛指饮料,如,奶茶,油茶,杏仁茶,面茶。

  有些方言中,把白开水称为茶。 这主要是因为贫穷人家消费不起茶叶。 这样的人家招待客人时,虽用白开水代,也仍称之为茶。

  另外,茶字还衍生出{木茶}专指茶树,后废弃并入茶字。 此外,还有一字檟[jiǎ],指茶叶,强调茶叶可作价卖(贾),后也成为极生僻字而不用。

下一篇: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上一篇:戒尺的意思(戒尺的意思是什么 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