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帝(文景帝的名字)

2022-12-13 00:02:4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39


提起汉景帝,大家可能都会想起,文景之治,汉武大帝的父亲。 还有一些朋友会说,汉景帝是很怀柔天下,修养生息的好皇帝。 我个人觉得他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温柔。 他内心一直保持着一份冷酷与无情。

也许他本身就是双重性格的人,也许就是他伪装得太完美,总之看完文景帝自传,我自己也有点怀疑我自己,是我内心太黑暗,还是我太年轻,不懂政治。

我们看到文景帝温柔似水的一面,当时感动的我都要落泪纸上。 文景帝遵循父亲文帝的遗命,怀柔天下,善待臣工。 大臣犯错一般都从轻发落,判死刑的极少。

文景帝在位16年,7次大赦天下,差不多2年1次。 这样大赦的频率中国历史上也就这么一次。 他不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还大赦那些参与叛乱的政治犯,给那些犯过错误的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雷人之举,人人封官,再创历史之最。

景帝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 中元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 后元元年三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 后元三年景帝临终遗言,赐予诸侯王至百姓作为户主的每人爵位一级。 景帝这一做法,看似并无实际意义,但实际作用不可低估。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虽然有了官位以后,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但是至少有了“爵位”的身份,有了某种自豪感,干起活来自然会干劲倍增。

景帝带头节俭,老百姓干劲十足,积贫积弱的汉朝很快积累了殷实的家底,人口迅速恢复。 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这些是伪善,我自己也不信,景帝对自己也很抠,这抠劲和之后大清皇帝道光有一拼。 不管咋说他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国力也得到增强。

你要说他就是个和善怀柔的好皇帝,我确实有异议。 我们再看他凶狠的一面。

一:腰斩晁错。

晁错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是景帝老师,绝对的宠臣。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 景帝听从袁盎之计,将晁错骗于东市腰斩。

一位厥功至伟的能臣,就这样稀里糊涂被腰斩,可以说死都不知道自己咋死的。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诸侯王聚集了20多万大军,以“清君侧”的名义,向朝廷发难。 他们围攻忠于朝廷的齐国,另外赵国也乘机勾结匈奴准备反叛。 在七国强大的攻势面前,汉景帝慌了手脚,他听信晁错的政敌袁盎的谗言,以为杀掉晁错就会平息叛乱。 于是汉景帝授意丞相陶青等人诬告晁错不忠,将晁错骗到长安东市腰斩。 可惜晁错一片忠心,换来如此下场。

当袁盎等人以晁错已经被诛杀的条件,去向吴王刘濞谈判,要其退兵时,刘濞的答复是“我已为东帝”。 汉景帝这才明白“清君侧”只不过是刘濞起兵的一个借口,其实他早已怀有不臣之心了。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汉景帝决心讨伐叛乱,他派出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联军。

景帝为了平息七国之乱,授意诬陷晁错,并将于骗于东市,腰斩。

关键词:为平乱,诬陷,骗于东市,腰斩。 老师、能臣、厥功至伟。

将这些关键词连起来,你是否还觉得景帝是个善良的人?

派袁盎为楚相,一箭双雕。

坐实袁盎与楚王勾结害死晁错,同时体现自己大度,将其封为楚相,转移自己被质疑视线。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 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 后来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 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 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众人都赞不绝口。 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 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 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景帝处理晁错与袁盎可谓:心思细腻,心机似海,杀伐果断,手段残忍。

这怎么又堪称仁德之君?

下一篇:金毛幼犬多少钱(一只金毛幼犬多少钱)
上一篇:八点后吃水果会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