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胡锡进:阻挡货运是对抗疫的破坏的词条

2022-12-12 21:01: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今年清明节的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0.9%,只及2019年同期的39.2%,我们清楚看到了防控奥密克戎给中国经济造成的代价。 这些代价到底值不值得,社会上存在争议,而且随着西方和中国周边地区都在逐渐放开,他们最痛苦慌乱的时期在过去,其社会在认了大量死亡代价之后的常态运转逐渐恢复,我相信,我们社会的这种争议将越来越大。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 此外,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 图为北京玉渊潭公园。 图源:北京日报

西方社会不怕争议,而我们社会对争议的承受力则显得弱得多。 然而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战胜奥密克戎,而且必须要克服自我的不适感,建立起对争议更加强大的承受力。

为此,我们首先要不断确认这场超级战斗的基本逻辑,尤其要反复厘清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的抗疫路线必须是全国一体化的,而且它必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大多数的意愿。 而且不管出现了多少争议,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维持动态清零的基本格局,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第二,吉林和上海两地的疫情冲击显示出奥密克戎与以往毒株的明显区别,中国内地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远多于确诊、轻症占了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极少的情况,但是鉴于世界各地仍在出现大量死亡,迄今为止尚无奥密克戎的危害真“比流感还轻”的确凿证据。 现在放开将使中国动态清零的优势毁于一旦,它是赌博,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太冒险了。

▲长春市民在进行核酸检测。

第三,中国抗疫与时俱进必须是稳健的,过程可控的,这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抗疫带来的损失是不均匀的,国家有承受力,不代表具体的企业和一些受损严重的群众有承受力。 国家和地方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帮扶,这是抗疫期间社会正义应有的实在内涵之一。

我们看到了一些路线性的其他主张,其中旗帜性的要求是学习西方的放开,它们也有依据,但那些依据不能不说是选择性引用的结果。 故意或者下意识地选择、剪裁事实,或者突出一面,淡化其余,配上激烈而成功的修辞,那些主张和论辩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应当承认,我们的确面临困境,而且一时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探索前行。 而孰轻孰重,本来就存在见仁见智的空间,而且这与利益有关。

中国最能够在困难时刻真正从大多数人利益出发思考政策的,毫无疑问非党和政府莫属。 这当中不仅需要意愿,还需要对全局情况的把握力。 一些激进主张的倡导者可能愿望也是好的,但他们缺少对复杂局面的统筹力,而且很容易受限于某个或某几个群体的利益,他们对国情的认识也会受到价值观的干扰。

大量争议的存在是现实,但决不能让那些争议削弱我们社会统一行动的能力,越是情况复杂,互联网上众议纷纷,我们社会越要加强统一执行动态清零路线的实际能力。 各地的探索也必须坚定围绕这一路线进行。 我们在行动上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对争议的最好超越。 不能让争议导致治理层面的各行其是,不能让它们成为对一些人不配合防控措施的鼓励。

▲4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关于奥密克戎毒株流行造成死亡人数高于同期德尔塔毒株流行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对外国公开数据的再分析。

虽然各地抗疫中会不时有官僚主义表现,暴露社会治理的短板,出现具体乱象,但这一切都不是质疑国家整体抗疫路线的理由。 我们必须相信动态清零是治理善意和尊重科学的共同结果,相信国家会采取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大政方针,这是一种理性,也是信仰。

经济是另一个关键项,它需要受到与动态清零的同等关注,因为它是动态清零保持可持续性的根,也会被广泛看作动态清零综合效果的一个验算式。 之前中国动态清零的的经济效果几乎全球最好,但现在,这个问题面临了空前挑战。 我们必须正视它,破解它。

最后我想说,如果奥密克戎加速衰减,全世界都会好起来。 如果疫情注定是一条长期赛道,那么中国决不会是跑到落后位置的那个国家。 我深信这一点,这么多年了,时间从没有让中国输过。

来源:《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 胡锡进

下一篇:勿谓言之不预(勿谓言之不预也啥意思)
上一篇:斑马神仙(斑马神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