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比喻(邯郸学步比喻什么生肖)

2022-12-12 20:58:5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5


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dān xué bù。

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也作“学步邯郸”。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译文: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式,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 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成语遗迹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沁河之上,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沁河原名牛首水,

西出紫山,东贯邯郸,注入滏阳河。 昔日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为赵都一大景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洪湍双逝,澄映两川。 ”当时学步桥是跨越沁河的唯一桥梁。 称“三辅锁钥”。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 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 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 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 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3] 。

下一篇:喜乐蒂(喜乐蒂价格多少钱一只)
上一篇:茅盾农村三部曲(茅盾农村三部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