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2-12-12 20:20: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4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价值连城。

这是2000多年前的悲壮故事,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 厉王怒而下令砍去卞和左脚。 时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再次找人鉴别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砍其右脚。

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 文王遣使询问,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 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关于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应该是成语——完璧归赵,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后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后来秦王统一天下,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着皇权与地位。 卞和与他的和氏璧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华玉文化。

还有一种说法是:“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于湖北南漳巡检镇金镶坪村,距县城78公里。 “玉印岩”坐北朝南,岩深11米,宽15米,高10米,岩之南面隔河对岸有个尖顶圆形山包,名“凤凰台”。

先秦文献记载,公元前700多年,“玉印岩”附近住着一个石匠的后代叫卞和。 卞和上山下地劳动时,常见一对凤凰落在凤凰台上,鸣叫三声之后,或飞入岩中,或高翔北去。 卞和听人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也听爷爷讲过石头的类型和宝石的特征,于是,他仔细观察凤凰入洞的动向,终于发现凤凰从千山万水之外衔朱砂在此填玉,卞和便将一块与周围不同的石头凿取抱回让爷爷看,爷爷惊叫地说:“这是一宝石。 ”

全家商议把它献给楚王,让楚国声名远扬。 然而一次、二次献宝,都被玉尹说成顽石,以欺君之罪先后被楚厉王、楚武王下令刖去了他的双足。 第三次献玉感动了楚文王,文王令玉工剖璞得玉,命名为“和氏璧”,封和为零(陵)阳侯,卞和不受,说:“宝玉面世,吾愿足矣。 ”

这一稀世珍宝,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神州大地上演绎出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 诸如:“赤山宴会张仪蒙冤”、“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其制为“传国玉玺”等。

讲有温度的故事,过有理想的生活!我是@365故事汇,欢迎转载,评论,喜欢的话,点个关注,每天都在更新,谢谢!!!

下一篇:夏奇啦(夏奇拉个人资料)
上一篇:香港四季酒店(香港四季酒店望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