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怎么读(徽怎么读zheng)

2022-12-12 19:14: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6


坐息,◆1.坐着休息。 ○《百喻經‧為王負機喻》:“汝捉一機,持至彼園,我用坐息。 ”○[唐][韓愈]《感二鳥賦》:“過[潼關]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 ”○[郭沫若]《高漸離》第五幕:“正面右半有欄杆,欄杆下一段階墀供人坐息。 ”◆2.輕易地平息。 ○[明][唐順之]《敘廣右戰功》:“公晨起,耳語[金]曰:‘今往[南寧],[南寧]人皆言汝叛,聲甚惡,以五千人往則人益疑汝,不若散遣三千人,而選心腹從卒二千人以往,是汝不撤衛而坐息人言也。 ’”

作息,◆1.[漢][王充]《論衡‧偶會》:“作與日相應,息與夜相得也。 ”後因稱勞作和休息為“作息”。 ○[唐][白居易]《偶作》詩之二:“一日分五時,作息率有常。 ”○[宋][曾鞏]《敕監司考覈州縣治跡詔》:“夫能使吾民足於衣食、安於作息……在夫州縣之吏而已。 ”如:作息時間。 2.勞作,工作。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

自強不息(自强不息),◆亦作“自彊不息”。 ◆謂自己努力向上,永不停息。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孔子家語‧五儀解》:“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周書‧武帝紀下》:“勞謙接下,自彊不息。 ”○[唐][韓愈]《答侯繼書》:“懼足下以吾退歸,因謂我不復能自彊不息,故因書奉曉,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為進,而眾人之進未始不為退也。 ”○[曹禺]等《膽劍篇》第五幕:“[勾踐]:臥薪嘗膽,自強不息。 ○[勾踐]永遠不會忘記。 ”

子息,◆1.子嗣,兒子。 ○《三國志‧蜀志‧張裔傳》:“[恭]之子息長大,為之娶婦,買田宅產業,使立門戶。 ”○[唐][賈島]《哭孟郊》詩:“寡妻無子息,破宅帶林泉。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摺:“雖然咱有家私,我這眼前無一個子息。 ”○[清][李漁]《奈何天‧媒欺》:“老身年逼桑榆,又無子息,止靠着半子終身。 ”◆2.泛指兒女。 ○[郭沫若]《山中雜記‧芭蕉花》:“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纍贅。 ”◆3.借貸的利息。 ○《管子‧輕重丁》:“[崢丘]之戰,民多稱貸,負子息,以給上之急,度上之求。 ”○[郭沫若]等集校:“錢分母錢子錢,見《周語》下。 ‘子息’即《周禮‧小宰》《注》所謂‘貸子’。 ”◆4.孳生蕃息。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猗頓],[魯]窮士,聞[陶朱公]富,問術焉。 告之曰:‘欲速富,畜五牸。 ’乃畜牛羊,子息萬計。 ”◆补证条目■子嗣;儿子。 亦泛指儿女。 ○《太平御览》卷六九七引《梦书》:“履韈爲子,屬體末也。 若夢得履韈者,必有子息也。 履者爲男,韈者爲女也。 ”

周息,◆即年息。 因利息按周年計算,故稱。

重息,◆很高的利潤、利息。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阿繡》:“﹝[姚原]﹞以貿易無重息,故暫歸去。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筮仕‧謁選》:“勿輕借京債,苛折重息,逾期疊滾,朝抵任而債主夕至。 ”

中息,◆1.中間停歇;中止。 ○《文選‧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中息更裝。 ”○[李周翰]注:“中道息曲而復調氣緩吹。 ”○[南朝][宋高祖]《與臧燾書》:“戎車屢警,禮樂中息。 ”○[南朝][梁武帝]《答蕭穎胄書》:“處分已定,安可中息。 ”◆2.次子。 ○[南朝][梁簡文帝]《長安有狹斜行》:“大息騫金勒,中息綰黃銀,小息始得意,黃頭作弄臣。 ”

止息,◆1.休息;住宿。 ○《楚辭‧離騷》:“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史記‧儒林列傳》:“﹝[伏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宋][蘇軾]《記游松風亭》:“余嘗寓居[惠州][嘉佑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2.停止;停息。 ○《史記‧孟嘗君列傳》:“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漢書‧循吏傳‧龔遂》:“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 獄訟止息。 ”○[晉][干寶]《搜神記》卷五:“自是災厲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清][劉大櫆]《<郭昆甫時文>敘》:“余觀[昆甫]特立之志,方進取於古人,而未有止息。 ”○[冰心]《山中雜記》九:“這聲音直到黃昏才止息。 ”◆3.古琴曲名。 ○《文選‧嵇康<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鶤雞》《游弦》。 ”○[李善]注:“《廣陵》等曲,今並猶存,未詳所起。 ”○[唐][無名氏]《大唐傳載》:“[韓太保][皋]生知音律,嘗觀客彈琴為《止息》,乃歎曰:‘妙哉![嵇生]之音也!為是曲也,其當[魏][晉]之際乎?《止息》與《廣陵散》同出而異名也。 其音主商。 ’”[元][耶律楚材]《彈<廣陵散>終日而成因賦詩五十韻》:“清旦炷幽香,澄心彈《止息》。 ”

正息,◆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個月。 ○《樂緯稽耀嘉》:“[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色尚黑,以寅為朔。 ○[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雞鳴為朔。 ○[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物之萌,其色尚赤,以半夜為朔。 ”

真息,◆猶真氣。 ○[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二:“[陳希夷]([陳摶])先生一睡或半歲,或三數月,近亦不下月餘,留藏真息,飲納玉液。 ”

月息,◆即月利。 ○《元史‧奸臣傳‧盧世榮》:“國家雖立平準,然無曉規運者,以致鈔法虛弊,諸物踊貴。 宜令各路立平準周急庫,輕其月息,以貸貧民,如此,則貸者眾,而本且不失。 ”參見“月利”。

餘息(余息),◆1.猶殘喘;殘生。 ○《陳書‧徐陵傳》:“況吾等營魂已謝,餘息空留,悲默為生,何能支久。 ”○[唐][獨孤及]《為李給事讓起復尚書左丞兼御史大夫等第四表》:“倘終喪紀,尚有餘息,誓當摩頂粉骨以答殊恩。 ”○《舊唐書‧蕭瑀傳》:“及乎[三淮]沸浪,[五嶺]騰煙,假餘息於熊蹯,引殘魂於雀鷇。 ”◆2.指正項利息以外的一種附加利息。 ○[清][馬建忠]《適可齋記言‧借債以開鐵道說》:“有常息之外另提餘息以資鬮還者,言定常息由三釐加半以至四釐,餘息由釐半至二釐。 ”

游息(\遊息),◆1.猶行止。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言事,則無以與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則無以與化游息。 ”◆2.游玩與休憩。 ○《孔叢子‧嘉言》:“子,吾心也。 子以[齊]為游息之館,當或可救,子幸不吾隱也。 ”○[宋][歐陽修]《吉州學記》:“學有堂筵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 ”○[郁達夫]《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還有那個[三皇殿]哩,再過兩年,怕廟址都要沒處去尋了。 我不懂[北戴河]的公益所,何以不去修理修理,使成一避暑的游息之所。 ”

隱息(隐息),◆休止,歇息。 隱,通“偃”。 ○《三國志‧吳志‧張紘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隱息師徒,廣開播殖,任賢使能。 ”

音息,◆音信;消息。 ○《文選‧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二:“形影參商乖,音息曠不達。 ”○[李善]注:“音息,音問、消息也。 ”○《北史‧宇文護傳》:“護居宰相後,每遣間使尋求,莫知音息。 ”○[宋][洪邁]《夷堅丁志‧太原意娘》:“倘得良人音息,幸見報揚。 ”◆补证条目■音信;消息。 ○常锡剧《走上新路·明天》:“一百万给你快两个月了,一点儿音息都没有。 ”

義息(义息),◆即義兒。 ○《北史‧恩幸傳‧劉騰》:“薨于位,中官為義息衰絰者四十餘人。 ”參見“義兒”。

遺息(遗息),◆死者遺留下來的子息。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文》:“且[李順]草寇,百日而已,乃[孟昶]後宮之遺息也。 ”○[清][曹寅]《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西軒諸友》詩之二:“予仲多遺息,成材在四三。 ”○[清][葉廷琯]《吹網錄‧中山穆王無子國除誤從帝紀》:“則[暢]薨之後,遺息猶存,舊封不改。 ”

遺傳信息,◆生物传给后代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 以三联体密码形式存在于组成核酸分子的核苷酸顺序中。 ○《文汇报》2007.5.23:“如何破译基因密码,如何固定优质遗传信息,成为杂交水稻研究者致力的新课题。 ”○方舟子《餐桌上的基因·基因究竟是什么东西》:“和DNA一样,RNA也是用碱基储存遗传信息,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但是用的是不尽相同的化学材料,所以这个过程被称为‘转录’。 ”

一息,◆1.一呼一吸。 比喻極短的時間。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 ”○[晉][陸雲]《歲暮賦》:“百年迅於分噓兮,千歲疾於一息。 ”○[宋][陳亮]《勉強行道大有功》:“蓋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間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 ”○《老殘游記》第十回:“一息工夫,只聽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許多腳步兒響,頃刻已經到了面前。 ”○[方光燾]《瘧疾》:“過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來。 ”◆2.暫停;稍歇。 ○《穀梁傳‧昭公四年》:“[慶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梁][沈約]《麗人賦》:“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迴歸。 ”◆3.一口氣息。 ○《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來看時,卻是十五六歲一個小廝,生得眉清目秀,渾身綁縛,微微止有一息。 ”○[清][錢謙益]《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繼母吳氏加贈淑人制》:“出遺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衷心感謝他》:“他的確是帶着年輕人的熱情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最後一息,戰鬥到最後一息的。 ”◆4.一個子嗣。 ○《晉書‧良吏傳‧鄧攸傳》:“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 ”○《新唐書‧張嘉貞傳》:“[張嘉貞]晚一息[寶符],獨未官。 ”◆5.猶一絲。 ○[聞一多]《晴朝》詩:“再沒有一息聲音--和平布滿了大自然。 ”

養息(养息),◆1.豢養繁殖。 ○《史記‧秦本紀》:“[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 ”◆2.保養休息。 ○[明][湯顯祖]《南柯記‧召還》:“一來奴家得以養息。 ”○[清][蔣士銓]《四弦秋‧茶別》:“不是奴苦苦留你,為你中年的人,也要養息些兒。 ”○[巴金]《春》七:“他以後也應該多多養息。 ”◆3.養子。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昭儀尼寺》:“是以[蕭忻]云:‘高軒斗升者,盡閹官之嫠婦;胡馬鳴珂者,莫不黃門之養息也。 ’”[范祥雍]注:“黃門即閹官,養息即養子。 ”○《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養息[令徽]者,尚幼,為內給使。 ”○《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冉閔],[石氏]養息,負恩作逆,何敢輒稱大號?”

宿息,◆1.上古稱賓客於道路休息住宿之處。 ○《周禮‧秋官‧野廬氏》:“比國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樹。 ”○[鄭玄]注:“宿息,廬之屬,賓客所宿及晝止者也。 ”○[賈公彥]疏:“宿謂十里有廬,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 直言宿者,舉中言之,故云‘廬之屬’以包之。 ”◆2.住宿休息。 ○《後漢書‧獨行傳‧范冉》:“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敘分隔。 ”○《雲笈七籤》卷一○七:“小來與人有隔數歲,便不與人共甌箸飲食。 及長,遊處宿息,常自然安置。 性不嘲調,世中戲謔,一切不為。 ”

信息論(信息论),◆研究信息的計量以及信息的發送、傳遞、變換、儲存和接收的科學。 參見“信息”。

信息,◆1.音信消息。 ○[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 ”○[宋][陳亮]《梅花》詩:“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水滸傳》第四四回:“[宋江]大喜,說道:‘只有賢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巴金]《家》三一:“二表哥的事情怎樣了?為什麼連信息也不給我一個?”◆2.現代科學指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符號等所包含的內容。 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繫的形式。 ○[陳原]《社會語言學》4.1:“按物理學的觀念,信息只不過是被一定方式排列起來的信號序列。 在社會交際活動中,這個定義還不夠:信息還必須有一定的意義,或者說信息必須是‘意義的載體’。 ”○《科學畫報》1983年第1期:“整個地鐵的運行靠一臺中心電子計算機控制,它賴以控制的信息,來自裝在車站以及車站之間線路上的高靈敏度儀器。 ”

新息,◆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 ○[援]以戰功被封為[新息侯]。 ○[宋][蘇軾]《伏波將軍廟碑》:“非[新息]苦戰,則九郡左衽至今矣。 ”

心息,◆心無所念;心灰意冷。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莫不輟鏡徙倚,攬瑟心息。 ”○[唐][杜甫]《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道消詩興發,心息酒為徒。 ”

小息,◆1.暫時休息。 ○《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息。 ”○[宋][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詩:“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 ”徐開壘《競賽》:“正當我們工作得疲倦了,准備伏案小息之時,我們又突然為這個不速之客所打擾了。 ”◆2.小兒子。 ○《晉書‧孫旂傳》:“初,[旂]以[弼]等受署偽朝,遣小息[回]責讓[弼]等以過差之事,必為家禍。 ”○[南朝][梁武帝]《長安有狹斜行》:“大息組絪縕,中息佩陸離。 小息尚青綺,總角遊[南皮]。 ”○[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見[謝亶],言新生小息不安,甚撓懷。 ”

賢息(贤息),◆對他人子嗣的敬稱。 ○[宋][洪適]《同寮祭呂母文》:“某等定交,賢息並游蓮府,登堂之拜未遂,就木之計已聞。 ”

閒息(闲息),◆I亦作“間息”。 間斷,停息。 《朱子語類》卷七一:“天地生物之心未嘗間息,但未動耳。 ”◆II亦作“間息”。 休息。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今聞眾人或以百姓尚貧,欲務閒息。 此不知慮其大危,而愛其小勤者也。 ”

閒不容息(闲不容息),◆謂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形容時間短促。 ○《淮南子‧原道訓》:“時之反側,閒不容息。 ”○[高誘]注:“言時反側之閒不容氣息,促之甚也。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將軍毋失時,時閒不容息。 ”○[司馬貞]索隱:“以言舉事不可失時,時幾之迅速,其閒不容一喘息頃也。 ”○《舊唐書‧陸贄傳》:“夫兩境相接,兩軍相持,事機之來,間不容息,蓄謀而俟,猶恐失之,臨時始謀,固已疏矣。 ”

息足,◆歇腳休息。 ○[清][錢學綸]《語新》卷上:“經麵館,以錢四文買小麵置案間,其實借以息足,麵固不能食也。 ”○[王統照]《沉思》:“湖濱有個亭子,是預備游人息足的所在。 ”

息子,◆1.親生兒子。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菩提寺》:“﹝[張秀攜]﹞問[暢]曰:‘卿有兒死否?’[暢]曰:‘有息子[涵],年十五而死。 ’”[唐][李翱]《叔氏墓志》:“[翱]始生時,叔氏棄歿,爰殯於野,年周四甲;豈無諸親,生故或迫,亦有息子,旅宦京國。 ”○[宋][曾鞏]《王君俞哀詞》:“老母無撫兮,少婦失依;賴有息子兮,可望其隆。 ”◆2.方言。 稱曾孫。 ○[章炳麟]《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三州謂曾孫曰息子。 ”

息止,◆1.停止,終止。 ○《魏書‧江悅之傳》:“郡中震肅,姦劫息止。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貂帽腰輿》:“京師冬月,例用貂皮煖耳……惟近來主上息止此詔,業已數年。 ”○[聞捷]《海燕》:“好像一群精力充沛的小夥子,在大笑着,呼喊着,歌唱着,混合成永不息止的喧囂。 ”◆2.栖息;居住。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屋者,具也。 謂世人寢興之所。 又曰:止也,息止之處。 ”

息陰(息阴),◆1.猶息影。 ○《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衛生自有經,息陰謝所牽。 ”○[李善]注:“息陰即息影。 ”○[唐][竇參]《湖上閑居》詩:“避影將息陰,自然知音稀。 ”參見“息影”。 2.乘陰涼。 ○《文選‧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濯流激浮湍,息陰倚密竿。 ”○[呂向]注:“謂倚密竹以就陰也。 ”◆3.猶濃陰。 ○[明][陳子龍]《春郊》詩:“緒風吹息陰,青翠迷衣裳。 ”

息意,◆不再有意,絕意。 ○《南齊書‧豫章王嶷傳》:“比心欲從俗,啟解今職,但厝辭為鄙,或貽物誚,所以息意緘嘿,一委時運。 ”○《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元年》:“[北漢主]始息意於進取。 ”○[唐][李德裕]《賜回鶻書意》:“想可汗便須息意,勿更披陳。 ”◆补证条目■不再有意;绝意。 ○南朝宋张演《续观世音应验记·义熙中士人》:“但自慮門禁嚴固,無可踰理,且恐有司横羅此咎,便息意不動。 ”

息養(息养),◆猶言休養生息。 ○《魏書‧邢巒傳》:“若臣之愚見,謂宜修復舊戍,牢實邊方,息養中州,擬之後舉。 ”○《舊唐書‧突厥傳上》:“我眾新集,猶尚疲羸,須且息養三數年,始可觀變而舉。 ”

息言,◆1.無言。 佛教謂至理幽微,非言說能及。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是以掩室[摩揭],用啟息言之津。 ”○[劉良]注:“此言歛心於[摩揭之國],用開不言之道也。 ”◆2.停止言事。 ○《舊唐書‧李渤傳》:“[渤]孤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闒茸之流,非其沽激。 至於以言擯退,終不息言。 ”

息心客,◆指僧人。 ○[南朝][宋][謝靈運]《過瞿溪山飯僧》詩:“同遊息心客,暖然若可睹。 ”○[黃節]注:“詩以息心客目沙門也。 ”參見“息心”。

息心,◆1.梵語“沙門”的意譯。 謂勤修善法,息滅惡行。 ○[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也。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凝圓寺》:“地形高顯,下臨城闕,房廡精麗,竹柏成林,實是凈行息心之所也。 ”◆2.排除俗念。 ○[唐][岑參]《終南雙峰草堂》詩:“歛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清][吳偉業]《西田招隱詩》之一:“到此身世寬,息心事樵牧。 ”◆3.謂不再想望。 ○《明史‧賈近山傳》:“人或裹足毀裳,息心仕進。 ”◆4.靜心,專心。 ○[張孝若]《立憲運動及諮議局成立》:“在開議的時候,陳述理由,滔滔不絕,大家都息心靜聽。 ”◆5.方言。 放心。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四二回:“﹝[樺林霸]﹞心中暗想:‘是不是死了?要是死了可就息心啦!’”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 比喻彼此契合無間或關係密切。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如今聽了[張金鳳]這話,正如水月鏡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鎖,息息相通。 ”○[清][薛福成]《察看英法兩國交涉事宜疏》:“大抵外交之道,與內治息息相通。 ”○[葉聖陶]《坐羊皮筏到雁灘》:“我們的呼吸跟[黃河]的流動、[連山]的沉默、青天的明朗息息相通。 ”

息息相關(息息相关),◆猶息息相通。 ○[清][蔣士銓]《第二碑‧書表》:“[昭明太子]為我撰成墓表,仍求[吳姐]書丹,恰好上仙亦至,可見三人息息相關。 ”○[李大釗]《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蓋人間之生活,莫不於此永遠實在之大機軸中息息相關。 ”○[聞捷]《布沙熱,我要為你唱一支歌》:“你和黨的關係,不能不是這樣息息相關,血肉相連啊!”參見“息息相通”。

息息,◆1.呼吸;氣息出入。 ○《山海經‧海外北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宋][蘇軾]《謫居三適‧午窗坐睡》詩:“身心兩不見,息息安且久。 ”○[清][黃景仁]《大雨宿青山僧寺》詩:“勞魂與清氣,息息共吁吶。 ”◆2.猶言時時刻刻。 ○[清][葉燮]《原詩‧內篇下》:“夫自《三百篇》而下,三千餘年之作者,其間節節相生……衰旺相循而生物而成物,息息不停,無可或間也。 ”○[魯迅]《野草‧死火》:“當我幼小的時候,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 不但愛看,還想看清,可惜他們都息息變幻,永無定形。 ”◆3.歇一歇。 ○[潘漠華]《游子》詩:“浮浪無定的游子,在門前草地上息息力,徐徐起身抹着眼淚走過去。 ”◆4.象聲詞。 ○[冰心]《寄小讀者》二六:“爐裏的木柴,爆裂得息息的響着,火花飛上裙緣。 ”

息望,◆不再生妄想;絕望。 ○《魏書‧崔浩傳》:“國有成主,民有所歸,則姦宄息望,旁無覬覦。 ”○[唐][柳宗元]《與許京兆孟容書》:“然此已息望,又何以云哉!”

息退,◆猶引退,告退。 ○[漢][王充]《論衡‧程材》:“不見任則執欲息退,見毗戲則意不得。 ”

息土,◆猶息壤。 ○《淮南子‧墬形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 ”○[高誘]注:“息土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 ”一說指沃土。 ○《大戴禮記‧易本命》:“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 ”○[盧辯]注:“息土,謂衍沃之田。 ”參見“息壤”。

息室,◆补证条目■窒息;呼吸困难。 ○明叶盛《水东日记·谢友规文赋》:“出厠徒旅,傫然就途,或驕而歌,或悲而吁,頤撼莫合,息窒罔紓,子之毒我二也。 ”

息事,◆平息事端。 ○《後漢書‧魯恭傳》:“刺史、太守不深惟憂民息事之原,進良退殘之化,因以盛夏徵召農人,拘對考驗,連滯無已。 ”○[清][梅曾亮]《書棚民事》:“由前之說,可以息事;由後之說,可以保利。 ”

息師(息师),◆謂遏止來犯之敵。 ○《左傳‧昭公五年》:“敝邑雖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師。 ”○[杜預]注:“息[楚]之師。 ”

息省,◆减免;蠲除。 ○《后汉书·郑弘传》:“在職二年,所息省三億萬計。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勞煩之役,損除他餘之務,以爲軍戎之儲。 ”

息肉,◆贅肉。 增生組織的團塊或肉瘤。 息,通“瘜”。 ○《說文‧肉部》:“腥,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段玉裁]注:“息當作瘜。 ○《疒部》曰:‘瘜,寄肉也。 ’”○《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東市百姓[王布]……有女年十四五,豔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 ”○[唐][趙璘]《因話錄‧羽》:“相國[崔公][慎由]廉察[浙西],左目眥生贅,如息肉。 ”

息日,◆休息日。 ○[晉][干寶]《搜神記》卷五:“﹝[江]南人﹞九月九日,不用作事,咸以為息日也。 ”

息人,◆猶息民。 ○《後漢書‧臧宮傳》:“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唐][陸贄]《賜吐蕃將書》:“息人繼好,固是常規。 ”參見“息民”。

息錢(息钱),◆1.有息貸款。 ○《史記‧孟嘗君列傳》:“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於[薛]。 ”○[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某有屋三十間,去[元和]末,酬償息錢,為他人有,因此移去。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軍士當部送者,受牒即行,往反常不下十日。 道路之費,非取息錢不辦。 ”◆2.利息與本金。 ○《史記‧孟嘗君列傳》:“﹝[馮驩]﹞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得息錢十萬……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 ”

息氣(息气),◆1.[宋]時樂器名。 ○[宋][周密]《武林舊事‧酒樓》:“又有吹簫、彈阮、息氣、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 ”◆2.休息。 ○[沙汀]《減租》:“中途他碰見表嬸在路邊息氣。 ”◆补证条目■宋时乐器名。 ○宋洪迈《夷坚支志癸·薛湘潭》:“〔薛〕遇三四道人聚野店,各有息氣竹拍,從而求之。 ”

息女,◆親生女兒。 ○《史記‧高祖本紀》:“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 ”○[張守節]正義:“息,生也。 謂所生之女也。 ”○[晉][張華]《博物志》卷八:“[魏]大司馬[曹休]所統中郎將[謝璋]部曲義兵[奚儂]息女,年四歲病歿。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門生有個息女,生得雖不十分怎樣,卻還略知大義。 ”○[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使凡略於他部之婦,其息女皆從母姓,則無嫌於內娶。 ”

息民,◆謂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 ○《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 ”○[漢][賈誼]《過秦論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柳宗元]《非國語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無足取焉爾。 ”○[清][魯一同]《秦論》:“[秦]之強不強於[惠孝]之耕戰,而強於[景哀]之息民。 ”○[孫中山]《致國民黨員書》:“其所主張,以為今之所務,惟在保境息民。 ”

息馬(息马),◆1.畜養、蕃息馬匹。 ○《史記‧秦本紀》:“今其後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 ”○[唐][孫樵]《興元新路記》:“自[黃蜂嶺]洎[河池關],中間百餘里,皆故[汾陽王]私田,嘗用息馬,多至萬蹄。 ”◆2.放馬,使馬休息。 ○[晉][張協]《七命》:“論最犒勤,息馬韜弦。 ”

息留,◆猶栖息。 ○[漢][劉向]《新序‧雜事二》:“鴻鵲嬉遊乎[江][漢],息留乎大沼。 ”

息利,◆利息。 ○[唐][白居易]《息游惰策》:“當豐歲則賤糴,半價不足以充緡錢;遇凶年則息利倍稱,不足以償逋債。 ”○《新唐書‧食貨志五》:“議者以兩省、尚書省、御史臺總樞機,正百寮,而倍稱息利,非馭官之體。 ”

息力,◆休息。 ○[宋][陳亮]《酌古論‧李靖》:“節制之兵……前者鬥,後者息力;後者進,前者更休。 ”

息景,◆見“息影”。

息金,◆利錢,利息。 ○[茅盾]《子夜》八:“存銀行生利罷,息金太薄。 ”○[沈從文]《牛》:“好的天氣是不比印子錢,可以用息金借來的。 ”

息腳(息脚),◆歇腳休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衛士們要息腳,我也就立在高坡上,回望着[龍門]。 ”

息交,◆謂謝絕交游,不問世事。 ○[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八:“﹝[劉斯立]﹞屏居[東平],杜門卻掃,息交絕遊。 ”○《明史‧孫慎行傳》:“數請假里居,鍵戶息交,覃精理學。 ”

息甲,◆謂解除盔甲。 停戰。 ○《宋書‧武帝紀中》:“﹝[義熙]﹞十四年正月壬戌,公至[彭城],解嚴息甲。 ”

息雞草(息鸡草),◆北方牧草名。 即羊草。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二》:“自[上京]東去……至[褭潭],始有柳,而水草豐美,有息雞草尤美,而本大,馬食不過十本而飽。 ”

息機(息机),◆1.息滅機心。 ○《楞嚴經》卷六:“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五:“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 ”○[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君子知命,達人息機。 ”○[明][唐順之]《羅君八十壽序》:“及其晚年,息機以歸老,蕭然一室,若不知有門外事者。 ”○[郁達夫]《毀家詩紀》之十八:“千里行程暫息機,江山依舊境全非。 ”◆2.停止機械運轉。 ○[宋][梅堯臣]《陪觀新水磑》詩:“激射聊因勢,回環豈息機。 ”

息夫,◆複姓。 ○[漢]有[息夫躬]。 見《漢書》本傳。

息調(息调),◆I呼吸調勻。 ○《雲笈七籤》卷五六:“氣運息調,榮枝葉也。 ”◆II廢除戶調之稅。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 ”

息詞(息词),◆申請撤銷訴訟的狀詞。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生就討過筆硯,寫了息詞,同着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進府裏來。 ”○[清][李漁]《凰求鳳‧假病》:“除非去求原告,大家處和了,燒一張息詞到陰間去,或者能勾免提。 ”

息兵,◆停止用兵。 ○《戰國策‧秦策二》:“[宜陽]未得,[秦]死傷者眾,[甘茂]欲息兵。 ”○[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詩:“留滯嗟衰疾,何時見息兵。 ”

無息(无息),◆1.不間斷。 ○《禮記‧中庸》:“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 ”○[朱熹]集注:“既無虛假,自無間斷。 ”◆2.沒有利息。 ○[周恩來]《在摩加迪沙群眾歡迎會上的講話》:“[中國]以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 ”

無聲無息(无声无息),◆沒有聲音和氣息。 形容沉寂,不為人知。 ○[周立波]《金戒指》:“漫山遍野的、潮濕的雪花還在無聲無息地飄落。 ”○[浩然]《艷陽天》第六六章:“鋸末子紛紛揚揚,像小雪花似的無聲無息地落下來。 ”

退息,◆1.事罷休息。 ○《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孔穎達]疏:“退息,謂學者疲倦而暫休息。 ”◆2.指退息之所。 ○《南齊書‧禮志上》:“[宋][元嘉]南郊,至時權作小陳帳,以為退息。 ”

堂息,◆堂兄弟的兒子,即堂侄。 ○[北齊]《皇甫琳墓志》:“[秦州]史君之嫡孫,[經州]刺史之仲子,太尉[真度]之堂息,[豳州][寬]之兄子。 ”

太息,◆1.亦作“大息”。 大聲長嘆,深深地嘆息。 ○《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 ”○《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史記‧蘇秦列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曰:‘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秦]。 ’”[司馬貞]索隱:“太息,謂久蓄氣而大吁也。 ”○[宋][葉適]《上西府書》:“天子為之憂愧太息,引咎鎮撫,然後少安。 ”○[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堅美。 ”◆2.長呼吸。 ○《素問‧平人氣象論》:“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張介賓]注:“閏,餘也,猶閏月之謂。 言平人常息之外,間有一息甚長者,是為閏以太息。 ”

水息,◆消息;音信。 ○元朱庭玉《青杏子·思忆》套曲:“娘知道,致令不曾放藉,風聲不透,水息難通。 ”

數息(数息),◆靜修方法之一。 數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靜專一。 ○[晉][葛洪]《抱樸子‧論仙》:“安得掩翳聰明,歷藏數息,長齋久潔,躬親爐火,夙興夜寐,以飛八石哉?”[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林寺》:“淨行之僧,繩坐其內,飧風服道,結跏數息。 ”○[隋][江總]《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詩:“梵宇調心易,禪庭數息難。 ”

收息,◆收取盈利。 ○[宋][李綱]《理財論中》:“夫茶、鹽者,天下之經費也。 異時官運收息。 ”

士息,◆[魏][晉]時指士兵之子。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被鴻臚所下發士息書,期會甚急。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是後大發士息,乃取諸國士。 ○[植]以近前諸國士息已見發,其遺孤稚弱,在者無幾,而復被取,乃上書。 ”

食息,◆1.飲食和呼吸。 ○《莊子‧應帝王》:“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聶紺弩]《輩分‧壽命‧體格》二:“好人或禍害的生與死,短命與長命,其實並非完全指他們個人生命的存亡以及食息於人間的歲月。 ”◆2.吃飯休息。 亦泛指休息。 ○《水滸傳》第九六回:“當下同眾將統領軍馬,回營食息。 ”○《水滸傳》第一○八回:“軍士方欲造飯食息,忽見[病大蟲][薛永],領兵巡哨,捉了一箇奸細,來報[柴進]說。 ”◆3.謂每時每刻。 ○[宋][葉適]《受玉寶賀表》:“皇帝陛下師古以治身,奉先而纘服,何食息不存於祖業,曾斯須敢怠於孫謀。 ”

省息,◆停止。 ○[漢][蔡邕]《黃鉞銘》:“于是儲廩豐饒,奉使不懸;人逸馬畜,弓勁矢利。 而經用省息,官有餘資。 ”○《後漢書‧吳祐傳》:“民有爭訴者,輒閉閤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自是之後,爭隙省息,吏人懷而不欺。 ”○[南朝][梁][陸倕]《至潯陽郡教》:“舊須發民治道,及戍邏揄樵採,諸如此類,一皆省息。 ”○《南史‧徐勉傳》:“非謂拔葵去織,且欲省息紛紜。 ”

聲息(声息),◆1.消息;情況;形勢。 ○《三國志‧蜀志‧李恢傳》:“時[恢]眾少敵倍,又未得[亮]聲息。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摺:“[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聲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變了卦也!”[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七‧土木之敗》:“又明日,過[懷來];又二日,過[宣府]。 日去一日,非風即雨,聲息愈急,人情洶洶。 ”○[蕭乾]《往事回憶》:“從一開始,我就設立了個專欄,從創作觀點到稿件處理,經常和作者們互通聲息。 ”◆2.聲音。 ○《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玉姐]﹞聽丫環們都齁齁睡熟,樓下也無一些聲息。 ”○《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道:‘是那三樣?’[蘧公子]道:‘是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 ’[王太守]大笑道:‘這三樣聲息,卻也有趣的緊。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馬路上行人很少,靜幽幽的,沒有聲息。 ”◆3.氣息。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春花]﹞去扶扶[甄監生]時,聲息俱無,四肢挺直。 ”○[金松岑]《心聲》:“醫者入門而視羸尪之疾,望聞切脈,必先聽其聲息之高下以差。 ”○[巴金]《家》九:“兩隻眼睛閉着,鼻孔裏微微發出一點聲息。 ”

生息,◆1.生殖蕃息。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天戈所麾,莫不寧順。 大宇之下,生息理極。 ”○[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戶口生息甚難,而凋耗甚易。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蓮花公主》:“圃中蜂一房,三十餘年矣,生息頗繁。 ”◆2.生存;生活。 ○[宋][李覯]《惜雞》詩:“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 ”○[梁啟超]《民約論鉅子盧梭之學說》:“我[中國]數千年生息於專制政體之下。 ”○[葉聖陶]《倪煥之》十一:“地面全是磚塊瓦屑,可見以前那裏建築過房屋,有人生息在裏邊。 ”◆3.收益;取利。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功父]﹞在[臨賀]置有田產莊宅,廣有生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原來我母親將銀子一齊都交給伯父帶到[上海],存放在妥當錢莊裏生息去了。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二:“這十幾年的積存究竟總數若干,存放在何處生息?”◆4.積蓄並發展。 ○[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一:“基於這些特點,資本主義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在於長期的合法鬥爭,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備最後地推翻資本主義。 ”◆5.猶生氣。 朝氣、活力。 ○[蔣光慈]《哀中國》詩:“回思往古不少轟烈事,而不料而今全國無生息,大家熙熙然甘願做奴隸!”

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发展、产生。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是故在天地,則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謂道。 ”○朱光潜《谈文学·文学与人生》:“我们可以说,文学作品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固定的著作权,它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集腋成裘的。 ”

少息,◆1.稍事休息;稍稍休息。 ○[唐][韓愈]《祭女挐女文》:“撼頓險阻,不得少息。 ”○[許地山]《鬼贊》:“我因疲極,才坐在一個祭壇上少息。 ”◆2.暫停;稍稍平息。 ○[漢][馬融]《長笛賦》:“眾音猥積,以送厥終,然後少息暫怠。 ”○《宋史‧張齊賢傳》:“及[繼遷]為[潘羅支]射殺,邊患謂可少息。 ”○[元][施惠]《幽閨記‧文武同盟》:“告少息雷霆怒嗔。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戶部‧江南白糧》:“庶幾弊政少除,民怨少息。 ”

日息,◆1.日日生長。 ○[漢][焦贛]《易林‧泰之小過》:“桃李花實,累累日息。 ”○[宋][張載]《正蒙‧乾稱下》:“益物必誠,如天之生物,日進日息。 ”○[王夫之]注:“息,長也。 ”○[清][唐甄]《潛書‧富民》:“[吳]鄉之民,編蓑織席,皆至微之業也。 然而日息歲轉,不可勝算。 ”◆2.按日計算的利息。 也稱日利。 日息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通常稱日息幾厘幾毫。 如日息一厘,即本金千元,每日利息一角。

人亡政息,◆謂賢臣不在位,則所行善政便會遭到廢棄。 語出《禮記‧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孔穎達]疏:“若位無賢臣,政所以滅絕也。 ”後指執政者死後其政不行。 參見“人存政舉”。

全息,◆反映物體在空間存在時的整個情況的全部信息。

氣息(气息),◆1.呼吸;呼吸出入之氣。 ○《莊子‧人間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心厲。 ”○[三國][魏][曹植]《上書請免發取諸國士息》:“今部曲皆年耆,臥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 ”○[唐][元稹]《有鳥》詩之十六:“氣息榻然雙翅垂,猶入籠中就顏色。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雲蘿公主》:“母衰邁受驚,僅存氣息,二三日不復飲食。 ”○[洪深]《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這是說話時透換氣息的正常方式。 ”◆2.指說話聲氣。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摺:“不尋思當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來不得口好氣息,倒喫頓潑拳搥。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養氣定辭,審音辨物,揣摩一時亡命小家婦女口吻氣息。 聞者驩咍嗢噱。 ”◆3.指訊息。 ○《梁書‧武帝紀上》:“[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梁],糧運資儲,聽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 ”○[鄒魯]《中國同盟會》:“此皆吾黨氣息隔絕,萬能自為聯合,致良惡無從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4.氣味。 ○[唐][元稹]《人道短》詩:“天能種百草,蕕得十年有氣息。 ”○《紅樓夢》第四七回:“這麼氣息,倒熏壞了我!”○《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有人說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鼻能審氣息,舌能別滋味。 ”○[聞捷]《海燕》:“我住的房子……散發着濃重的霉爛氣息。 ”◆5.喻指習氣。 ○《花月痕》第一回:“這[明經略],名[祿]……年方四十五歲,弓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禮賢,毫無驕奢氣息。 ”◆6.指詩文的風格。 ○[清][阮元]《與友人論古文書》:“是故兩[漢]文章,著於[班][范],體制和正,氣息淵雅,不為激音,不為客氣。 ”○[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自是而後,凡為文者,語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構思不遠,而氣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擬古人矣。 ”◆7.氣惱。

起息,◆計息。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衛朝奉]不怕他還不起,遂將三百銀子借與,三分起息。 ”○《市聲》第九回:“[時興]逼他寫下了借紙連輸帳共是十六元六角。 一分二厘起息。 這才罷手。 ”

平息,◆1.(風勢、紛亂、心情等)平靜或靜止。 ○[清][王韜]《淞濱瑣話‧徐麟士》:“經一二時許,乃漸平息。 ”○[茅盾]《子夜》五:“一切都顯得順利,再用點手段,大概一場風潮就可以平息。 ”○[茹志鵑]《黎明前的故事》一:“爸爸稍稍平息了一下,就對他們說:‘傻瓜,[北平]解放,就是好人到了[北平]啦!’”◆2.用武力平靖(叛亂等)。

年息,◆按年計算的利息。 參見“年利”。

沒出息(没出息),◆謂不務正,不上進;窩囊。 ○《紅樓夢》第七一回:“就算你是個沒出息的,終老在這裏,難道他姊妹們都不出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揀幾個平素肯巴結他的佐貳,稟請下來,派做了甚麼木料處、磚料處、灰料處的委員,便連他自己公館裏一班不識字、沒出息、永遠薦不出事情的窮親戚都有了事了。 ”○[茅盾]《創造》一:“[君實]說話時的那種神氣--看定了別人是永遠沒出息的神氣。 ”

利息率,◆見“利率”。

利息,◆1.貸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 ○《漢書‧谷永傳》“為人起債分利受謝”[唐][顏師古]注:“言富賈有錢,假託其名,代之為主,放與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陸深]《<停驂錄>摘抄》:“[司馬溫公]《救荒疏》謂富室有蓄積者,官給印曆,聽其舉貸,量出利息,候豐熟日,官為收索。 ”○[茅盾]《林家鋪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林先生]的鋪裏,按月來取三塊錢的利息。 ”◆2.收益;收入。 ○《北史‧恩幸傳‧劉騰》:“公私屬請,唯在財貨,舟車之利,水陸無遺,山澤之饒,所在固獲,剝削六鎮,交通底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唐][沈亞之]《臨涇城碑》:“[臨涇]地扼[洛口],其地絕饒利息。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他的油比別人分外容易出脫。 每日所賺的利息,又且儉喫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家業。 ”

來好息師(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唐][李翱]《進士策》之二:“和親賂遺之,皆不足以來好息師。 ”

絕息(绝息),◆斷絕;停止。 ○《史記‧秦始皇本紀》:“闡並天下,甾害絕息,永偃戎兵。 ”○《漢書‧賈山傳》:“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而使後世不絕息。 ”○《隋書‧循吏傳‧劉曠》:“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

舉息(举息),◆1.借債付利息。 ○《北史‧蘇綽傳》:“富商大賈,緣茲射利,有者從之貴買,無者與之舉息。 ”○[宋][王安石]《上五事書》:“昔之貧者,舉息之于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之于官。 ”◆2.生育子女。 ○[宋][梅堯臣]《和答永叔洗兒歌》:“我慚暮年又舉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

居息,◆1.安居休息。 ○《詩‧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後漢書‧文苑傳上‧傅毅》:“農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云作,考之居息?”[李賢]注:“言誰能有所作,而居息閑暇可能成者?言必須勤之也。 ”○[唐][李翱]《叔氏墓志》:“冥昭何異,可用居息。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杜甫]家﹞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的[首陽山]下築了一個[陸渾山莊]。 大概附有窯洞以備居息,故又稱為‘土室’。 ”◆2.居住蕃息。 ○《宣和遺事》後集:“所行之路,皆平坦好行,非昔日往來之路,亦有人物居息。 ”

九息,◆1.謂呼吸頻繁而急促。 ○[漢][劉楨]《黎陽山賦》:“爾乃踰峻嶺,超連岡,一登九息,遂臻其陽。 ”◆2.呼吸九次。 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雲笈七籤》卷一○五:“閉氣九息,咽液九過,叩齒九通。 ”

静息,◆补证条目■静止;平息。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于是野居晏閉,寇賊静息。 ”

解息,◆I消解平息。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鄧主任]的怒氣似乎還沒有解息,他依然沒有向我說話。 ”◆II猶休息。 ○《晉書‧天文志上》:“門外六星曰天床,主寢舍,解息燕休。 ”

將息(将息),◆1.養息;休息。 ○[唐][王建]《留別張廣文》詩:“千萬求方好將息,杏花寒食約同行。 ”○[宋][李清照]《聲聲慢》詞:“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西游記》第五三回:“[唐僧]們喫了齋,消消停停,將息了一宿。 ”◆2.珍重;保重。 ○[晉][王羲之]《問慰諸帖上》:“雨氣無已,卿復何似?耿耿,善將息!”[宋][謝逸]《柳梢青》詞:“香肩輕拍,樽前忍聽一聲將息。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別》套曲:“唱道分破鸞釵,丁寧囑付好將息。 ”◆补义条目■饲养;调理。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原注:“若使急性人及小兒者,攔約不得,必有打傷之災;或勞戲不看,則有狼犬之害;懶不驅行,無肥充之理;將息失所,有羔死之患也。 ”

假息,◆1.苟延殘喘。 ○《後漢書‧方術傳‧謝夷吾》:“竊以占候,知長當死。 近三十日,遠不過六十日,遊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唐][牛肅]《紀聞‧吳保安》:“吾為囚俘,假息偷生。 ”○《明史‧明玉珍傳》:“若必欲崛強一隅,假息頃刻,魚遊沸鼎,燕巢危幕,禍害將至。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而叛軍憑城假息,亦不難膏我斧鑕也。 ”◆2.暫時休息。 ○[晉][王嘉]《拾遺記‧秦始皇》:“嘗息大樹之下,假息而寐。 ”○《宋書‧蔡廓傳》:“百姓喁喁,無復假息之望。 ”○[明][張居正]《暮宿田家》詩:“行子昧所知,假息墟里旁。 ”

機息(机息),◆機心止息。 猶忘機。 ○[唐][戴叔倫]《將巡郴永途中作》詩:“機息知名誤,形衰恨道貧。 ”○[明][唐順之]《游馬跡山宿許道士房有贈》詩之一:“機息何妨奕,神全可卻糧。 偶來分半席,遽使世情忘。 ”

花息,◆利息。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世名]一時含糊應承,所收花息,年年封貯,分毫不動。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 ’”

和息,◆猶和解。 ○《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查]家﹞情願把墳界相讓講和……[鮮于太守]准了和息,將[查]家薄加罰治。 ”○《紅樓夢》第三一回:“必定是你們兩口兒拌了嘴了,告訴妹妹,替你們和息和息。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彼得所欲,其怨自解,如人世之有和息也。 ”參見“和解”。

行息,◆支付利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老西兒]道:‘咱也不要你一定的日子,你只在借據上寫得明明白白,說我借到某人多少銀子,每月行息多少。 ’”[李琴堂]等《改造一個落後鄉的經驗》:“確定社員投資按銀行利率行息。 ”

歸息(归息),◆1.休息。 ○《詩‧曹風‧蜉蝣》:“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鄭玄]注:“息,止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周而勿舍,亦利;歸息士民而復之使如[中山],亦利。 ”○《漢書‧韋玄成傳》:“群生百神,有所歸息。 ”◆2.止息。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金朝奉]又取二兩銀子,送了[張][李]二生央他出名歸息。 二生就討過筆硯,寫了息詞。 ”

龜息(龟息),◆1.道教語。 謂呼吸調息如龜,不飲不食而能長生。 一說,以為龜睡時,氣由耳出,因此長生。 語本[晉][葛洪]《抱朴子‧對俗》:“《仙經》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乃虯蟠龜息,遁乎此山。 ”○[元][岑安卿]《和李宰韻》:“常懷卻世紛,宴坐學龜息。 ”○[清][姚鼐]《定州遇雪》詩:“入輿坐龜息,下帷任所詣。 ”◆2.道教語。 謂呼吸調息如龜,不飲不食而能長生。 一說,以為龜睡時,氣由耳出,因此長生。 ○[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乃虯蟠龜息,遁乎此山。 ”○[元][岑安卿]《和李宰韻》:“常懷卻世紛,宴坐學龜息。 ”○[清][姚鼐]《定州遇雪》詩:“入輿坐龜息,下帷任所詣。 ”

父息,◆父子。 ○[三國][魏][曹操]《與太尉楊彪書》:“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 ”

風息(风息),◆1.風止息。 ○《宋史‧韓世宗傳》:“[閩]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櫂槳,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 ”◆2.消息;情況。 ○《西游記》第三四回:“[老孫]變化,也只為你們。 你怎麼倒走了風息。 ”◆3.風的聲息。 ○[郭沫若]《月光下》:“絲毫風息也沒有,也沒有什麼聲音。 ”

兒息(儿息),◆子嗣。 ○[晉][李密]《陳情事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南朝][宋][謝莊]《與江夏王義恭箋》:“家素貧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麤糲。 ”○[清][顧炎武]《梓潼篇贈李中孚》詩:“幸看兒息大,敢有宦名求。 ”◆补义条目■亦指儿女。 ○晋葛洪《神仙传·董奉》:“遂以女妻之,久無兒息。 君異每出行,妻不能獨住,乃乞一女養之。 ”

動息(动息),◆1.指出仕與退隱。 ○《文選‧謝朓<觀朝雨>詩》:“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李善]注:“動息猶出處。 ”○[唐][王勃]《秋日宴季處士宅序》:“雖語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遙皆得性之場,動息匪自然之地。 ”◆2.活動與休息。 ○《隋書‧天文志上》:“生靈因之動息,寒暑由其遞代。 ”◆3.引申為人的動止起居。 ○[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動息無格於溫仁,顛沛安由乎正義。 ”○[宋][葉適]《夫人王氏墓志銘》:“欲常候母動息,婦姑同一室處,嬉遨諧劇,不用常禮。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夜叉國》:“自此雌每守[徐],動息不相離。 ”◆4.猶動靜。 情況,消息。 ○《新五代史‧唐臣傳‧安重誨》:“宦者[安希倫],坐與[重誨]交私,常與[重誨]陰伺宮中動息,事發棄市。 ”○《宋史‧韓世忠傳》:“[良臣]至[金]軍中,[金]人問王師動息,具以所見對。 ”○[清][昭槤]《嘯亭雜錄‧金川之戰》:“[張公]為其所愚,倚為心腹,反為賊之耳目,軍中動息,賊悉先知,早為備之。 ”

定息,◆1.停止;平息。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二摺:“風呵你略停止呼號怒容咱告覆,暫定息那顛狂性聽喒囑付。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二摺:“風呵,兀的不傒倖殺人也,方纔撼山拔樹,飛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2.我國私營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國家對工商業者的資產進行核定,在一定時期內按固定利率付給的利息。

調息(调息),◆1.調節呼吸。 ○《摩訶止觀》卷四下:“初入定時,調身令不寬不急,調息令不澀不滑。 ”○[宋][蘇軾]《龍虎鉛汞論》:“有隱者教余曰:人能正坐瞑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 ”○《紅樓夢》第十回:“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脈上,調息了至數,凝神細診了半天。 ”注:“中醫診脈,先穩定自己的呼吸,叫作‘調息’。 ”◆2.調解,平息爭端。 ○《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上曰:‘卿所料極善。 然[李晟]移軍,[懷光]不免悵望,若更遣[建微]、[惠元]就東,恐因此生辭,轉難調息,且更俟旬時。 ’”[胡三省]注:“調息,猶今人言調停也。 ”◆3.調養將息。 ○《紅樓夢》第十回:“此時精神實在不能支持,就是去到府上也不能看脈,須得調息一夜,明日務必到府。 ”

大息,◆見“太息”。

出息,◆1.呼出的氣息。 ○[金][馬鈺]《女冠子》詞:“忘情絕愛念,好把意馬心猿牢繫,綿綿密密。 有似出息,常不保入息。 ”◆2.收益。 ○《北齊書‧蘇瓊傳》:“道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縣為徵。 ”○[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或乞聖慈念其累歲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戶,並與放免,庶使農民自此息肩,亦免後世有所譏議。 ”○《紅樓夢》第一一四回:“那一座大園子,人家是不敢買的,這裏頭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你書啟名下應得的薪水,大約出息還不很壞。 ”○[沈從文]《邊城》十七:“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3.猶出挑;長進。 ○《紅樓夢》第二七回:“明兒你伏侍我罷,我認你做乾女孩兒,我一調理,你就出息了。 ”○[柳青]《銅墻鐵壁》第五章:“他黑夜還東跑西奔巡查,識字班也沒好好上。 不多識字,出息就慢。 ”○[浩然]《艷陽天》第二十章:“姑娘大了,出息的又結實又能幹,提媒的人多了。 ”◆4.個人的發展前途或志氣。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日後[蘭哥]還有大出息,大嫂子還要帶鳳冠穿霞帔呢。 ”○《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我此時倒用得着一件東西,老哥哥可莫笑我沒出息兒;還自怕你這裏未必有。 ”○[魯迅]《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 但發展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服,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 ”○[梁斌]《紅旗譜》五:“有人說吃糠咽菜是窮人的本分,依我來看,那就是沒有出息!”◆5.猶底細。 ○[曹禺]《雷雨》第三幕:“﹝[魯貴]﹞:咳,說回來,這也不能就怪[大海],[周]家的人從上到下就沒有一個好東西。 我伺候他們這兩年,他們那點出息我哪一樣不知道?”[曹禺]《雷雨》第三幕:“他們家裏這點出息當我不知道?”◆6.猶出色。 特別佳美。 ○[元][王禎]《農書》卷七:“大麥可作粥飯,甚為出息;小麥磨麵,可作餅餌,飽而有力;若用廚工造之,尤為珍味。 ”◆补证条目■呼出的气息。 ○《中阿含经》卷二十:“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 ”○《杂阿含经》卷二一:“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爲身行……’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爲身行。 ’”

長息(长息),◆長嘆。 ○《列子‧仲尼》:“[公儀伯]長息退席,曰:‘善哉!王之問也。 ’”[漢][東方朔]《答客難》:“[東方先生]喟然長息。 ”○[漢][應瑒]《正情賦》:“仰崇夏而長息,動哀響而餘嘆。 ”

長太息(长太息),◆深長地嘆息。 ○《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漢][賈誼]《治安策》:“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唐][皇甫枚]《三水小牘‧步飛煙》:“[飛煙]拆書,得以款曲尋繹。 既而長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遠如近也。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三章:“[中山先生]在天有靈,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長太息吧!”

不息,◆1.不停止。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 ○《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 ”○《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 ○《莊子‧逍遙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荀子‧不苟》:“[盜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 ”

別息(别息),◆謂分辨不同季節動植物的生息繁衍情況。 ○《管子‧幼官》:“戒審四時以別息。 ”○[尹知章]注:“息,生也。 四時生物各有不同,故須別之。 ”

本息,◆本金和利息。 如:種田人看節氣,生意人算本息。 ◆补证条目■本金和利息。 ○《人民日报》1995.2.6:“运城洗涤剂厂原有亏损9300多万元。 盐化局对其实行兼并后,偿还了部分贷款本息,但仍有8000多万债务在身。 ”

保息,◆指安養百姓,使之繁衍生息的措施。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鄭玄]注:“保息,謂安之使蕃息也。 ”

安息香,◆落葉喬木,葉子卵形,開紅花,產於[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 樹脂乾燥後呈紅棕色半透明狀,可製成香料。 以其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工做成的香,也稱安息香。 ○《晉書‧藝術傳‧佛圖澄》:“﹝[佛圖澄]﹞迺與弟子[法首]等數人至故泉源上,坐繩床,燒安息香,咒願數百言。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秦重]﹞回到家中,把衣服洗漿得乾乾淨淨,買幾根安息香薰了又薰。 ”○《紅樓夢》第九七回:“知[寶玉]舊病復發,也不講明,只得滿屋裏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 ”

安息日,◆猶太教、基督教每周一次的聖日,教徒在該日停止工作,禮拜上帝。 猶太教根據《聖經‧創世記》關於上帝在六日內創造天地萬物,第七日(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休息的記載,定該日為安息日。 基督教則以星期日為安息日。

安息,◆1.安逸。 ○《詩‧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漢書‧翟義傳》:“予承明詔,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養六尺之託,受天下之寄,戰戰兢兢,不敢安息。 ”◆2.安居生息。 ○《孟子‧滕文公下》:“[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 ”○《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蜀]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 ”○《明史‧太祖紀二》:“天下始定,民財力俱困,要在休養安息,惟廉者能約己而利人,勉之。 ”◆3.安寧,平靜。 ○《漢書‧溝洫志》:“百餘里間,[河]再西三東,迫厄如此,不得安息。 ”○[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一:“郡縣漁獵,朝伺暮窺,蓄牧樹藝之所入,先以賂吏,自享乃其餘耳,尚慮不得安息,以是愈無完書。 ”○[清][陳金城]《平夷論》:“幸某等能刺斃夷人,逆夷隨即竄逸,漸次安息。 ”○[蕭紅]《生死場》十五:“[二里半]的[麻婆子]被殺,[羅圈腿]被殺,死了兩個人,村中安息了兩天。 第三天又是要死人的日子。 ”◆4.指停息。 ○[巴金]《滅亡》第十九章:“他把死當作自己底義務,想拿死來安息他一生中的長久不息的苦鬥。 ”◆5.安撫,撫慰。 ○[宋][孔平仲]《續世說‧栖逸》:“及[三思]、[延秀]構逆,諸[武]多坐誅戮,唯[攸緒]不預其禍,[睿宗]即位,又令人安息之。 ”◆6.休息,多指睡眠。 ○《醒世恒言‧劉小官雌雄兄弟》:“父子上床安息。 ”○《英烈傳》第四三回:“[德柔]大喜,就請[友定]暫回本營,解甲安息,待眾軍解到[胡深],方請公堂筵宴慶賀。 ”○《三俠五義》第三二回:“[顏生]勸老母安息,自己把卷獨對青燈。 ”○[老舍]《駱駝祥子》二二:“疲乏後的安息是最甜美的享受。 ”◆7.死的婉辭。 多用於對死者的悼慰。 ○[巴金]《探索集‧訪問廣島》:“我不由自主地低聲念起了慰靈碑上那一句碑文:‘安息吧,過去的錯誤不會再犯了。 ’”[韓希梁]《阿媽妮,別攆火車》:“戰士們相信你的話,你不會讓安息在[朝鮮]人民懷抱裏的烈士墳墓上長出一根雜草來的。 ”○[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總理呵,請你安息合上眼,四個現代化我們一定要實現!”◆8.[伊朗高原]古國名。 ○[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到[安息],以後遂互有往來。 ○[東漢]時來[中國]的僧人[安清]即是[安息國]人。 參閱《漢書‧西域傳上‧安息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上》。

下一篇:觉得的拼音(觉得的拼音声调)
上一篇:怎么样长胖(怎么样长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