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指什么意思(说话冠冕堂皇什么意思)

2022-12-12 18:49: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0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将”声“和”音“等同,并用“声音”来描述能引起人类听觉感知的一切振动。 但从沿袭的习惯用语来看,对于不同的“声音”的描述,似乎又总是存在“声”与“音”不同的侧重。 对于某些声音,我们会侧重于用“声”去描述,比如“雷声,雨声,鼓声,歌声,爆竹声......”,而有些声音,我们则会侧重于用“音”去描述,比如“语音,嗓音,乐音,余音绕梁......”那么“声”与“音”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我们首先从字形的角度来观察“声”与“音”最初的字形构造,理解其造字本义。 “声”字的甲骨文字体的左上角为古代乐器磬,字的右面为手执棒槌作敲磬状,字的中间部分代表耳朵,左下角是“口”;“耳”和“口”两部分合起来是甲骨文的“听”。 整个字的意义是击磬的乐音,进入耳朵,就是“声”了。 “音”字与“言”同源,在“言”字上加几点即为“音”,表示所言说的内涵,即“言”里的心声。 造字本义是指说出的话,话语中包含的心声。 “音”的金文则像口吹萧管喇叭等乐器,逐渐用以指代乐音。

图1 “声”字的甲骨文

图2 “音”字的金文

从“声”与“音”的字形出发,逐渐衍生出了人们对于两者不同的理解。 “声”字的字形中包含了击打的动作,因此引申而来将一切因外物作用于物体而发出的声响称之为“声”。 而“音”字与言同源,因此引申用以指代生物本身依靠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音”。 从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对于不同的声音的描述方式,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对于“声”与“音”的辨析。 “闻水声,如鸣佩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揭示了古人对外界相互作用而发出的声响普遍用“声”来描述的习惯;而“鸡狗之音相闻”、“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乡音无改鬓毛衰”则可见“音”的使用场景之于“声”的区别。

随着语言的发展,“声”与“音”的含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后续的语言使用习惯发现,“声”从外物作用之声逐渐发展为自然界一切机械振动所引发的声音的统称,其使用范围更广泛,往往针对具体的声音。 而“音”则更抽象,用来描述一些特殊的声现象,并常包含有基于主观认知的情感意义。 如,“莺声燕语”,“掌声雷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等常用来客观描述周围世界中具象的声音。 而对于“音”,人们使用“乐音”来描述一些具有节奏和韵律的声音,用“口音”来指代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声调,用“靡靡之音”来形容颓废,柔弱,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除了以上的区别外,曾国藩在《冰鉴》中也从“听声识人”的角度描述过“声”与“音”的区别。 曾国藩认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是其内在精神和气的外化表现之一,“声”产生于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而“音”产生于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受到。 也就是说,“声”来自于物,而“音”来自于“声”,“音”是“声”的余韵。 通过观察每个人“声”与“音”的细微差别,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一个人的文化品格与健康状况。 文中提到,普通人说话只是声响散布于空中,并无余音可言,而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无声,重虚轻实,温文尔雅的人一开口声中就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尚自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传闻曾国藩当时便是通过“听音识人”选中了李鸿章作为弟子,认为李鸿章的声音不仅清脆、悦耳,还如同山中的潺潺流水,人虽然年轻,可口齿发音浑厚,是大富大贵之人。

从声学的角度来说,“声”指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扰动,是一种机械波,这种扰动传播的本质是能量的传播。 而与这个扰动的产生,传播与接收相关的一切现象都是声学研究的范围。

“音”指的是按照一定频率发出的声,频率越高,则“音”越高。 例如,从声学的角度对于常见的“噪声”和“噪音”这一词组进行辨析。 噪声,作为环境科学术语,指的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引起人们厌烦情绪的一类声音的统称,如工业生产、交通、施工等产生的声音。 而噪音,作为物理学的声学术语,与“乐音”相对,指的是由物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如碰门声、刮风声、划玻璃声等都是噪音。 因此,在声学领域中,“声”的使用范围也往往比“音”更为广泛,如“吸声”,“隔声”,“水声”,“超声”,“次声”等。

作为日常用语来说,我们常常习惯将“声”与“音”等同,并组成词组来表示自然界的一切机械扰动,但细究起来,总的来说,“声”的指代范围更广,更具客观描述意义,而“音”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声现象相关,常与主观感知相联系。 关于“声”与“音”的区别,你明白了吗?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音、声、乐、歌,这些你都能区分开来吗?》,国学堂之说文解字.

[2]《从建筑声学的角度看,声和音哪个更专业?》,声博士.

[3]《听音识人,从未失误,曾国藩的这个秘密至今无人能解》,客多文史智库.

下一篇:烹饪培训学校(烹饪培训学校班)
上一篇:划船器(划船器锻炼的正确动作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