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望云(大旱望云霓什么意思)

2022-12-12 18:02: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6


总干渠是东雷抽黄和二期抽黄输水大动脉。

“宁给一个馍,不给半碗水。 ”“睡半夜、起五更,捏手电、打灯笼,大人担、小孩抬,天明连坡上不来……”陕西关中东部,十年九旱,渭北旱塬水的金贵,从当地群众流传下来的俗语和民谣可见一斑。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 虽紧邻黄河,但千百年来,渭北旱塬上的群众只能眼巴巴看着黄河水日复一日滚滚而去,看着干涸的庄稼地无计可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水利专家来到这里,看到一路空流的黄河,生出一个大胆设想——把黄河水通过电力提灌,提到塬上,再通过泵站渠道输送,可解渭北之旱。 东雷抽黄工程让渭北人民不再饱受旱魅肆虐之苦——

1975年8月30日,东雷抽黄开工动员大会,总指挥冯光辉作动员报告。 (李双乾 摄)

大旱何须望云至 自有黄河上塬来

1975年8月,一个被称为水利典范的工程——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动工;1979年11月起,各系统陆续灌溉;1988年9月,竣工验收,塬上系统交付使用。 该工程是陕西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电力提灌工程,取水点位于黄河小北干流西岸的合阳县东雷村塬下,故称“东雷抽黄”。 设计灌溉面积1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7万亩,惠泽合阳、大荔、澄城、蒲城4县12个镇161个行政村41.7万人。 工程采取无坝引水,分区分级抽水方式,由东雷一级站把黄河水提入总干渠,沿总干渠依地形自北向南构成东雷、新民、乌牛、加西4个塬上灌溉系统与新民、朝邑两滩排灌系统。 最多9级提水,累计扬程331米。 东雷二级站流量扬程至今仍是亚洲之最。

1979.11.17东雷一级站上水典礼。 (李双乾 摄)

自此,祖祖辈辈饱受旱魅之苦的渭北群众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昔日贫瘠的渭北旱腰带摇身变成陕西重要的粮、果、蔬、渔生产基地。

砸锅卖铁干抽黄

万里黄河起壮图

81岁的吉鹏飞干了一辈子水利工程,他是“东雷抽黄”这场伟大工程的亲历者。

1959年,吉鹏飞从原陕西省水利学校水工建筑专业毕业,分配到洛惠渠管理局工作。 1975年,东雷抽黄工程动工,作为技术员,他被调到当时的陕西省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建设指挥部,参与隧洞、总干渠和东雷、南乌牛两个二级站的建设。

1976年10月总干渠建设大会战。 (李双乾 摄)

“那时候,物资匮乏,施工条件异常艰苦。 ”吉鹏飞说,到指挥部报道后,所有人先去附近的生产队扛麦草垛,用床单一裹,铺到窑洞地上,算是安了窝。 没有办公室,坐在草铺上,把枕头放在膝盖上就是办公桌。 “工程部给几个县分配施工任务,地铺中间放床被子,图纸朝上一铺,大家蹲着围了一圈,不讲困难、不谈条件、争挑重担,偌大的抽黄工程半个多小时就分解完任务。 很快,1.5万多名民工集结到工地,摆开了‘战场’。 ”

总干渠是抽黄工程输水“大动脉”,素有“人工天河”之称,施工耗时一年半,最多时上劳13万人。 1976年“三夏”结束,总干渠建设“大会战”掀起,一天24小时轮番施工。 人太多,窑洞分不过来,很多民工搭起简易帐篷,铺些麦草或塑料布就是床铺,累了倒头睡,醒了接着干。 各村生产队拉架子车送粮食,河床上随便挖个坑当锅灶,开火做饭。 民工们吃蒸馍就水煮白菜和萝卜,吃完撂下碗筷继续干。

路井管理总站站长雷宁阳(右一)和工人检修机组。

一时间,总干渠沿线搭建的帐篷成片相连,野炊锅灶随处可见,夫妻、父子、兄妹,一家几口大干抽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场景比比皆是。 “勒紧裤带、砸锅卖铁干抽黄”“天当被、地做床,风梳头、雨洗脸,水不上塬不回家”的口号震天响。 13万建设大军与120台履带拖拉机、60副自制混凝土碾压滚,组成一幅壮美的劳动场景。

“黄河水上塬了!”1979年11月,加西二级站首次试机提水,大荔两宜、高明塬上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东雷抽黄工程各系统开始陆续灌溉受益。

群众给东雷抽黄工程还取了个昵称——“高大新”。 “高”,即扬程高,灌区4个塬上灌溉系统和2个滩地排灌系统,最多9级提水,累计扬程311米,加权平均扬程214米全国罕见;“大”,即流量大,枢纽一级站最大抽水能力60立方米/秒,4个二级站最大抽水上塬能力30立方米/秒;“新”,即泵站设备新,东雷、新民、南乌牛3座二级站8台黄河牌系列水泵,唯“东雷抽黄”独有。

东雷抽黄工程采取无坝引水,由东雷一级站把黄河水提入总干渠。

“这是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十万多人民群众用钢铁的意志、必胜的信心、不惧牺牲的壮烈换来的。 ”吉鹏飞红着眼眶说,抽黄工程前后施工十多年,因石头掉落、跌入河里、工地塌方等事故,有上百人献出生命。 “流血流汗不流泪、英勇无畏,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只要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

巨龙引来满眼绿

旱塬岁岁是丰收

“黄河入海不复还,幸有人工巧扬鞭。 巨龙引来满眼绿,旱塬岁岁是丰收。 ”在灌区广为传颂的这首打油诗是群众对东雷抽黄驭龙治水、滋润民心的由衷礼赞。

大荔东雷抽黄灌区服务中心高北二支段段长刘新阳,系大荔县两宜镇葫芦庄村人,他也是东雷抽黄工程建设者、受益者。 1979年,高中毕业的他成了大荔抽黄指挥部的“上调民工”。 记得刚参加工作,塬上群众听说要抽黄,多是不以为然,“旱塬上人吃水都保证不了,还能给地‘吃上水’?这么高的塬,黄河水是说抽就能抽上来的?”但群众们的疑虑很快随着灌区投运烟消云散,变成了欢欣鼓舞。

东雷一级站:黄河水从这里抽引进入整个灌溉枢纽。

“抽黄前,我家有八、九亩地,常年旱,一亩地只打一、二百斤粮食。 上初中时,家里人饿得没啥吃,晒红薯干,跑几十里地和人家换苞谷。 ”刘新阳讲,抽黄工程投运后,黄河水给旱塬扎扎实实“解了渴”,一亩地单产增加到五、六百斤。 这两年,收成好的小麦亩产过了千斤。

“有了水,农民才敢在地里折腾花样。 ”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路井管理总站站长雷宁阳讲,以两宜镇为例,抽黄前,全镇作物以粮棉为主。 1988年后,群众大面积发展林果业,以桃、苹果等主导,另有杏、李子、葡萄等,传统粮食种植占比越来越少。 近两年,冬枣、高石脆瓜、樱桃等设施农业又长足发展,一亩地收益好的能有近十万元。

“黄河水含多种微肥,灌溉既能改善土壤又能增加肥力。 工程投运以来,用水量逐年上升,群众从只浇‘救命水’到现在争浇‘丰产水’,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雷宁阳打趣道:“现在,夏灌开启一年比一年早,群众用水心情急迫得很,有时(安)排得靠后了,还不高兴呢。 ”

“设施樱桃比露天樱桃更要精心打理,明年棚里得雇人了,靠咱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最近,两宜镇西白池村村民岳海林和妻子在家念叨着樱桃棚雇人的事。 在同村人眼里,他家大棚里的樱桃树结的不是樱桃,却是“金果果”。

东雷二级站泵站被誉“亚洲第一泵站”,这组泵机流量扬程综合参数为亚洲之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岳海林家已经历了“西瓜-桃-核桃-樱桃”四次产业更替。 腰包越来越鼓,他还是不满足。 几年前,他刷快手小视频,看到设施樱桃,又投资10万元建了个设施大棚(1.4亩)。 2020年3月,第一个挂果期就赚了11.5万元,客商地头收购价最高80元/斤。 而其它露天种植的7亩樱桃全部收入加起来才8万多元。 “棚里的樱桃还没到盛果期,到盛果期,一个棚能赚近20万元。 我打算把露天樱桃都移栽进棚。 到时,一年收入就快百万了。 ”

“水是农民胆,有了水,咱就敢放手大胆地干。 ”岳海林看着棚里的樱桃树笑道。

截至2020年8月31日,东雷抽黄工程累计斗口引水22.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035万亩次,为群众创造各类经济效益200亿元。 仓廪实则百业兴,水利兴则天下定。 今天,灌区的群众还在不断解放思想,在土地上求变求效益,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东雷二级站流量扬程综合参数至今仍是亚洲之最,图为上塬管道。

水利明珠展新颜

砥砺奋进再出发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东雷抽黄工程投运已四十余载。 10月29日,记者来到东雷二级站,顺着提堤管道,拾阶而上,登上1024个台阶,站在管道扬程最高点的合阳县坊镇东雷村塬上,提堤管网、地面泵站和总干渠尽收眼底,与滔滔黄河交相辉映,甚是壮观,不禁心潮澎湃。

黄河见证了抽黄人初心不渝的坚守,也见证着东雷抽黄每一次嬗变。

黄河水通过管道上了塬。

“单机流量扬程亚洲之最。 ”东雷二级站泵房入口的这句话是“抽黄人”过去的辉煌。 与之相映的是墙体上熠熠生辉的另一句话——“建设‘四个灌区’落实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在东雷抽黄引水第一站东雷一级站,机器轰鸣,一派忙碌。 “系统运行40多年,一直抽的泥沙水,工程设备已严重磨蚀老化,制约了效益,也无法满足节能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对站点升级改造。 ”东雷一、二级站站长李晖介绍,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在做好群众灌期用水保障基础上,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先后启动东雷二级站、一级站改造,实行错峰施工,对进水水工建筑物、地面以上设施及所有机组、电气化设备升级更新。 目前,东雷二级站改造基本完成,一级站加紧推进,年底前完成全部设备更换。 陈旧的泵机设备光荣“下岗”,取而代之的是更节能、更环保的新设备。

如果说治理黄河泥沙是世界级难题,那减少黄河高含沙水质对工程设施设备的磨蚀破坏就是抽黄人面临的长期课题。

东雷一级站承担着全灌区的供水任务。

这几年,“抽黄人”坚信实践出真知,向科技要效益成为灌区的主旋律:与科研院所、厂家联合攻关,采取拦、排、沉、抗等措施,在进水闸前安装叠梁坎,阻挡黄河粗颗粒泥沙进站;在总干渠群英洞出口修建排沙闸,灌溉前用大水冲排,减少泥沙淤积,提高输水能力;在东雷二级站附近,对报废沉沙池及盐碱滩清淤改造,建成容积20多万立方米的清水上塬工程,把每立方米水平均含沙量由3.6公斤降低到0.3公斤,该系统一年还可实现灌溉节水110万立方米。 引清工程沉积的粗沙还可作为建筑用沙,变废为宝;利用非金属抗磨材料喷涂泵体、叶轮,延长水泵寿命,该成果不但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更在三峡工程推广应用……

2019年起,“抽黄人”又提出了建设节水、生态、智慧、人文“四个灌区”新理念,着力把多年来单一为农业灌溉服务,逐步转变为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市生态用水、工业用水的多元化服务。 他们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作物分类水价与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评选奖励农民节水标兵,推广小畦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群众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从源头上杜绝大水漫灌和浪费。 灌区灌溉亩次用水平均下降10立方米左右,年节约黄河水量1600万立方米,群众每年节省水费支出约600万元。

东雷一级站改造施工

一条渠道一道风景,一座泵站一个景点,一处设施一个景观,一路向北,从大荔到澄城、合阳,渭北旱塬上出现了一条百里风景长廊。 遵循水利工程既服务民生,也要促进和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理念,“抽黄人”高标推进“生态灌区”建设,以干渠工程绿化美化为重点,使纵横有致的条条渠道、星罗棋布的各级泵站焕发新彩。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东雷抽黄”让母亲河真正成了渭北人民的“幸福河”。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吕聪

他们干成了想也不敢想事

若不是亲眼看到东雷抽黄工程,谁要说想把黄河水抽上塬,会被当成疯子。 但就是这千百年来大家想也不敢想事,他们干成了!

十多万民工风餐露宿、不惧艰险,在机械设备极其匮乏情况下,人拉肩扛,硬是创造了三秦大地水利工程新奇迹。 此乃是“黄河情怀、大禹风范”。

吉鹏飞曾参与东雷抽黄工程建设。

然而,抽黄决不是一味索取、抽黄河水,应是“保护利用”。 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几年,抽黄人始终把“节水”与“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清水上塬工程,减少渠道淤积,提高渠系输水能力,实现了节水。 源头上,又大力推广小畦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群众惜水、节水……

时代在发展,总会给人新的目标和向往。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灌区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岳海林刷小视频,可以发现新商机并大胆付诸行动,恰是东雷抽黄工程受益群众不再保业守成,敢于逐梦、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在抽黄人和灌区群众身上,我们看到了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的品质。 这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也是黄河精神的所在。 黄河带给四十万群众的不光是丰收的保障、小康的希望,还有永恒不竭的、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总干渠是东雷抽黄和二期抽黄输水大动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黄河精神历久弥新。 它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知道“母亲”能给我们什么,我们能给“母亲”什么。 奋斗路上,抽黄人和渭北人步子更快了。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吕聪)

本次活动由安利公益基金会协助

#母亲河的蝶变#——探访陕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系列报道(七)

下一篇:春夏秋冬各开什么花(春夏秋冬各开什么花?)
上一篇:怎样制作葡萄酒(怎样制作葡萄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