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诗的意思

2022-12-12 17:45: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5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赏析

《菩萨蛮·大柏地》的突出特点是动态地描写景物与巧妙地运用联想。 此词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人民革命战争,流露出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

上阕写景。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起二句写天上的彩虹,措辞、构思都极为精彩,破空而来,突兀奇妙。 上句写彩虹的七色,一气连下七个颜色字,自有诗词以来,从未见人这样写过,的确是创新出“色”的神化之笔!下句愈出愈奇。 将彩虹比作“彩练”,一般诗人词人或也构想得出来,尚不足夸,妙的是作者烹炼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遂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何等的灵动!这样的语言,正是诗词的语言,非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所能达到的。 由于下文都是陈述句,这里用问句开篇,就显得非常吃重,有此一问,通篇句法便有起伏、变化,不至流于呆板、凝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由于这是夏天的某个傍晚,一场雷暴雨后,夕阳回光返照,于是才会有彩虹满天的绮丽景观。 又由于大雨洗尽了空气中悬浮的尘埃,斜晖的射线投注无碍,于是远处的群山才显得格外的苍翠。 可见那“雨后复斜阳”五字,虽只平平说来,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却束上管下,使前面的“赤橙”二句、后面的“关山”一句,都显出了合理和有序,委实是少它不得的。 毛泽东“雨后复斜阳”句,即用温词中成句,仅改动了一个字。 然而,温词是写闺情,风格绮怨而纤柔;毛词则是写战地,虽借用温词之句,但一经与下文“关山阵阵苍”云云搭配,便见得境界阔大、气象苍茫,风格与温词迥然不同。

下阕写抚今追昔的感慨。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两句追忆1929年2月在这里发生的激战,那次战斗形势是多么紧张,打得是多么激烈,仅用两天时间就消灭了尾随的敌人。 村前墙壁上无数的弹洞,就是当年战斗留下的痕迹。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是说今天看来,那些弹洞,装饰和点缀着阵阵苍翠的关山,却别有一番风采,使得关山更加美丽了。 这既是作者对枪杆子打下的江山的赞美,也是对美的发现,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意,作者的乐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菩萨蛮·大柏地》整首词亦画亦诗,情景交融。 词描绘的画面是:绚丽的彩虹、雨后的斜阳、苍翠欲滴的关山、前村墙壁上的弹洞等,高下、大小、远近、偏正、方位等构图适宜,层次感极强。 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总之,整个画面丰富和谐,生机盎然。 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是重游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回忆往日辉煌胜利时的愉悦之情,和对人民革命战争以及经过战争洗礼的革命根据地的赞美之情。 这些喜悦赞美的情思又是在不露痕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中流露出来的。 作者把主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高度统一,熔炼成艺术美,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 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 后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 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 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

彩练:彩色的绸带。

雨后复斜阳: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华零落香”。

关山:关隘和山。

鏖战:激战。

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 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 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 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 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来自:古诗大全

下一篇:现代太阳能(现代太阳能怎么样)
上一篇:剑桥大学在哪(剑桥大学在英国哪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