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男人什么意思(忤逆不孝什么意思)

2022-12-12 16:58:2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6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说: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没有子嗣,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 舜帝背着父母娶妻,是因为害怕没有后代。 君子认为舜帝不告而娶,实际上是符合孝道的。

但是,这一句话的意思,在学术界一直有着比较大的争议。 从“不孝有三”的“三”字,是虚数还是实数,到“为无后也”到底讲的是什么,都没个统一答案。

东汉学者赵歧为《孟子》作注:根据自己对儒家理论的研习与理解,自创了“三大不孝”。 大意是:其一,曲意顺从父母,陷亲于不义;其二,家中贫穷,不谋求当官发财;其三,不娶妻,没有儿子主持祭祀。

因为赵歧“三大不孝”的提法主要是由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很多人批判他的“三大不孝”和孟子、孔子关于“孝道”的说法相悖。 不过,孔孟的“孝道”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只是散见于“语录”当中。 因此之故,民间还是接受了赵歧的说法。

赵歧的“三大不孝”

在中国古代,帝王都是以“仁、孝”来治理天下。 忠孝仁义,孝排在了第二位。 所以,“忠”其实就是对国家的“孝”,“孝”是对家族的“忠”。 国家通过法治与孝道,恩威并施地对臣民进行管理。 孔夫子认为: 一个人在家不孝,在外必不能忠君。 所以,“孝”是维系古代国家管理的重中之重。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和尧帝并称为后世贤明君主的典范。 可是他却有一大“污点”,那就是背着父母娶妻。 但是,舜当时情况特殊,多次被偏心的父母“谋杀”。 尧要将女儿嫁给舜,舜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 于是舜背着他们娶了尧的女儿,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孟子认为:这是为了替他的家族延续香火,虽然没有事先“告知”,也不能说他不孝。 而且孟子原话中的“三”字,在古汉语中是虚数,其实就是“很多”的意思。

东汉赵歧为了解释圣人经典,原创了“三大不孝”。 第一不孝是说:明知父母做错事,还曲意顺从、迎合他们,结果陷亲于不义,是不孝顺的表现。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将叫匡章,他的父母失和,父亲杀死了母亲,埋在马厩下面。

后来,匡章当上了将军,齐威王劝他把母亲从马厩里面迁出来,找一片坟地安葬,他却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 父亲没有说出同意迁葬的话就死去了,儿子如果这样做,就是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是不孝。 可是天下人都认为他不迁葬才是不孝!

父母失和,大打出手的时候你不阻止,母亲被父亲杀死,你不告发。 还敢说是孝?那么,父亲死后,还让母亲埋在马厩下面,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纵容父亲为恶,让父亲得到一个不义的名声,就是不孝。

第二不孝是说:一个人生在贫家,还留恋家庭的温暖,不肯到社会上去奋斗。 按古人的话说,叫做“不谋求一官半职”,这是很不孝顺的行为。 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因为女子要体现“孝”,就应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亲老”恋家,可以理解为待在家里“啃老”。

第三不孝就是民间认为最严重的一条——无后。 无后,是指没有儿子。 中国人最讲究宗祧继承。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 没有儿子,就会“断了香火”。 就等于是 断子绝孙。

孔子、孟子的“孝道”

《孟子》里面,其实有提到了什么是不孝。 孟子本人归纳的“五不孝”,大意是:懒惰,不能养家;嗜酒、嗜赌,不能事父母;爱占便宜,偏心妻子,不顾父母;放纵欲望,为父母招来刑戮之祸;好勇斗狠,连累到父母亲。

其实看完孟子的五不孝,我们会发现他总结得不是十分清晰。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有不良嗜好,不能奉养父母的人就是不孝顺的;自己行为不端,给父母招来祸事就是不孝顺的;自私、偏心,喜欢自己老婆超过父母亲的,就是不孝顺的。

孔子关于孝的论述,也很糊涂。 《论语》中提到,曾子有一次被父亲打得很严重,昏了过去。 醒过来他还跑到家中唱歌,暗示父亲自己的身体没大问题。 孔子对曾子的行为虽然感到愤怒,但是最终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孝子。 这是因为曾子并没有被父亲打死或者打残,那万一曾子被打死打残了呢?

《论语》是后人对孔子言行的记录,里面关于他对“孝”的阐述,是不全面,不成体系的。 有人因此批评赵歧的“三不孝”违背了孔、孟的“孝道”的思想,其实大可不必。 孔、孟讲究“子为父隐”,但是赵歧“三不孝”中第一不孝,并不主张这“子为父隐”。 曲意奉迎父亲,顺从他们的恶行,就是害了他们。

赵歧将孔孟之书中的关于“孝”的阐述进行了清理,摒弃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内容,这一点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 至于有人批评他的第二大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有学者认为:赵歧是要穷人家的孩子去升官发财,否则就是不孝。 那无异于说:穷苦人家的子女都不孝顺。 扭曲了赵歧的本意。

事在人为,“不为”是指不去追求,不去做。 并不是指“一定要做成”。 封侯拜相、封妻荫子,是封建时代文人的最高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想要提升生活品质,从商比从政更容易;不当官,也还可以去做生意,甚至还可以靠稿费来糊口。 但是,这些在古代是行不通的。

至于“无后为大”的思想,是古人重视宗族传承的结果。 从今天看来,这是守旧落后的,但是在过去则是合乎情理的。

结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义是:不孝有很多种,无后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 而不是说不孝的情况只有“三种”,其中最为不孝的是无后。 自从东汉的赵歧注释《孟子》之后,“不孝有三”正确的理解就变成了:一、明知父母亲做了不正确的事,而不阻止;二、明知家中贫困,还不思上进,不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三、不结婚生子,导致家中祭祀无人主持。 家族后继无人。

下一篇:水煮肉片的做法大全(水煮肉片的家常做法)
上一篇:包含孙春兰:确保上海核心功能正常运转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