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蝶科(眼蝶科的主要特征)

2022-12-12 15:35:0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昆虫中(鳞翅目)的蝴蝶和蛾子,成虫和幼虫大多数属于植食性昆虫,也都处在食物链中的低端。 为了生存,只好结合各自的生活习性,演化出不同的体色、斑纹作为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华尾天蚕蛾(雄)

蝴蝶,蛾子拟态“眼睛”斑纹,也是保护色的一种,起着恐吓天敌的作用。 这种拟态的“眼睛”斑纹,在一些蝶、蛾的成虫和幼虫上都会有出现。

黑凤蝶幼虫。 头顶端为拟态“眼睛”斑纹(黑色)

手机拍摄:(某种)天蛾幼虫。 背部前端的拟态“眼睛”斑纹

据说,有瑞典一些动物学家做了个实验。 他们将一种蝴蝶翅膀上的“眼睛”斑纹涂抹后,和正常的蝴蝶一同放进有喜欢捕食它们的鸟儿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发现,被涂抹掉“眼睛”斑纹的蝴蝶,遭到鸟儿的大量的捕食。 而正常的蝴蝶,只有极少数被捕食。 实验证实了,这种蝴蝶翅膀上的“眼睛”斑纹,对天敌可以起到一定恐吓与欺骗作用。 (来自于网络)

而用于实验的蝴蝶就是:孔雀蛱蝶。

孔雀蛱蝶 (蛱蝶科),也称:美眼蛱蝶。 翅展50~60mm。 翅膀表面橙色。 前、后翅有2枚拟态“眼睛”斑纹。

孔雀蛱蝶,也称:美眼蛱蝶。 翅膀上在拟态“眼睛”斑纹

孔雀蛱蝶,飞行迅速,习性灵敏,喜欢访花。

孔雀蛱蝶,也称:美眼蛱蝶

孔雀蛱蝶,也称:美眼蛱蝶

孔雀蛱蝶是成虫越冬的种类,几乎全年可见。 冬季型(个体)翅膀外缘具尖角突出,翅膀背面不具有眼纹, 拟态枯叶状。

冬季里的孔雀蛱蝶

冬季里的孔雀蛱蝶

孔雀青蛱蝶 (蛱蝶科),又称:青眼蛱蝶。 展翅47-53mm。 雄蝶后翅表面有蓝色的金属光泽,前后翅面各有2枚“眼睛”斑纹。 常见于宽阔的地面、草地或枯干的泥地活动,喜欢张翅,酷爱阳光,行动敏捷。

孔雀青蛱蝶

环纹蝶(环蝶科 ),又称:箭环蝶。 翅展98~110mm。

环纹蝶

环纹蝶,翅腹面黄褐色,上下翅各有一列明显的的橙色大眼纹。 眼纹中间有白色斑纹。

环纹蝶

环纹蝶,警觉性高。 常见于竹林之中,飞行缓慢,就像是飘浮在竹林之间的一片枯叶,很是好看。 飞行中的环纹蝶不容易拍到。 中午或是黄昏,环纹蝶会选择竹林中隐密环境栖息。 这是个拍摄的好时机。

环纹蝶,拍摄于黄昏竹林中

眼蝶(眼蝶科),俗称:蛇目蝶,阴蝶。 为眼蝶科蝴蝶的统称。

黄斑眼蝶

眼蝶,翅展50-60mm。 为小型、中型蝴蝶。 翅膀以褐色为多,有拟态“眼睛”的斑纹排列。

密波纹眼蝶

眼蝶喜欢栖息在阴暗环境之中(这兴许是俗称阴蝶名的来由吧),吸食腐果,树液,少数的眼蝶也会访花。

小波纹眼蝶(眼蝶科)。 翅腹面有6枚眼纹,其中近肛角有2枚小眼纹相连。

小波纹眼蝶

密波纹眼蝶(眼蝶科)。 展翅 35 - 40 mm。 翅腹面具细致的波浪斑纹。 后翅腹面有3枚拟眼纹。 外镶黃色,內为紫色斑点。

密波纹眼蝶

密波纹眼蝶

连纹黛眼蝶(眼蝶科)。 翅展约68mm。 不访花,喜欢吸树汁。 飞行路线多变,常活动于林子边缘。

连纹黛眼蝶

连纹黛眼蝶

苔娜黛眼蝶(眼蝶科)。 翅面黑褐色,两翅反面中域及近亚外缘各有一黑褐色横带,亚外缘有四个小眼斑,后翅亚外缘有一列六个眼斑,以第1及第5个最大。

苔娜黛眼蝶

姬眼蝶(眼蝶科)。 展翅40-50mm。

姬眼蝶

黄斑眼蝶(眼蝶科)。 展翅宽 60 - 70 mm。 翅膀褐色,上翅腹面有3-4枚眼纹,下翅腹面有8枚眼纹。 翅膀腹面有一条米白色斜帶贯穿上下翅。 常见于阴暗的树林內,喜允吸食树汁、腐果,为常见的种类。

黄斑眼蝶

玉带黑眼蝶(眼蝶科),又称:白条黑阴蝶、玉带黛眼蝶。 展翅60-65mm。 翅膀表面暗褐色,上翅具一条宽白色斜带,下翅有6枚眼纹。

手机拍摄:玉带黑眼蝶

天蚕蛾,是鳞翅目/天蚕蛾科蛾子的统称。 属于大型、超大型的蛾子。 天蚕蛾的蛾子,不仅体形巨大(翅展可达100-300mm),翅膀上也都具有拟态的“眼睛”斑纹。

皇蛾(天蚕蛾科),也称:乌桕大蚕蛾,乌桕巨天蚕。 翅展可达300mm。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蛾类。

皇蛾,翅展可达300mm

外形特征:翅面呈红褐色,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无鳞粉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

皇蛾。 也称:乌桕大蚕蛾,乌桕巨天蚕

皇蛾的前翅先端整个区域向外明显地突伸,像是蛇头,呈鲜艳的黄色,上缘有一枚黑色圆斑,宛如蛇眼,有恫吓天敌的作用,俗称:蛇头蛾。

皇蛾,俗称:蛇头蛾

皇蛾成虫后,口部器官会脱落,也就不能进食了。 仅靠在幼虫时积蓄在体内的脂肪维持。 皇蛾的生存期大约为两个星期,在生存期间的唯一目标,就是抓紧时间繁殖后代。

皇蛾,每年发生两代,成虫在4、5月及7、8月间出现

拍摄手指上的皇蛾,用的是17-40mm变焦镜头40端。 左手立着皇蛾,右手持机拍摄

天蚕蛾中的蛾子,按外观体形可分为二种:尾带型和非尾带型。 尾带,就是翅膀末端向外延伸成飘带状的部分。

常见的尾带型天蚕蛾:

长尾天蚕蛾(天蚕蛾科),世界上尾带最长的蛾子。 翅展约90-120mm,在天蚕蛾中不算突出。 但其后翅后角的尾带,延长到85mm成飘带状。 这就让长尾天蚕蛾独具特色,婀娜多姿。 飞行起来,尾带飘飘,自带仙气。

手机拍摄:长尾天蚕蛾(雄)。 雄,雌蛾前翅中室,均有拟态“眼睛”斑纹

长尾天蚕蛾,雄,雌体色完全不同。 雄蛾体色为橘红色,翅膀以杏黄色为主,外缘有很宽的粉红色带;雌蛾体色为青白色,翅膀以粉绿色为主。

手机拍摄:长尾天蚕蛾(雄)

华尾天蚕蛾(天蚕蛾科)。 翅展80~100mm。 前、后翅膀均带有拟态“眼睛”的斑纹,并且都带有波纹状的线条。 后翅都有一对长约3-3.5mm的尾带。

华尾天蚕蛾(雄)。 前、后翅膀,均带有拟态“眼睛”斑纹

华尾天蚕蛾,雌、雄色彩差异明显。 雄蛾体黄色,翅黄色为主。 雌蛾体青白色,翅粉绿色为主。

雄性华尾天蚕蛾,体黄色,翅黄色为主

雌性华尾天蚕蛾,体青白色,翅粉绿色为主(手机拍摄)

长尾水青蛾(天蚕蛾科)。 翅展90—150毫米,翅面粉绿色。 前、后翅中央各有1枚气态“眼睛”斑纹。 尾带长约4厘米。

长尾水青蛾

(长尾水青蛾与华尾天蚕蛾在外观上很相似。 明显区别是:前、后翅膀近外缘相连的纹线,长尾水青蛾为直线。 华尾天蚕蛾为波纹曲线)

常见的非尾带型的天蚕蛾

眉纹天蚕蛾(天蚕蛾科),又称:王氏眉纹天蚕蛾。 展翅120-130mm。

眉纹天蚕蛾

眉纹天蚕蛾的前、后翅膀斑纹近似。 前翅端有一个蛇头状的眼纹,近基部各有一条眉型的黄班。 上缘镶黑色边,翅中央有一条黑色镶白色及粉红色的横带,展翅时的斑纹十分醒目。

眉纹天蚕蛾

眉纹天蚕蛾,大大的复眼,兔儿似的面颊,顶着对羽状的触角,模样倒是萌萌的可爱着

黄豹天蚕蛾(天蚕蛾科),翅展75-90mm。

黄豹天蚕蛾

黄豹天蚕蛾,是我遇到并拍摄到的10多种天蚕蛾中,在体色上最显明亮,雍容,尊贵的。 黄色的翅面,镶着红色的斑纹。 前翅顶端各有一枚拟态蛇眼的斑纹。 这是天蚕蛾共同的特征。

黄豹天蚕蛾

黄豹天蚕蛾

克纳塔樟蚕(天蚕蛾科),又称:四黑目天蚕蛾。 翅面灰白色具黑色或黑褐色分布,前后翅各有一枚大型的眼纹,眼纹黑色,前翅中央具锯齿状线纹。

手机拍摄:克纳塔樟蚕,又称:四黑目天蚕蛾

银杏天蚕蛾(天蚕蛾科)。 翅展117~130mm。 前翅有一枚较小的拟态“眼睛”斑紋。 后翅有一枚醒目的黑色大拟态“眼睛”斑紋。

银杏天蚕蛾(雄)

红目天蚕蛾 (天蚕蛾科。 )展翅:雄蛾110-160mm。 翅膀红褐色,前后翅膀中央有一枚拟态“眼睛”的斑纹。

红目天蚕蛾

柞天蚕蛾(天蚕蛾科)。 翅展约160mm。 全体被有黄褐色鳞毛,翅膀上有1银白色拟态“眼睛”斑纹。

柞天蚕蛾

名目大蚕蛾(天蚕蛾科)

名目大蚕蛾

魔目夜蛾(裳蛾科/裳蛾亚科/目裳蛾属)的魔性,不在其眼睛,而在于翅面上的拟态眼晴的斑纹。 褐色的翅面,暗黑色的纹路配以一对“太极”眼斑纹,整个画面透出的神情,酷似黑夜精灵:猫头鹰。

白线魔目夜蛾

魔目夜蛾,翅展约90mm左右。 夜行,有趋光性。

白线魔目夜蛾(裳夜蛾科),又称:玉线目夜蛾。 翅面黑褐色,前翅中央各具一枚拟态“眼睛”斑纹。 其下有一条白色横带。 展翅时与后翅的横带相连成一个半圆状。

白线魔目夜蛾

其它几种魔目夜蛾

魔目夜蛾

魔目夜蛾,前翅黑褐色,中央有一枚大型的拟态“眼睛”斑纹

青球箩纹蛾(箩纹蛾科)。 展翅130-150mm,大型蛾子。

青球箩纹蛾

青球箩纹蛾,翅面有拟态“眼睛”的斑纹。 前翅近后缘各有一枚球状斑(像猫头鹰眼睛),波状斑纹像箩筐。 栖息时翅膀伸展,左右斑纹对称,立体感极强。

青球箩纹蛾

青球箩纹蛾,翅展可达150mm,有成人巴掌大。 和天蚕科里的蛾子一样,都属于大型昆虫。

青球箩纹蛾

拍摄地点:福建三明

昆虫查名:嘎嘎昆虫网

(原创摄影图文,分享昆虫摄影的乐趣。 如果有误请指正并见谅,谢谢您的观看支持和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下一篇:硬中华(硬中华烟多少钱一包)
上一篇:当天快递(当天快递当天到是什么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