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过滤(底部过滤鱼缸系统图)

2022-12-12 14:19: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9


前言

平时很多人会问,什么是上滤什么是底滤?到底是上滤好还是侧滤好?侧滤和背滤又有什么关系?效果到底哪个好?底滤是最强大的吗?虹吸底滤好做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过滤是什么?

过滤系统的组成 过滤系统是由动力源,水质过滤,箱体和细菌组合而成的统称:过滤系统。 动力源就是指水泵,利用水泵转子的转动带到整个过滤系统的水循环

水质过滤就是指滤材,通过物理和生化两种滤材组合而成,是作为细菌寄生和繁殖的地方。 箱体就是指承载这些滤材的容积,也就是过滤箱。 一般会使用塑料箱或者玻璃缸细菌主要是指硝化细菌。 但一个过滤里只有硝化细菌是不够的。 还有其它异营菌在帮忙过滤。

罗汉鱼、过滤问答(转自龙心不改)

http://luohanyu.cc/thread-508965-1-1.html

第五期,过滤是什么?--流氓指导http://luohanyu.cc/thread-649966-1-1.html

以上两个贴子都是介绍过滤的。

了解完过滤的原理之后。 我们就说说过滤到底有多少种。

上一节课:第一节课:流氓解说上滤

http://luohanyu.cc/thread-842328-1-1.html

底滤

一、底滤概述和优缺点

底滤需要一个滤缸,将滤缸放在鱼缸的下方,也就是底柜中。

底滤的优点:底滤为滤材提供的空间最大,所以处理能力是最强的(注意不是效率)!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培养。 一般来说底滤有3格或者4格,滤材的摆放顺序为:第一格,白棉、藤棉,第二格;细菌屋、陶瓷环、玻璃环、滤球等(可以选一种,也可以搭配使用);第三格,如果是最后一格,则可以放泵和加热棒,如果不是,也可以放细菌屋等或是麦饭石;但是最后需要留一格放泵和加热棒。

底滤的缺点:体积巨大一般得占用鱼缸底柜空间,并且对水泵要求比较高,功耗比较大,水泵必须和溢流配合妥当,否则有可能水漫金山或水泵干烧!所以,对技术水平要求略高。

(此文由百度百科提供!)

特:过滤的观点

很多人和鱼都认为底滤是所有过滤当中最强大的。 这是世界真理来的呀!! 但这种观点太过主观了,为什么?。 只要了解过滤的人都知道,过滤效果真正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而影响细菌数量的就是滤材数量和质量。 所以只要一个过滤箱能装载巨量的滤材,他的过滤效果一定不会差。 而底滤只是刚刚好占到空间大的便宜。 也就是说只要把同在大小的过滤放在鱼缸上面,就成了强大的上滤了。 当然底滤有更好的收藏性,这样能兼顾美观和实用。 它的存在是必然的。 他的强大也不是一下子给认同的。 只要好好的利用他的空间,充分使用滤材,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底滤的分类

底滤的过滤方式只有一种。 都是通过溢流的方式把滤缸分区,然后让水流过。 一般的底滤会分三格或四格,主要分格都是分几个区域给予不同的作用。 如第一格多数为物理过滤区,第二格为生化过滤,最后一格是水泵区。

三、底滤的组成(鱼缸,溢流区下水,滤缸,水泵。 )

一个底滤的鱼缸,除了鱼缸和底滤之外,连接这两个缸体的部件都很重要。 缺一不可。 鱼缸是我们养鱼的活动区域。 溢流区下水,这个就是确保鱼缸的水不会一下子流到过滤里的部件。 这是为什么停电水泵停止的时候,鱼缸的水不会继续往过滤里流的原因。 滤缸,承载了大量过滤水质的滤材的箱体。 水泵,带动整个过滤系统的水流循环的电器。

底滤鱼缸的工作原理图

水泵转动后,水泵区的水会顺着上水管流到鱼缸里,而鱼缸的水位会不断上升,当水位上升超过溢流区的溢流板就会溢流到溢流区中。 而溢流区底部是由一条下水管连接着过滤的物理区,所以溢出鱼缸的水就流到溢流区再流往物理区。 水经过物理区之后再进行一次溢流到水位更底的生化区,生化过滤后再流回水泵区。

四、滤缸的结构底滤缸一般会分区,只有小型的底滤缸由于空间受限才会不分,或者分两格。 而一般分三个区,物理区,生化区,水泵器材区。 而有些人底柜的空间大,会把滤缸分四五格。 而多出来的格数一般都是当作生化区使用。

过滤缸尺寸参考图。 这是我在百度上找的,很多人不知道溢流板和挡流板应该用多高,这里有个参考图。 这是我看到这么多尺寸图中,觉得最有参考价值的。

五、底滤的下水方式分类

单从过滤的下水方式来说,底滤是有两种,一种是溢流,而溢流的结构上有三种以上。 另一种下水方式就是我的处女贴不开孔底滤,虹吸下水方式。

1,溢流下水方式(四角溢流,三角溢流,三重溢流)

溢流下水的意思就是通过水向低处流的原理,把鱼缸多余的水溢流到过滤里。 通过溢流板高度来控制鱼缸水位的高度。 再由挡流板让水流从底下流到溢流区的上面。

根据常见的溢流区的形状,可分为三种最常用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的选择上都会纠结一番,不知道是三角式的好还是四角的好。 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效果都一样。 只是外观不一样,在选择上,直接选自己喜欢的外观。 只要尺寸弄得适合效果还是一样的。

而三重溢流是比较新式的下水方式,它把档流板,溢流板都变成管式,通过管径的大小制造出溢流区的大小。 而优点就是只需要打一个孔。 至于缺点就是由于是圆形的溢流,所以没办法与鱼缸的角落容合,变成一支柱子在鱼缸里面。 而有人会比较三重溢流与三角或四角溢流的好坏。 在这里可以说明,传统的三四角溢流是需要打两个孔,而孔位的控制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你懂就不难了。 由于是两个孔,对于一块玻璃来说,孔与孔之间越接近,孔打得越多,玻璃受压破裂的机率就越高。 而三重溢流的好处只需要打一个孔就能完成上下水的管路要求。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把这两个的优点都结合在一起呢?答案是有的。 最近淘宝上都已经有卖。 一种名为三重溢流套件。 利用这种下水件就可以把三或四角溢流和三重溢流的优点都结合起来。

2,虹吸下水方式

很多人叫虹吸底滤。 全称应该叫虹吸下水方式的底滤。

关于不开孔的底滤,这种虹吸下水的方式。 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 关于些自从我在这论坛发过的第一处男贴的时候就开始成为热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想挑战。 关于这类的贴子我也做过了很多解释解答。 详细请看贴子:你是选择虹吸过滤还是虹吸过滤呢?--流氓选择http://luohanyu.cc/forum.php?mod ... 3559&fromuid=265562

六,另类的滤缸组合

1,干湿分离+底滤干湿分离的原理就是在底滤缸的第一格上面增加一个盒子,盒子底部平均打满孔,上面放过滤棉,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过滤的放滤材空间,也有强化过滤效果。 但网上也有很多对他的负面评价。 由于是非本论坛的贴子,所以不方便打广告。 懂网络的人请百度。

2,沉淀区+底滤沉淀区很多人都知道是沉淀缸中的便便所用,而在底滤前面加个沉淀区,能让减少底滤物理过滤的负担,但同时也有其它问题出现,1,沉淀区要够大,水流要够慢,这样就会占用底滤的空间,2、收于沉淀区是沉淀垃圾的,所以要定期的排掉这些垃圾,如果鱼缸旁边没有直接的排水管到家里的下水道,每次用水泵或者水管去抽反而显得麻烦。 3,不要以为有了沉淀区,不用物理过滤或者不用清洗过滤棉,这是错误的观点,沉淀区只是为了减少物理负担,由于空间和水流达不到完全沉淀下来的效果,所以会有一定的垃圾流到物理过滤。 3,溢流式底滤常见的底滤都是溢流式的方式,滤材是泡着水的。 而最近我在自己的群里有鱼友上传了一段视频,就是一个底滤,但是使用三层滴流式的方式把水进行过滤。 效果嘛,也不错。 上一节我说过,滴流式比溢流式的过滤效果要好(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回上一节贴子了解),而把滴流式放在底滤里,有几个要点,1、由于底柜的高度限制了滴流的层数。 从而限制了滴流的空间。 2,虽然是滴流式,但底缸还是要够大,放下所有的滴流盒子之外还要保证停泵后装下鱼缸多余的溢流下来的水。 3,由于要达到滴流的效果,水泵是要处于低水位的运行,这样对水泵的扬程要求比普通水泵的要多上一米左右。

4,侧滤+底滤有些鱼缸宽度比较小,再加上如果做了四角溢流,溢流外的宽度就更小了,所以有人就想出把整个侧面都做成溢流区。 这样在侧溢流区里放入大量的生化球或者做成层式的滴流下水达到帮助过滤的效果。 成了侧滤加底滤的结构了。

总结:我的鱼缸只要做了底滤就是最强大的,一定不会再死鱼了!!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的,不过每个鱼缸或者说每个养鱼的人喜欢的过滤方式都不一样。 从成本,美观,效果等等角度来考虑,给自己的鱼缸选择一种适合的就行了。 没有比适合更好的选择。 你叫人50的小鱼缸也弄个底滤,那这底滤弄多大好呀?

看完后对底滤有疑问的同童们都可以把问题发表在楼下回复里。 我会针对你的问题进行解说。 最好带上你的鱼缸过滤图片。

下一篇:性经历故事(有关自身经历故事)
上一篇:冷烟花(冷烟花哪里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