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婚礼(婚礼怎么办的又精致又省钱)

2022-12-12 12:00: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和冯绍峰宣布结婚。

消息一出,全网爆炸,微博一度瘫痪。

大部分人送上了他们的祝福: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

但我想说的是:

赵丽颖和冯绍峰也正是因《西游记女儿国》结缘,一个是大唐圣僧,一个是女儿国主。 郎才女貌,配的一脸。 然而剧本在几百年前早就已经写好了,这两个人是绝对不会在一起的。

作为唐僧取经生涯唯一的情感经历(仅限人类),不少人也是对这一对 CP 充满叹息,期待着御弟哥哥真的能和女王大人长相厮守。 沿着这个思路想下来,那他们的“官宣”也一定是一场无比盛大的典礼,但其实依照传统,古人的婚礼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

那么真正的中国婚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昏礼与六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

因为阴阳五行、神道设教的观念里,女子属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婚礼的一切都合着迎阴气入家的含义。 昏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在古人看来,婚姻既是两个家庭、家族联姻合好,也是繁衍、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被视为礼仪的根本。

传统昏礼于黄昏举礼,不举乐,不庆贺,古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情。 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不举乐,没有后代的乱七八糟的挑盖头闹洞房这样杂耍般的玩意。

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结发携手而入洞房,衣服也不是大红大绿,而是汉民族真正传统的昏礼服,新郎着爵弁服,下裳为纁色,镶有黑色的边。 新娘头戴发饰,身穿镶有黑边的纯玄色衣裳。

男女双方交杯饮下合卺(jǐn)酒,象征夫妻二人永不分离

结婚的流程,在周代已经初步确立,讲究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纳采

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

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生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

纳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 男家会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 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家。 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严格按照“六礼”完婚。 到了魏晋南北朝,皇太子结婚不行六礼中的“亲迎”之礼;宋代民间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 到了南宋朱熹,更是为了简单,将六礼合为三礼,类似于现代的求婚、订婚、成婚。

当代婚礼其实是民国风

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婚姻自决、恋爱自由的主张。 胡适认为男女之间要先有“精神上的结合”,再有“形体上的婚姻”,才能结为夫妻。 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不再起决定作用,六礼因此也被人们弃用。

根据北京1917年风俗调查报告,当时文明婚礼的流程大致是这样:新婚夫妇一起坐车来到婚礼现场,由主婚人、证婚人来主持婚礼,介绍新婚夫妻,并指挥奏乐。 两人彼此鞠躬,再向主婚、证婚鞠躬,新人发表演说词、嘉宾发表贺词,最后款待宴客,整个过程只有半天时间。 有时候也会唱“文明歌”,来取代吹打乐器。

而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戒指取代了复杂的聘礼,成为了男女结婚必不可少的信物。 民国时期开始有大量的文章介绍戒指的意义、选择方法。 戒指开始登上中国婚礼的舞台。

1930年,民国报纸专门讲解结婚戒指

而婚礼上,邀请双方父母或重要嘉宾上台“讲两句”的习惯,也是民国时期开始的。 那时候邀请名流士绅到场主婚或演讲是文明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习俗最早由北大校长蔡元培积极倡导,他提出了“以演讲代替闹洞房”的主张。

而近代婚礼最著名的“讲两句”,莫过于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祝福”他们: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原因是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二婚”,两人为了“爱情“都抛弃了之前的结发伴侣,走到一起。 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感到痛心疾首,所以不惜在婚礼上大骂新人,希望劝解他们可以好好做人。

而随着文化和政治两股力量的推动,“文明婚礼”被推而广之,因此此时的婚礼流程已经和现代婚礼非常相似了。

传统中式婚礼的复兴

时至今日,每对结婚的夫妻都想让自己的婚礼隆重而独特。 也因此,传统的中式婚礼开始在现代崭露头角。 五四的新青年们或许想不到,他们当时奋起反抗的旧式婚礼,竟会在一百年后成为新的宠儿。

与古人的复杂而严肃的婚礼相比,现代中式婚礼更多了些热闹与生气。 它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

接亲

早上接亲出发前,新郎按照古代礼节先跟父母告假,告假的意思就是向父母请示,我要去给你们接儿媳妇了,然后父母会给新郎一些嘱托。 随后,新郎便跟随管家骑着马带着轿队,去迎娶新娘。

走的时候,新娘手中拿一个苹果,保平安的意思,更传统的做法是一手拿宝瓶,一手拿苹果,被简化后,一般新娘只拿苹果就可以了。

接着就是上轿礼,由喜娘手拿香炉或者镜子,绕轿子转一圈,驱邪的意思。 喜娘可不是随便谁就能当的,必须是上有老下有小,且没有离过婚的全活人儿。

新郎上马也是有讲究的,脚踩红包,里面装的是给马夫的打赏钱。 浩浩荡荡的队伍,气派十足,管家领路、后面紧跟着开道旗、开道锣、鼓乐笙箫、八抬大轿加上喜娘、马夫,一共24人,是最正宗的中式迎亲规格。 到了婚礼场地,没等新娘下轿,新郎要先连射三箭,寓意是驱邪,做法是射向轿帘。

按照老规矩新娘下轿不能沾地,要倒红毡一直到大门口。 大门内,笙箫队早就候着了,一直吹到你给红包为止。

婚礼仪式

仪式正式开始,新郎新娘绣球牵,迈火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新娘捧了一路的苹果被放在马鞍上,一气呵成,把苹果踢落地、跨马鞍,这叫“平安落地”。 来到舞台上后,新郎拿起秤杆揭盖头,让来宾也能一睹新娘子的芳容。

双方父母华堂落座,拜堂成亲的重头戏开始了。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拜堂后,新郎新娘分别向父母改口敬茶。 新郎的母亲会点燃三柱香传递给新娘,这叫香火代代传。

接下来就是喝合卺酒。 双方各拿起一分为二的半个葫芦,中间连着一根红线,先喝一半,再交换喝对方剩下的一半。 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

接着是讨口彩环节,喜娘端上七个半生不熟的饺子,叫子孙饽饽。 在古代,人们认为生五男两女是最好的比例,所以数量为七个。

以上这些流程走完,基本上就可以礼成退场了。

爱情是如此的重要,

重要到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最特别的仪式来纪念它。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女儿国的段子:

那一年。 他离开女儿国。 她在城头似哭似笑,当着百官的面。 对着他的背影大喊“唐玄奘。 下辈子娶我可好”。 夕阳下。 白衣骑白马。 风沙漫天看不见他的表情。 僧人不语。 只余风声喧嚣。 。 。 这一年。 他圆寂。 千佛诵经。 万众朝宗。 。 他走时候却只笑着留下一句莫名奇妙的“好”。

戏中的唐僧与女王无缘相守,

戏外的冯绍峰和赵丽颖喜结良缘。

这样奇妙的缘分,或许是爱情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撰 文 | Luca

编 辑 | Luca

图 片 | 网络

下一篇:繁的拼音(繁殖的拼音)
上一篇:免费人格测试(免费人格测试16personality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