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戡怎么读)

2022-12-12 11:56: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1


书法篆刻大家朱复戡(1900年9月22日—1989年11月3日)先生与上海、济宁两地渊源极深,近日,山东济宁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寻源缶戡——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书法篆刻作品展”在上海浦东吴昌硕纪念馆举行,展览同时还举办了《海岳双栖——朱复戡诗文选集》的首发。

朱复戡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 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 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 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 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 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

朱复戡

2000年,朱复戡先生仙逝后,其夫人徐葳女士经过多方考察,在朱复戡弟子冯广鉴先生热情建议下,将朱复戡先生珍贵的遗作、遗物1200余件无私地捐赠给济宁市人民政府,建立朱复戡艺术馆。 在济宁市市委领导和徐葳女士的关心支持下,朱复戡弟子冯广鉴先生于2004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发起成立了朱复戡艺术研究会。

展览现场,孙晓云书法

展览中的朱复戡研究会成员书法

展览中的作品,刘承闓书法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研究会收集、整理、编辑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朱复戡墨迹遗存》《朱复戡篆刻集》《朱复戡艺术馆馆藏作品选》《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等十几部著作。 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等媒体发表了大量关于朱复戡艺术研究的文章,并参加了“海派书法国际艺术研讨会”对朱复戡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朱复戡艺术的传播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展览中的作品

展览现场,孙宜才书法

展览现场,段玉鹏书法

朱复戡先生早年有缘得识海派领袖、艺林巨擘吴昌老,受其奖掖提携,艺事大进。 如今,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举办“寻源缶戡——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书法篆刻作品展”,亦是溯源追远。 此次展览在《海岳双栖——朱复戡诗文选集》出版之际,朱复戡研究会的成员多书写先生诗文以示纪念。 同时也展出了朱复戡先生的外孙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女士和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李一先生等的作品。

活动现场

朱复戡诗文选

白头吟

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 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

埋头苦读许慎书, 象形会意细咀嚼。 九千三百五十三,连首带尾腹中纳。

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 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

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 学画初学阎立本,山水独喜荆关法。

浸淫于兹年复年,怡然自得忘岁月。 举目但觉远处请,揽镜忽诧头毛白。

欲登造极学到老,孜孜一生为衣食。 旧时未尝重艺人,艺人那能免穷迫。

而今时代已变迁,百花齐放万民悦。 应将平生心得事,尽贡所学献祖国。

我为人人人为我,顿开茅塞天地阔。

草圣

《知汝殊愁帖》子敬书也。 伯英大草无从一睹,感赋一律。 心向而已。

羲献草如龙凤舞,低昂天地势纵横。

代传双绝空千古,自谓独难胜伯英。

叹息芝书沉大泽,长令草圣负空名。

而今一览殊愁帖,每切神驰怅惘情。

答问

商周甲骨与钟鼎,大篆通称古籀文。

直下雄浑收玉箸,纵横挺劲拔钢筋。

挥毫落笔藏锋棱,用墨随心枯湿分。

相问如何写大篆,别无诀窍可言云。

诗代序赠旷铗

自古诗文避赘词,汉魏简炼重修辞。

拈来累牍千章句,浓缩成篇一首诗。

旷铗才华著鲁地,建安风范须宗师。

赋将情感入吟咏,赢得共鸣足骋驰。

诗代序赠张文康

艺苑张文康,誉驰黄浦江。

书精大小篆,刻入周秦堂。

信手东西汉, 埋头骨甲商。

孜孜契不舍,拭目看腾骧。

题赵叔孺《夜来香螳螂图》

冯子夜来香,况君是螳螂。

像形看体物,比拟却相当。

赵氏留真迹,千秋各自芳。

三公皆旧好,一别隔幽苍。

酂卿与孟海,久未接风光。

何日得欢晤?罄吾积愫肠。

鲁庵来索句,急就草兹章。

工拙不遑计,展图泪满裳。

忽焉三十载,世事梦黄梁。

低徊兴感慨,荏苒阅沧桑。

睹面须倾酒,一倾累十觞。

不辞沉一醉,揽笔意茫茫。

水龙吟 和刘海粟铁骨红梅

一枝顶立冰天,等看春色人间换,朱颜未改,嶙峋依旧,艳阳相眷。 赤子琴心,苍虬剑魄,年年荣健。 览毫端锦簇,乾坤壮观,纵挥洒, 来神腕。

阅尽江山千代,数今朝雄伟轮奂。 曙光初照,紫霞飞舞,寰瀛红遍。 松竹齐来,良朋满宇,不遗于远。 正山花烂漫,怡然四顾,笑偿心愿。

双烛峰

双烛奇峰拔地起,崔嵬突屹与云齐。

扶摇莫讶群山小,天外昂头万象低。

题画《牡丹》

从来此卉独荣华,伊昔娇生富贵家。

今日公园遍地植,人人共赏大红花。

寄示隆儿

寄语示由隆,奈何拂我衷。

心迷惟上帝,主宰说苍穹。

既与时相背,当然路不通。

若非幡悟日,难以慰衰翁。

游济宁太白楼

谪仙曾至任城驻,此地重修太白楼。

斗酒百篇传海宇,长留胜迹昭千秋。

题画《敦煌仙女像》

敦煌石窟神仙殿,画矞皇震艺坛。 此画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

院舍陽溝

院中出水无渠道,百户住家一小沟。

晴日都忙洗被服,汇流似瀑泻溪头。

小沟直贯通寒舍,高枕无眠听曲流。

五马莊前街道渰,四邻宅畔晒糧游。

愤将巨石牢封堵,夜忽倾盆无止休。

满院犹如腾骇浪,夺门几欲渡扁舟。

煤球堆垛成浆液,书画盈筐湿半篓。

如此甘霖如此遇,每逢此季思悠悠。

怀沙孟海

昔我年青友,而今共白头。 悠悠此岁月,浑浑忘春秋。

及老多休憩,逢时亦壮游。 相期凌绝顶,一览新神州。

悼马公愚并序

永嘉马公愚,字冷翁,与兄孟容,禀承家学,皆以书画斐声浙瓯。 冷翁尤工篆刻,力追秦汉,尝谓印不刻宋元以下,所作各体书 并与刻画冠绝一时。 一九二五间先后来海上,时吾与孟容同执教美专。 一日引冷翁来,拟在沪问世,嘱为提携,遂时过访,相互切磋,纵谈古今,所见略同。 孟容早世,殊可痛惜。 数十年来,冷翁勤攻金石考证之学,艺乃大进,名满寰瀛,睥睨时流,独谓余曰:“当今艺坛,惟使君与操耳!”想见当年豪迈,不可一世。 尝制序相赠,中有句云:“先生于名则信手取舍,于利则随挥去来。 豪放纵横,吾不如也。 ” 诚堪为吾少时写照。 而冷翁晚岁,澹泊自甘,谨慎持重,则吾不如也。 今夏五月,忽传噩报,五十年老友 一旦长逝,痛失知己,震悼累日,未能已也。 悲赋一律,不尽所怀。

书画传家两百年,寰中驰誉起瓯边。

二难折翼悲容老,三绝推公失郑虔。

指屈郊游遍海内,泪叹知己落樽前。

忽闻噩报催心肺,长使梦魂繋爽然 。

题画《钟馗》

唐皇梦见一豪英,进士钟馗自报名。 握剑拈须雉下立,云能诛杀擘保承平。

下一篇:皮肤美白小方法(怎么美白皮肤最有效)
上一篇:汶川地震时间(汶川地震时间和奥运会奖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