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拼音(行的拼音组词)

2022-12-12 07:47:5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行”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多音字,在《说文解字》中,它是“行”部的部首汉字。 今天我们就只讲这一个汉字,先放在开头说说“道行”的读音,道行一词中的“行”应读作héng,是最易读错的汉字用法之一,今天的字字形虽简单,但内容却非常,请注意掌握。

行。 读音有五个,依照读音不同,其意义也不同,《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行,人之步趋也。 从彳,从亍。 ”许慎认为“行”字是会意字,即从彳,从亍,左脚迈一步,右脚迈一步,本义是行走。 看字形发展:

(“行”字的字形发展)

“行”字从商代直到汉代,不管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简帛书、隶书,其字形变化不大。 那么,这个字形意义是什么呢?真的像许慎说的那样是“从彳、从亍”,表示行走吗?

很有争议。

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中说:“行象四达之衢,人之所行也。 ”商承祚在《殷墟文字类编》中说:“古从行之字,或省其右作彳,或省其左作亍。 许君误认为二字者,盖由字形传写失其初状使然矣。 ”很显然,近现代专家们认为,“行”是象形字,像道路的样子,本义就是道路,具体就像十字路口的样子。 如图:

(道路就像“行”字)

我们认为专家们从甲骨文得出的考释结果相对可信,只是“行”字原来的字形横平竖直,四个角均为直角,后来横竖均弯曲倾斜,上边两角变大,下边两角变小。 其实就是今天的“行”。 但这并没有到底,因为在古文献中有大量表示“行走”的用法,显然,它是个一字多义的字。

其一:许慎认为本义是“行走”;其二:专家们认为本义是“道路”。

但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本义,读音并不相同,且作名词用的“道路”意义在前,更可以说是“本义”

本义读音之外,“行”字还有三个专用读音,也就是说,加起来一共五个读音,并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两个读音,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 显然:“行”在古文献中是兼类词,读音因词类的不同而不同。 分别详说如下:

(一)háng。 这是它的“道路”本义的读音。 读这个音时,“行”是名词。 《尔雅·释宫》:“行,道也。 ”比如《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毛传》:“微行,墙下径也。 ”微行,就是墙边的小路。 姑娘手提着深竹筐,沿着墙边的小路在(采桑)。 你看,在这里,只有读这个音,它才在韵上。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又比如《左传·襄公九年》:“魏绛斩行栗”。 杜预注称:“行栗,表道树。 ”意思就是魏绛砍伐路边的栗树。

这个读音下,“行”字除了本义之外,又引申出来了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行列。 比如《诗·大雅·常武》:“王谓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陆德明释文说:“行,列也。 ”陈行,就是列队。 王令伊氏传下话来,策命休父任司马:“士卒左右列好队,领受训戒。 ”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2)辈;班辈。 比如《礼记·祭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 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 ”郑玄注说:“子行,犹子列也。 ”祭祀中规定,由孙子辈的人充当祖父的“尸”,那个充当“尸”的人,对于祭祀者来讲是儿子辈,而作为父辈的祭者倒要面朝北去侍奉尸,这就是为了让人明白儿子应当如何侍奉父亲,明白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礼记》里记载了很多古代祭祀的仪式,充“尸”受祭比较有代表性。

(3)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行。 比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 ”杜预注称:“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 行,亦卒之行列。 ”郑庄公让一百名士兵拿出一头公猪,二十五人拿出一条狗和一只鸡,(来诅咒射死颖考叔的凶手)。

(4)行伍;行阵。 《广韵·唐韵》:“行,伍也。 ”比如《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 ”杜预注称:“行,阵次。 ”即: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

(5)买卖交易的营业处。 比如商行,拍卖行,粮行。 比如《儒林外史》:“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 ”

(旧时的杂货行)

(6)行业。 比如三十六行;同行;内行;外行;隔行如隔山。

(7)给示处所。 用在人称的后面,犹言“这里”、“那里”。 比如周邦彦《风流子》:“最苦梦魂,今霄不到伊行。 ”

(8)名词之外,也用作助词。 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表示复数。 相当于“们”、“等”。 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唐太守一时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为意,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开心,陡然疑变。 ”注意,在这里的姊妹行和兄弟行,不是行走的行。

(9)量词。 用于成行的东西。 比如《吕氏春秋·行论》:“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 ”

其实以上这些意义,都从道路的本义引申而来,从道路义引申出行列义,从行列义引申出排行、行业等意义。

(二)xíng。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就是许慎说的行走之义的读音。 其实,这个意义也由道路引申而出。 《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 行,抗也,抗足而前也。 ”就是举足前行。 比如《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独自行走冷清清,难道没人同路行?又比如白居易《长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 ”用的也是行走的意义,读音也是xíng。 在这个意义里,“行”多用作动词或与行动相关的名词。

(行走)

在这个本义之外,读xíng的用法还有很多,毕竟在现代汉语,这个读音更常用,也举常用的说说:

(1)规律;道理。 《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孔颖达疏称:“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也。 ”

(2)经过;经历。 比如《国语·晋语四》:“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卻縠(hú)可,行年五十矣。 ’”韦昭注:“行,历也。 ”晋文公向赵衰问元帅的人选,赵衰回答说:“卻縠可以,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 ”行年多少,就是经历了多少年,即多少岁。

(3)离开。 《广韵·庚韵》:“行,去也。 ”《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 ”宫之奇带领族人离开。 又比如李白的《赠王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行,也是离开的意思。 另外,还可以指还,返回。 比如《吕氏春秋·行论》:“使者行至齐。 ”高诱注说:“行,还也。 ”使者返回了齐。

(《赠汪伦》雕像)

(4)出动;出行。 比如《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这还是宫之奇的话,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 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即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 一般腊祭在十二月举行,实际上,这次没有过完十二月,虞国就为晋所灭。

(5)出嫁。 比如《诗·鄘风·蝃蝀(dì dōng)》:“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女子要出嫁,远离父母和弟兄。

(6)行装。 《汉书·曹参传》:“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 ’”颜师古注称:“治行,谓修治行装也。 ”我们知道,其实,很快,使者就来了,后来代替萧何为相的,就是曹参。

(7)行程。 最有名的例句是《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运行;流动。 比如《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刘宝楠《论语正义》:“行者,谓春夏秋冬四时相运行也。 ”即四季运行,万物生长。

(9)流通;流行。 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流行到远方。

(10)做,从事。 比如:行医;行善;身体力行。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做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灭亡)。

(11)用,施行。 比如《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 ”皇侃《论语义疏》:“谓用夏家时节以行事也。 ”就是施行夏代的节令。

(12)赏赐;授与。 比如:论功行赏

(13)斟酒。 比如《仪礼·大射》:“公又行一爵,若宾若长,唯公所酬。 ”现在我们在酒宴上还说行酒,就是这个用法。

(行酒)

(14)行为;德行。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德行的出处。

(15)古代通使之官。 又叫“行人”。 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伯有使公孙黑如楚,辞曰:‘楚方恶,而使余往,是杀余也。 ’伯有曰:‘世行也。 ’“杜预注:”言女世为行人。 ”这段话很有意思:郑国的伯有派公孙黑去楚国,公孙黑不肯去,说:“楚国和郑国关系不好,互相憎恨,而派我去,这等于是要杀我啊。 ”伯有说:“你家世代都是做外交的啊。 ”世代都是外交官,哈哈。

(16)古诗的一种体裁。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乐府》:“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如古辞《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 ”现在我们说歌行体,其实,歌与行是有差别的,只是这种差别细微,在形式上也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有了“歌行”一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杰出的歌行体诗歌作品。

(17)向下签发的公文或命令。 如行文;行令。

(18)汉字的一种字体,即“行书”。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行书》载:“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作也。 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比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就是行书的典范:

(《兰亭集序》局部)

(19)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 比如《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就是日月显示灾难的征兆,不再遵循平常的轨道运行。

(20)可以。 比如行不行。 茅盾《子夜》七:“吓一下就行么?说得太容易呀!”

(21)用作副词。 用法有两种:其一,表示将要发生,相当于“且”、“将”。 比如《诗·魏风·十亩之间》:“行与子还兮。 ”就是:且(或将)与你一道回家转。 其二,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承接,相当于“即”、“就”。 比如张籍有诗《少年行》:“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 ”即用此意义。

此外,这个读音之下,“行”还可以作围棋术语、佛教术语,不再细说。

(三)xìng。 这个读音出自《广韵》,三个用法:

(1)事。 《礼记·坊记》:“民犹贵禄而贱行。 ”郑玄注称:“行,犹事也。 言务得其禄,不务其事。 ”那么,就基本上接近“见利忘义”。

(2)行迹。 《广雅·释诂三》:“行,迹也。 ”《玉篇·行部》:“行,行迹也。 ”比如:《礼记·乐记》:“闻其谥知其行也。 ”郑玄注:“谥者,行之迹也。 ”

(3)还可以用作姓氏。 《广韵》有载。 用作姓氏时,不能读错了音。

(四)hàng。 读音出自《集韵》。 用于专用词“行行”:刚强貌。 《集韵·宕韵》:“行,行行,刚强貌。 ”比如《论语·先进》里:“子路,行行如也,”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曰:“行行,刚强之貌。 ”指子路刚强英武。 看现在的画像,子路也是最英武刚强的那个。

(孔子的一众学生画像)

(五)héng。 这个读音用法最为特别,也是现代汉语里经常用到的一个词“道行”。 也就是说,这个音是专为“道行”而设。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泺阳续录四》:“然里之男妇,无不曰三师父道行清高。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仍然标注为此音,但我们相信,随着大众不约而同的错读,这个读音早晚会被国家语委废除,毕竟这样的例子很多,语言还是要民众来用的,约定俗成很正常,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读音,就尽量不要读错吧。

(道行高深的高士)

“行”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行”字的小篆写法)

(之30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一篇:挖墙脚什么意思(挖墙脚什么意思啊)
上一篇:真姬菇(真姬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