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是什么意思(锣鼓喧天是什么意思四年级上册)

2022-12-12 06:39: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接上篇)

从小就尾随父亲的我,对父亲在过年里的一切习俗都十分的知悉。

平日里都是母亲早早地起来做饭、打扫卫生。 然而过年的三天里,父亲总是最先起床,接着会燃起一串鞭炮,待开门后又是一串鞭炮。 我不懂这样习俗的意义,但我想这肯定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可能就是传说中关于“年”的故事吧。

新年时,一家人穿得一身崭新的衣服显得格外喜庆。

初一的早上吃的是饺子,不过与平时不同的是下饺子时加上了前一天熬制的鸡汤,而且汤汁里面又加上了鸡肉和圆子(一种油炸食品),因此味道格外地鲜美。 饺子和圆子都代表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团圆美满和睦幸福。

大年初一都是呆在自己的家里,说是可以守住财气。 这一天不可以随便去别人家串门,女人更是不可以去任何人家里,说是会给别人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这一天我们小孩都会在家看春晚的节目,时而无聊也会喊上几个同伴,然后去每家门口燃放鞭炮的地方,会翻找到一些未燃放完的小鞭炮,接着就会拿来燃放。

那时候我特别胆小,看见别人放鞭炮我都要躲得远远的。 记得那时候有一种单个的大炮仗,父亲每次都会拿在手里燃放。 而我每次看见父亲燃放时我都特别地担心,生怕父亲有个什么闪失。 不过后来都生产一种粘接在一起的炮仗,一般都是十六或二十四响连放,可以平放在地上燃放,这样也就安全多了。

过年的三天里会有很多的禁忌。 由于年三十这一天做了很多的菜,也够吃上三天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这三天里不可触碰任何的刀具,连剪刀和针都不可以。 说凡碰过这些家里的运气就不会好。 因此年三十的晚上大人都会把所有的刀具收藏起来,以避免小孩子碰到。 不仅仅这些,而且在过年里小孩子都不可以哭的,说话更不可以带个“死”字,这些都是很忌讳的。

那时候父亲对这些习俗都十分敬重,而我总会成为父亲最好的小帮手。 我喜欢父亲待我那温柔的目光和举动,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从没有打骂过我。 即使这样,我还是从心底里对父亲有一种莫名的怕和尊重,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

要说新年里最热闹的事,那无非就属闹龙灯了。

每逢正月时节会经常看到穿梭在乡村路口的各式龙灯,花花绿绿甚是好看。 我最喜欢的还是拱形的龙灯,一块木板上就是一节拱形的龙身,竹篾扎成的龙身上糊裱着一层白纸,上面涂绘着各种图案。 每个龙身上方都装饰有彩带和铃铛显得十分喜庆,特别是龙头的那一双活灵活现眼睛和一对超长的触角,看起来更是生气十足。

那时候每个村都有龙灯,每到年关时节,一些年轻人就会怂恿着想玩点“新奇”的事情。 我们村里也有两条龙灯,平日里都安放在各自家里,只是想玩的时候才会请下来,并请来师傅重新糊裱装饰。

小时候就亲眼看见过村里请过来做扎灯的师傅,一根根竹篾在师傅的手里都变得那么有灵气,涂色绘画也是显得那么沉稳又有内涵。

我很欣赏那些农村里各样的手艺人,那时候能有一门手艺很是吃香。 而我总觉得最吃香的手艺人恐怕就是吹唢呐了。 每逢白事时都要请到他们,他们不仅受主家的待见特别好,而且“辛苦费”也是最高的。

说到白喜事,小时候也随着父亲参加过几次,但又总会留下那恐怖的阴影——

那时候农村还未实行火葬,因此都会用到棺材。 而最让我产生阴影的竟是那装着死人的棺材!那时候的农村都是在堂屋搭建了灵坛,前面摆放着各样祭品,而让我心生害怕的竟还有那两个纸扎人!它们栩栩如生的样子宛若陪伴亡灵的鬼差。 我不敢过多地注视它们,每次路过总会尽量避开了视线。

每次参加白事的喜宴,总会让我变得特别胆小,害怕夜晚、害怕独自留守在房间里,甚至连白天里都害怕再次路过那家的门口!

那时候的白喜事都会请人来吹唢呐,他们吹得曲子总是会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又总让人在这样乐曲中不自觉地产生了悲伤之情。

与白事不同的是,正月里玩龙灯时他们吹的也是唢呐,但人们听到的却是喜庆和欢乐。

一路鞭炮声、一路的锣鼓喧天、花花绿绿的龙灯,加上熙熙攘攘看热闹的人群,总能带给人祥和和期盼。

很多村上的人都会接龙灯回家,说接也是要花钱的,给多少那就看主家的诚意和条件了。 接过龙灯说是可以保佑主家一家人平平安安子孙兴旺。 凡接过龙灯的主人家的门口都会挂上一条红布,说是可以辟邪的。

我不知道那条红布最终会归放于何处,但我记得农村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在裤子上或腰间系上一条红布带,虽不太雅观但是结实耐用又能辟邪。

我喜欢正月里那锣鼓喧天的喜庆;也喜欢人们闲暇时那开心愉悦的笑。 然而这些都永远留在记忆里了。 与之相比,现在的我们却多了一份平静与感触。 感触到的是新时代的发展,虽之平静许多,但或许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吧。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生活美满[比心][比心][汤圆]

下一篇:女性情感故事(情感故事文案)
上一篇:怎么卸载搜狗浏览器(卸载搜狗浏览器就弹出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