圮(圮怎么读)

2022-12-12 06:30: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崩圮,◆塌毀。 ○[唐][顏真卿]《通議大夫崔孝公宅陋室銘記》:“逆胡再陷[洛陽],屋遂崩圮,唯簷下廢井存焉。 ”○[明][陶宗儀]《輟耕錄‧皇舅墓》:“[至正]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間;及水退,土阜崩圮,墓門顯露。 ”○[清][褚人穫]《堅瓠四集‧夾浦江豚》:“歷年洪水為災,田禾湮害,橋梁崩圮。 ”

蹙圮,◆國土侵削,國家傾覆。 ○《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河]外無反正,[江]介有蹙圮。 萬邦咸震懾,橫流賴君子。 ”○[李善]注:“《毛詩》曰:‘今也蹙國百里。 ’《爾雅》曰:‘圮,敗覆也。 ’”

摧圮,◆1.謂傷痛之極。 ○[唐][元稹]《告贈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勞,亦又何報!摧圮殞裂,酸傷五情。 ”◆2.倒塌;倒塌的建築物。 ○《舊唐書‧韓滉傳》:“所有摧圮,葺之則已,豈敢改作,以傷儉德。 ”○[前蜀][杜光庭]《威儀道眾玉華殿謝土地醮詞》:“講堂摧圮,道侶淪亡。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涇水]乃絕深不能復入渠口,渠岸又多摧圮填淤。 ”

墮圮(堕圮),◆毀壞;倒塌。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三年》:“今[江]、[淮]諸郡,大患有三:城池墮圮,一也。 ”○[清][褚人穫]《堅瓠十集‧檄霸王》:“七廟墮圮,萬姓屠原。 ”

隳圮,◆傾坍;倒塌。 ○[唐][吳兢]《貞觀政要‧封建》:“[秦氏]背師古之訓……故一夫號呼而七廟隳圮。 ”○[宋][陸九淵]《荊公祠堂記》:“[紹興]初常加葺焉,逮今餘四十年,隳圮已甚。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屢年大水,城垣隳圮。 ”

圮剝(圮剥),◆1.毀傷。 ○《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晉國]之難,禍起於[麗]。 惟家之索,牝雞之晨。 專權擅愛,顯己蔽人。 陵長閒舊,圮剝至親。 ”○《陳書‧高祖紀下》:“[梁氏]以圮剝薦臻,歷運在極,欽若天應,以命於[霸先]。 ”◆2.毀壞剝蝕。 ○[明][李東陽]《重修宿松縣廟學記》:“學舊在縣治東南百武許,僻隘圮剝,為流潦所壞。 ”○《清史稿‧禮志三》:“﹝[康熙]﹞三十八年,復南巡,見[明太祖]陵圮剝,詔依[周]封[杞][宋]例,授[明]裔一官,俾世守弗替。 ”

圮坼,◆猶圮裂。 ○[唐][楊炯]《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自中州圮坼,上國崩離,[魏氏]忘其寶圖,[齊]人弄其神器。 ”

圮地,◆指難於通行的地方。 ○《孫子‧九變》:“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 ”○《孫子‧九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 ”

圮廢(圮废),◆毀棄;荒廢。 ○[唐][劉禹錫]《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之膠庠,不聞絃歌,而室廬圮廢,生徒衰少。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唐][曲江],[開元][天寶]中旁有殿宇,[安][史]亂後盡圮廢。 ”○[明][李東陽]《新修平陽府城記》:“[平陽城],國朝[洪武]三年都督[馮公]某所建也,歷百有餘年,日益圮廢。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寧夏城]北二里許,有[海寶塔],古道場也,圮廢久矣。 ”

圮隔,◆隔絕。 ○《周書‧武帝紀下》:“昔天厭水運,龍戰於野,兩京圮隔,四紀於茲。 ”

圮壞(圮坏),◆毀壞;廢弛;坍塌。 ○《魏書‧禮志三》:“於此之日,而不遂哀慕之心,使情禮俱損,喪紀圮壞者,深可痛恨。 ”○[宋][曾鞏]《瀛州興造記》:“其餘,凡圮壞之屋,莫不繕理,復其故常。 ”○《明史‧循吏傳‧王源》:“城東有[廣濟橋],歲久半圮壞,[源]歛民萬金重築之。 ”○[清][鈕琇]《觚賸續編‧趙公裕後》:“[武清縣]學宮圮壞,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

圮毀(圮毁),◆坍塌毀壞。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重閣累榭,層臺洞戶。 旌召高僧,式昭[景福];然雖圮毀,尚曰奇工。 ”○[唐][元稹]《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累聖已來,深懲覆轍,[驪宮]圮毀,永絕修營。 ”

圮絕(圮绝),◆1.毀滅;斷絕,隔絕。 ○[漢][班固]《幽通賦》:“咨孤蒙之眇眇兮,將圮絕而罔階。 ”○[漢][蔡邕]《陳太丘碑文》:“微言圮絕,來者曷聞?”○《後漢書‧袁紹傳上》:“[操]見[授]謂曰:‘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 ’”◆2.謂哀痛欲絕。 ○《魏書‧禮志三》:“‘何圖一旦禍酷奔鍾,獨見公卿,言及喪事,追惟荼毒,五內崩摧。 ’[丕]對曰:‘伏奉明詔,群情圮絕。 ’”

圮裂,◆破碎;分裂。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至吾父子兄弟,並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隸,是以悲慟,肝心圮裂。 ”○[晉][桓溫]《薦譙元彥表》:“伏惟大[晉]應符御世,運無常通,時有屯蹇,神州丘墟,三方圮裂。 ”○《魏書‧李苗傳》:“昔[晉]室數否,華戎鼎沸,三[燕]兩[秦],咆勃中夏,九服分崩,五方圮裂。 ”

圮溺,◆淹毀。 ○《宋史‧錢暄傳》:“[臺]城惡地下,秋潦暴集,輒圮溺,人多即山為居。 ”

圮紐(圮纽),◆謂不能維繫。 ○[三國][魏][曹植]《魏德論》:“況天網弗禁,皇綱圮紐,侯民非復[漢]萌,尺土非復[漢]有。 故皇父創跡於前,陛下光美於後。 ”

圮傾(圮倾),◆坍塌,傾頹。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三‧祭禹陵》:“顧瞻殿宇圮傾,禮器缺略,人役寥寥,荒涼增嘆。 ”○[清][孫枝蔚]《飲酒和陶韻》之七:“昨者故人過,見我墻圮傾,貽貲俾脩葺,漸喜燕雀鳴。 ”

圮缺,◆亦作“圯闕”。 ◆◆傾毀,殘缺。 ○[宋][蘇轍]《東軒記》:“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闢聽事堂之東為軒。 ”○[宋][葉適]《治勢上》:“向之衰敗、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圖回收取,不能什一。 ”

圮闕(圮阙),◆見“圮缺”。

圮下,◆地面塌陷而形成的低窪。 ○《六韜‧戰車》:“圮下漸澤、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 ”

圮滯(圮滞),◆壅塞。 ○《晉書‧刑法志》:“大人革命,不得不蕩其穢匿,通其圮滯。 ”

圮族,◆1.毀害族類。 ○《漢書‧傅喜傳》:“[傅太后]又自詔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無功而封,內懷不忠,附下罔上,與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放棄教令,毀其族類。 ”○《梁書‧武帝紀上》:“公威同夏日,志清姦宄,放命圮族,刑茲罔赦。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朝請郎[吳處厚]向以不逞之心,懷苟得之計,擠陷勞舊,貶死遐陬,圮族誤朝,凶慝甚大,身逃顯戮,沒有餘辜。 ”參見“圮”。 2.指衰敗的舊家族。 ○[宋][邵雍]《與人話舊》詩:“圮族綺紈故,朱門車馬新。 ”

傾圮(倾圮),◆倒塌。 ○《水滸傳》第一○八回:“軍士爭先上橋,登時把橋擠踏得傾圮下來。 ”○[明][張居正]《處士方田李公行狀》:“道路橋梁傾圮,輒捐貲為修葺。 ”○《清史稿‧災异志三》:“﹝[乾隆]﹞十三年四月初五日,[清河]大風雨,民舍傾圮無數。 ”○[巴金]《還魂草》:“另外的兩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着半傾圮的木架子。 ”

窮圮(穷圮),◆見“窮否”。

缺圮,◆殘缺倒塌。 ○[唐][柳宗元]《柳州東亭記》:“東曰東館,其內草木猥奧,有崖谷,傾亞缺圮,豕得以為囿,蛇得以為藪,人莫能居。 ”

喪圮,◆丧乱,倾颓。 ○《魏书·前上十志启》:“自永嘉喪圮,中原淆然,偏僞小書,殆無可取。 ”

通圮,◆猶否泰。 指命運好壞。 ○《晉書‧李充傳》:“世有險夷,運有通圮;損益適時,升降惟理。 ”

頹圮(颓圮),◆1.坍塌。 ○[宋][郭彖]《睽車志》卷一:“暮抵一古廢蘭若,相與投宿,墻屋穨圯,寂無人聲。 ”○《明史‧畢懋康傳》:“二閘創自[永樂]初,日久穨圮,急宜修復。 ”○[阿英]《津平日記選》:“屋似前[民國]所建,已頹圮。 ”◆2.敗壞。 ○[唐][羅隱]《讒書‧梅先生碑》:“[漢成帝]時,綱紐穨圮,先生以書諫天子者再三。 ”○[宋][梅堯臣]《吊李膺辭》:“痛[漢]綱之穨圮兮,又何毀乎賢哲。 ”○[宋][朱熹]《山北紀行》詩:“百世踵謬訛,彝倫日穨圮。 ”

隤圮,◆倒塌;毀壞。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僧伽藍千餘所,摧殘荒廢,蕪漫蕭條。 諸窣堵波頗多隤圮。 ”○[宋][李綱]《備御八事》:“[河]北[河]東州縣城池,類多隤圮堙塞,宜遍行修治。 ”○《宋史‧律曆志三》:“[唐]室下衰,土德隤圮。 ”

屯圮,◆艱難困頓。 ○《北齊書‧宣帝紀》:“德之不嗣,仍離屯圮。 ”○[唐][蕭穎士]《羽山》詩:“[夏]祖何屯圮,遷殛此山隈。 ”

湮圮,◆毀沒。 ○《新唐書‧李元諒傳》:“[良原]隍堞湮圮,旁皆平林薦草,虜入寇,常牧馬休徒於此。 ”

斁圮,◆敗壞,毀壞。 ○[陳三立]《崝廬書所見》詩:“鹵莽極陵夷,種族且斁圮。 ”

堙圮,◆堵塞毀壞。 ○[宋][蘇軾]《鳴泉思》詩序:“[鳴泉]故基,堙圮殆盡。 ”○[宋][陸游]《南唐書‧柴克宏傳》:“城塹皆堙圮不治。 ”

中圮,◆中途衰敗。 ○[漢][張衡]《東京賦》:“[漢]初弗之宅,故宗緒中圮,巨猾閒舋,竊弄神器,歷載三六,偷安天位。 ”○《晉書‧趙王倫傳論》:“乾耀以之暫傾,皇綱於焉中圮。 ”○[明][高啟]《送張進士會試》詩:“邇來國運屬中圮,爭慕死節羞生全。 ”

隕圮(陨圮),◆倒塌崩壞。 ○[前蜀][杜光庭]《司徒青城山醮詞》:“雨澤踰旬,泉源坌涌,丹崖翠巘,雖傳隕圮之聲,紺殿彤軒,靡有震驚之變。 ”

下一篇:梦见蛇是什么意思男人(男人梦见好多蛇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奥尔良腌料(奥尔良腌料哪个牌子最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