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是指什么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什么)

2022-12-12 06:22: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节气至。 八月将末,三伏已尽。 时光之珠捻转,处暑节气,一身清朗,淡步而来。 由夏入秋,在不可逆的岁时变迁中,有不舍,有遗憾,有收获,有想念,有桩桩件件未完待续的故事……等着你我,在秋风中写就。

处暑·记

处暑:新凉值万金

《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作者 | 宋英杰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显然,“处”是停止、隐退之意,暑热之气到此结束。 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

处暑,是“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按照陆游的说法,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二十四节气当中,按照炎热程度来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 所以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 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所以处暑的人缘儿特别好。

处暑时,北方的雨季结束了,暑季也结束了,天气变得干爽了。 所以在北方,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或许更为贴切。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

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

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冬天歇冬,夏天歇夏。 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 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秋爽来学”。 天气既不热也不冷,别再找借口了,赶紧来学习吧。

现在呢,处暑时节正是秋季开学,“秋爽来学”的时候,宜人的天气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一个理由。

北方地区按照节气谚语,是“处了暑,被子捂”。 按照夏九九谚语,是“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而且是从“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到“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这十来天当中由热到凉的转变,真是立竿见影。

我特别喜欢一则谚语,“着衣秋主热,脱衣秋主凉”。 稍微穿多一点儿,它就热;稍微穿少一点儿,它就凉。 这则谚语诠释了,秋季本是一种细微的分寸。

我们可以把处暑概括为“一出一入”:出,是出伏;入,是入秋。 不过在我国江南地区,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迭的进程。 所谓“小暑大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南方甚至有“处暑十八盆”的说法,因为处暑时节天气依然炎热,每天还要在盆里泡个澡,一连十八天,一直到白露时节。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人们发现,鹰常常将把所猎之物码放在一起,“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就像是人们将各种美食先供奉给神灵和先祖的祭祀一般,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示有先”。 除此,鹰似乎还有不捕杀正在孵化或哺育幼鸟的禽鸟之习性。 “犹若供祀先神”以及“不击有胎之禽”,都被视为鹰的“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节气物语。 它是指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了,气肃而清。 在古人看来,上苍对于我们,是严慈相济。 春和夏,体现的是慈;秋和冬,体现的是严。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成熟了。 “禾乃登”特指江山社稷的“稷”,作为五谷之首,在处暑时节率先成熟。

处暑·民俗

吃鸭子、饮苦茶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在处暑习俗里,广东人常喝很苦的凉茶,意为入秋了要吃点“苦”。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浙江沿海每当此时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调养生息,防秋燥、解秋乏

新秋景色虽美,但要当心“秋燥”伤人,此时人亦常有疲惫感,即“秋乏”,在增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早晨夜里外出要注意增加衣服。 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配图来自《看见美丽中国》团队、视觉中国

处暑·絮语

处暑至,自此,那一笼屉的暑气才算真正在消退,虽然秋老虎还是厉害,但是天地间的风致已然不同。

触眼所及,是满目“清”朗:秋光清浅,秋水清澄,秋声清切,秋人清颜。

在这样的时节,我们似乎应该“看见”更多。

“看见”诗意流深的外在。 初秋的云,不似盛夏的浓云密布成块,而是疏散自如,一朵朵温柔恬静,悬浮于晴空,尽得超然之趣。 观久之,可开阔心胸。 初秋的雨,不再以“势”夺人,雨打芭蕉,雨落梧桐,沾惹了草木的情绪,多了一种无言的述说。 细听之,可静心神。

“看见”躁动过后的本心。 金风送爽,卷走了缠绵天地间的溽热与炎威,也廓清了人心头郁积的闷躁。 在这个起承转合的时节,不妨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听一段雅乐,理清冗乱的思绪,盘好下一程的打算,在静心开悟的时空里渐生欢喜。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

愿你我,于伏去秋来际,不负光阴的启示:有风轻云淡的心情,有珍惜岁时的加倍努力。

——央视新闻《夜读》

说说你的秋日计划

分享

制片人丨马文佳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李津婵

下一篇: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上一篇:下陵上替打一生肖(下陵上替打一生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