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长征)

2022-12-12 06:05: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9


政治人物的才能与见识,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最终的追求高度。 而施政才能只是最直观的体现,诗词才是能看出其深层次的东西。 国共两党对于中国路线之争,已经证明谁是最正确的。 我党经历革命时代,建国时代的艰难岁月,硬是把新中国带入正轨。

两党领袖的心胸格局以及各方面的才能,都有着本质的不同点。 这就注定老蒋只能称雄一时,而最终还是会失去江山的正统地位。 其对于我党的打压,以及视为一生之敌,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导致。

这其中最忌惮的就是毛主席。 其不止是卓出的政治家、军事军、思想家,更是哲学家以及文学家。 这样多面手的全才,不是自己这样的政客所能比拟的。 越是想要全方面的碾压,最后发现自己才是跳梁小丑。

尤其是诗词方面的背后意蕴,让其更是胆寒。 《沁园春·雪》在重庆的发表以及引起的轰动,让其感觉到自己的危机。 要是不采取及时的反制措施,则自己必将败亡。 这也是当初周总理极力阻止这首诗的发布。

因为当时的自身处境,以及这首诗所蕴含的背后政治蓝图,都不适合现在发表。 否则自身安危难以保证,正因为事关重大。 其气势太过于庞大,让总理都感到棘手。 只能选择压下,等时局稳定,再发表也不迟。

长征胜利之后的诗兴大发

这首诗为何气势这么大,让国共双方的领导人都不得不慎重对待。 还是得从这首词的发布时间来说,就能看出其真正的威力。 我党初期的革命进程并不顺利,先是大革命的失败,遭到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疯狂打压。

后是经过土地革命刚有起色的红色苏区,又因为王明“左倾思想错误”指导。 直接造成革命重大损失,被迫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 直到遵义会议进行,确立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地位。

中国的革命转危为安,开始革命新篇章。 在1936年,最后一批主力军顺利到达陕北,实现胜利大会师。 即使长征胜利,但对于当时的革命者而言,还是感觉前途的不确定性。 但主席却是不一样的感触,时值北方下大雪。

不由得诗兴大发,作词一首,这就是《沁园春·雪》。 这首词不仅是灵感所致,更是对于革命未来的展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点睛之笔,也是对中国现在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时正是革命处于低谷期,即使长征胜利但形势并不乐观。 老蒋还是在不断地调集全国力量,进行全力围剿。 但是对于主席而言,这都是暂时的。 经历二万五千里的磨炼,红军已经不是原来思想混乱的时期,而是经历过淬炼的精锐百战之师。

抗战胜利之后的重庆风

这也是其能够写出这首诗的自信,就是坚信带领剩下的革命火种,必能创造出比历代帝王更加辉煌的事业。 让新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的骄傲,也必将浴火重生,实现最后的胜利。 抗战的历练与洗礼,我党逐步由青涩走向成熟。

不仅重点打击日军的后方补给与敌占区,更是发展出不少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国内第二大军事武装集团。 直到抗战胜利后,国内两大政权组织仅有国共两党的势力。 针对当前局势,经历八年的血战,国内急需休整。

于是在各方人士的建议下,决定还是和平建国更为稳妥。 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国共两大势力是关键。 我党对于重组政府,实现和平稳定的建设家园的政治构想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为此主席亲自前往重庆,进行和平协商问题。

可见当时我党的诚意之大,甚至是相当重视。 只是老蒋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不是真的和平而已。 关于围绕军队国家化还是党治国家化的问题,我党都在尽力争取和平解决分歧争端。 只不过当重庆谈判协议已经成功时,老蒋却暴露自己的野心,发动内战,也把自己的政权打垮。

在这期间就出现《沁园春·雪》的意外流传,最终还是成为一股潮流。 这就造成重庆人对于我党好奇,以至于总理都没有办法。 尤其是当时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老蒋都不能利用强制手段进行遏制。

最后只能进行文章比拼,雇佣文人进行仿写,甚至自己的御用文人陈布雷,也被命令进行超越级创作。 就连老蒋都亲自动笔,结果还是不行,只能无奈放弃。 对于毛主席更是深感无力又嫉妒。

结语:这件事对于我党来说是提高知名度的好事,但时机不对。 当时正处于国统区核心位置,主席与中央领导处于敌人的控制之中。 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与危险的境地,不得不慎重考虑。 总理就是因为这一安全问题,才不建议发表这篇文章。

因为这篇文章气势太大,容易让老蒋多想。 生出不该有的冒险赌博心理,老蒋的疯狂可是有先例的。 只不过没有想到文人推崇,重庆人热爱,使得这股风潮还是成型的。 并开始向全国散播,更知道我党的政治主张以及亲民形象。

下一篇:家里有矿(家里有矿下一句怎么接)
上一篇:猪肝怎么煮好吃又嫩(如何煮猪肝又嫩又好吃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