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十七日观潮古诗译文)

2022-12-12 05:18: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网络展览活动。

网络展第428期,书写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

原文: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释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于公元1053年,卒于公元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

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 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 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 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作品赏析:

年仅50岁的北宋诗人陈师道,一生仕途坎坷,虽出身官宦世家,但出生时已家境衰落,娶妻后一直在岳父家生活。

钱塘江观潮是一大景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作者数次观潮,写下近十首描写钱塘江的诗。 这首《十七日观潮》是其中一首。

全诗四句分别描写了潮前潮后的情景,前两句运用浪漫手法将潮起潮涌比喻成仙人洒落琼浆,后两句描写潮来后似乎是晴日将江底摇动,又似乎是晚日在浪潮中浮沉。 细细读来,28个字将潮涨潮落的壮观描写的如同在读者眼前。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崔明山(陕西榆林、1976年),字沐辰,号茂林居士,中国网络联盟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榆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靖边县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文(广东深圳、1948年),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汤乐(湖南岳阳、1970年),自由职业者,书法、诗词、对联爱好者。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姚昱平(湖南株洲、1967年),书法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退役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郝乙

张长义

姚淑芳

刘国华

姚昱平

汤乐

陈长水

李文

崔明山

张长义

姚淑芳

李文

李文

下一篇:斗鱼3
上一篇:天主教为教会祈祷祷词(天主教为教会祈祷祷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