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症

2022-12-12 03:08: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姜女士是一名全职太太,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她“管辖”,6岁的儿子更是她的重点关注对象。 近日,姜女士却发现了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比如在晚上睡觉时喜欢双腿夹被子以及在幼儿园偷亲女生被“举报”等等。 姜女士意识到,自己和丈夫该对儿子进行性教育了。

面对类似的情况,大部分父母可能会选择另一种做法,周女士也是如此。 周女士的儿子今年5岁有余,最近老是喜欢问“自己从哪里来”以及“自己为什么不能和班上的小花一起睡觉”等问题。 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周女士要么是敷衍作答,要么就是大声怒斥,从来不做正面应答。 性教育本来是一种必须的“硬教育”,却被无数父母视作不正常。 孩子自小得不到正确的性教育,自然就难以发展良好的两性亲密关系,甚至可能会恶化为恋童癖、露阴癖以及恋物癖等心理疾病。

孩子眼中的“好叔叔”可能是恋童“恶魔”,坏人从来不会嫌孩子太小

恋童症也被称为恋童障碍,是常见的一种性偏好障碍,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普遍偏高,多见于男性群体。 恋童障碍患者也被称为恋童癖,通常无法与同龄女性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反而对幼女出现性幻想或性冲动,甚至采取暴力行为强迫发生性关系。

儿童的思想较为单纯,防范意识也十分欠缺,容易受到别有用心者的迷惑。 不少儿童缺乏清晰的性别意识,既不了解男女交往的尺度,也无法准确说出“阴茎”、“阴道”或者“乳房”等词语的对应部位。 而恋童癖往往披着善良可怜的“狼皮”,可能会故意从事幼师、校车司机或者保安等工作接近、触摸、玩弄幼女。 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受到恋童癖的侵犯,可能会留下此生难以抹掉的阴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由此可见,适合孩子年龄的性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悲剧发生。 然而,某小学老师在教育学生关于怀孕和性别方面的知识时,却被家长以“不正经”为由举报。 正是由于部分家长的愚昧和偏见,才给了恋童癖人群犯罪的机会,也阻碍了孩子唯一的防御途径。

恋童症难以治愈,正确的性教育或是唯一的“防病良方”

恋童症是一种严重的性变态心理,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两性亲密关系,还会对幼年受害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目前在临床上,恋童症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主动求医的意愿也不足,使得儿童受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

相关的研究发现,恋童症的发生往往与心理因素、幼年应激事件刺激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如果在儿童性心理发育阶段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恋童症的发病率,解决当前的困境。 家长平时生活中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恰当的性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发育,避免采取极端的态度和方式。

专家介绍:庞吉成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昭德心理原创,禁止转载

下一篇: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是谁)
上一篇:吊竹梅(吊竹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