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浣纱(唐浣纱的作品)

2022-12-12 01:44: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十六期,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美女

画里画外这次介绍画家眼中的美女。 今天介绍的这位美女,她曾在溪边浣纱,惊艳到鱼儿忘记了游水,沉到水底。 想必大家也猜到是谁了吧?

对,就是有着“沉鱼”之称的美女西施,提到西施,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轮廓,像这样☟

或是这样☟

但当看到南唐画家笔下的西施时,萃花的内心是崩溃的!☟

五代 周文矩《西子浣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南唐画家周文矩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里西施站在溪水旁,身体微微倾斜,好像借着清澈的溪水在欣赏自己的美貌。 (美不美,你们说了算)

以我们的审美,当然是无法接受的,这发际线未免有点太高了吧!但这完全就是诗经里的美人范本,纤纤玉手,皮肤白皙,细眉,饱满的额头……

初看这幅画,可能压根不知道这是在水边,不同于一般画水的高手用线条勾勒水纹,周文矩采用的是大片留白。 (水在哪?留给你们想象!)

它的构图非常简单,画了浣纱场景的一角,水边画上一些石头,用青绿渲染,呈现出简约版的“青绿山水”。 整个画面布局大小协调,大片区域留白,小片区域画人、画花石。 米芾《画史》这样评价他的仕女画:

“江南周文矩士女面一如昉,衣纹作战笔,此盖布纹也,惟以此为别。 ”

这里的“昉”说的是唐代画家周昉,萃花也讲过他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既然提到周昉,大家来找一下茬:以下两位人物最大区别有哪几个?

左:五代 周文矩《西子浣纱图》局部 右: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很明显,女性朋友最先关注的是身材,左边秀(shou)润(xiao),右边丰满,此外,左边设色淡雅,右边艳丽。

周文矩学到了周昉笔下仕女的神态、气韵,又用独创的“战笔”来区别于周昉,(战笔:执笔的手是颤抖的)这恰巧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的书法中悟得的,大概是极度忧虑才会行笔时控制不住。 ☟

南唐 李煜《入国知教帖》

“善画,行笔瘦硬战掣,有煜书法”

“不堕吴、曹之习,而成一家之学”

——《宣和画谱》

也因为《宣和画谱》评价周文矩的绘画中有李煜书法的痕迹,他便有了“绘画界的后主”的称号,周文矩选择用李煜“金错刀”战掣笔法入画。 (金错刀:用笔颤抖拖拽形成的一种笔法)

他不光是臣子,还是战笔的传人,单就这一点,绘画界后主的宝位坐定了。 而且,也因为李后主传世的画作极少,想了解后主画风只能借鉴周文矩的画作。

不过,有一点萃花一直很费解,在周文矩擅长的佛道、山水、人物等领域,他尤其精通的居然是仕女画,要知道当初他画佛道像学习的是吴道子,是盛唐线条的代表,中国绘画的“吴家样”。

吴道子

吴道子画壁画时,满壁生风,不带烟火气,笔下看不到一丝阻隔,这种线条适合画神,不适合画人文。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周文矩要从神佛原型跳到仕女,其难度不亚于从圣母向蒙娜丽莎的转型,这么说来,达芬奇比周文矩晚了500年。 周文矩突破神佛化的线条束缚的结果,就像这样☟

这种接地气的线条画出的西施,不是飞在天上的仙女,还是人们印象中她在溪水边浣纱的模样。 那是她一生中最美的模样,毕竟在这之后,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为范蠡(lǐ),为勾践,为整个越国……

从小我们都知道“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背后,是越王勾践不忘前耻立志报复的故事。 在故事中,西施不过是一颗棋子,是别人故事里的配角。

而画家周文矩用画笔定格下的这个瞬间,是这个乡间劳作女子最美的模样。 在这里没有范蠡、没有勾践、没有夫差,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有的只是自然和美丽……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下一篇:炒知了(炒知了猴做法)
上一篇:聪明的狗(聪明的狗狗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