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英语(新课标英语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2022-12-12 01:27: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3


在新课标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就是“核心素养”。 其实这个术语由来已久。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英文叫作competence,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情景下,一个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及其他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很多国家或组织都提出过自己的核心素养模型,如欧盟(2008)、美国(2002)、澳大利亚(2008)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其对“核心素养”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总的绕不开学生赖以生存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中国也不例外,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

那么“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是有着怎样的定位?具体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课程总目标”。 根据新课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过滤体现思想高度的上层建筑理念,可以发现总目标最核心的是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 ”

其实对比旧课标(2003年版)的总目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很多方面与旧课标是一脉相承的,是基于旧课标进行了整合和升华。 根据2003年版的课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3年版课标的目标重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 而2017年版的目标,要求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这需要先来看核心素养的定义。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什么?换句话说,学生应该培养英语学科方面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根据新课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其中“看”是新课标额外强调的技能,主要应对当今时代的多模态语篇。 文化意识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正确文化认知、态度、价值观及行为取向。 思维品质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学习能力指运用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旧课标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升华为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 根据旧课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 在新课标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合并为语言能力。 学习策略整合为学习能力,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能力维度。 文化意识虽然名字保留,但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也包括个人良好的道德品格及人文修养,以及跨文化认知带来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取向。 “情感态度”在新课标中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思维品质”,这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与旧课标的一大不同之处。 思维品质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逻辑性是人准确理解和表达观点的基本思维能力。 在科技和信息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极为重要。

既然定义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要求,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这个目标?新课标下对课程内容的新要求是怎样的?换句话说,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应按照什么要求来上课?根据新课标的解释,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主题语境主要指学习素材的话题类别,常见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类。 语篇类型指多模态语体形式(图像、音乐、影视等)及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应用文等)。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五项技能。 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如饮食、服饰、建筑、交通及相关的技术发明与创造等,也包括精神文化如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及价值观念、道德修养、风俗习惯等。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语音知识不仅包括基本发音技能,还包括重音、语调、节奏、连读、爆破、同化等要素。 词汇知识包括单词的基本含义,及由单词组成的短语或语块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特定情景中所传达的意义。 语法知识指遣词造句的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篇知识包括语篇的构成、意义的表达及语篇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如链接与连贯及不同语篇的语言特征、写作目的等。 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

如何践行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这个描述略微抽象。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知识点单向传输为主,目的很明确,在高考应试中能够拿好成绩。 新课标提倡的方法,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考考试改革也应朝着“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进行。 那么为了培养核心素养,而不是填鸭式教育,新的课程活动观,要求课程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这是课程的高度意义。 换句话说,学生学完一节课,核心不在是学习英语本身的语言知识,而是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例如,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对气候变化的思考,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对历史文化的领悟等等。 英语更像是一门工具,帮助学生去实现主题意义的探究。

那么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还是需要利用一系列的英语活动的。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生必须围绕可视化的语篇来进行信息交流,语言知识的获取也必须依赖于语篇文本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的用法。 在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多模态的语篇文本是每个学生都应该熟知的,不仅是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语篇体裁,还包括音频、视频、网站、图片甚至VR等多模态的语篇媒体。 除此以外,为了升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领悟,教师还要设计一系列活动去引导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课程活动观,让学生从Learn English朝着Learn with English的方向转变。

下一篇:迪亚鲁加(口袋妖怪迪亚鲁加)
上一篇:一帆风顺花(一帆风顺花变绿了是什么原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