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意思(围魏救赵的意思和来源)

2022-12-11 23:49:5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4


想必大家都知道,孙膑和庞涓同出一门,曾一起学习兵法。 后来二人下山后各奔东西,庞涓找到了当时骁勇善战的魏国做将军,孙膑云游四方。 庞涓知道自己所学技能不如孙膑,便想方设法利诱孙膑来到了魏国,庞涓利用卑鄙手段将孙膑两个髌骨取掉,使其成为残废之人。 有一天,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买通狱卒,以受刑罪人身份与他暗中相见,说动了齐国使者,偷偷地坐在使者车里回到了齐国。 田忌将他举荐给齐威王后,齐威王得知孙膑的才能后,封他为军师,田忌为大将出兵援救赵国。

田忌准备亲自率军出征攻打赵国,可是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擀,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意思是说:化解两方斗殴,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手扶持一方帮着打,只能因势利导,趁虚而入,这样就能将紧张形势化解。 )。 现在两国打的正酣,精兵锐卒倾巢而出。 想必城中只剩下那老弱病残,你何不直捣黄龙,袭击国都,占据交通要道,魏军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驰援魏国国都,这样就可以一石二鸟,既化解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一个教训。 ”田忌按照孙膑的打法,果然魏军急忙还师救援国内,在桂陵与齐国军队发生激战,最终魏军败北。 这就是桂陵之战也是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十二年后,魏国派大将庞涓出兵攻打韩国。 韩国自知不敌,赶快派了使者来到齐国请求救援。 齐国在议论是否出兵时,孙膑的意见是:“等到魏国和韩国打到两败俱伤时,我军再奋力一击,这样既出师有名,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军疲惫,一举端掉,可谓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齐威王拍手叫好。 就这样,在韩国五次大败于魏国时,齐国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师救援韩国,孙膑用的还是老方法,“直捣黄龙”,打他老巢(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庞涓也真是--------)。 庞涓得到消息后,急忙放弃韩国,回师国内。 魏国倾巢而出,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知道魏国军士骁勇善战,也不能硬碰硬,要扬长避短。 《孙武兵法》中说“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于是便命令齐国军队第一天修造十万个灶台做饭,第二天就减少五万个灶台,第三天再减少两万个灶台(增兵减灶成语就是这么来的),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 庞涓一看,齐国军队每天都有人逃跑,三天已经跑了一半,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追击齐军。 孙膑早就估计庞涓会追击到马陵。 于是在马陵狭窄的道路上设下万名优秀射手伏兵,并把一棵大树刮掉树皮,在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隐约看到树上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齐军一看有亮光,便箭如雨下的射了出来,一时间魏军大乱,溃不成军。 庞涓自知此次无法活着出去,便拔剑自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自我感想:1、师出同门而自相残杀,可见当时的就业压力有多大;

2、庞涓虽然精通兵法但实际使用方面不能融会贯通,始终孙膑略胜一筹;

3、孙膑善于抓住人性弱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4、庞涓好大喜功,盲目自信。

下一篇:鲁迅故乡的详细分析(鲁迅故乡的课文分析)
上一篇:鲁迅的作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鲁迅的作品表达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