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怎么读(霭怎么读组词)

2022-12-11 23:22: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譣、詁、藹”。 其中“詁”和“藹”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诂”和“蔼”。 其中“蔼”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收入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次常用字共1000个),因此,“蔼”是本课的重点汉字。 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譣。 读xiǎn。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譣,问也。 从言,僉声。 《周书》曰:‘勿以譣人。 ’”形声字。 本义是问(验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譣训问,谓按问,与试验、应验义近”邵瑛《群经正字》:“(譣)训问,即俗考验之验本字,故《广雅·释诂》云:‘证,验也。 ’曹宪音云:‘譣,鱼殓反;又鱼剑反。 今人以马旁‘验’字为证验’”按征验、证验、效验之譣,按曹宪音应读为yàn。 验,在《说文》体系下,是马名。

也就是说:“譣”是“验”的本字。 那么,这里的本义解释的“问”就简单了,应当是以验证,当然,问本身就有验证的意思。

这里引用的《周书》句,指《周书·立政》:“勿用譣人,其惟吉士。 ”不要任用贪利、奸倿的人,要任用贤明的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这里的“譣”,是“憸”的假借。 《说文·心部》:“憸,诐也。 憸利于上,倿人也。 ”王筠《句读》认为“息廉切,此乃‘譣人’之音。 ”就是“险”的读音。 徐锴的《说文系传》认为“譣犹险也。 ”贪利奸倿者当然是危险的人物。

本义之外,譣还有两个用法:(1)议。 《集韵·监韵》:“譣,议也。 ”(2)偏颇的话。 《玉篇·言部》:“譣,诐也。 ”均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譣的小篆写法如图:

(譣的小篆写法)

2、詁(诂)。 读gǔ。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诂,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诗》曰:‘诂训’。 ”形声字。 本义是用今语解释古语或方言。 《尔雅·释诂》:“释诂。 ”邢昺疏:“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 ”《后汉书·桓谭传》:“诂训大义,不为章句。 ”意思是说桓谭这个人能解释古书大义,不离章辨句。 也指字词的意义。 如释诂;解诂。

实际上,我们现在学习《说文解字》就是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听上去十分高大上,但实际上并不复杂,所谓的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训诂类古书)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故言者,旧言也。 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这里牵涉关于“古”字的解释,可以回看一下第375课。

关于《诗》曰“训诂”这一句,需要理解一下:

汉儒解释经典,一般体裁有两种:一种是只疏通其文义,叫“故”,字又作“诂”,或谓之“训”;另一种是征引史实阐发讲明经义,叫“传”。 毛公说《诗》,二者兼用,故名曰训诂传(比如也叫《毛传》),而以训诂为重。 《毛传》对《诗》的解释,重点是疏通文义。

(《毛诗正义》书影)

诂的小篆写法如图:

(诂的小篆写法)

3、藹(蔼)。 读ǎi。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臣尽力之美。 从言,葛声。 《诗》曰:‘蔼蔼王多吉士。 ’”形声字。 关于蔼是“从言,葛声”,还是“从艸,谒声”,因为两种说法都能解释得通(蔼与谒都是影纽、月部字,以谒为声符也完全合适),我们不必在这一点上过分纠结。 现代字书多将蔼字归入“艸”部,是按后一种说法解说的。

《说文》解释“蔼”字,本义解说得很模糊,它只说“臣尽力之美”,就是形容臣子竭忠尽力的美好。 就叫“蔼”,可是“蔼”的本义并没有说清楚。 《尔雅·释训》解释说:“蔼蔼、萋萋,臣尽力也。 ”也不清楚。 所以,关于“蔼”的本义,后人有这样的解说:

徐灏《段注笺》:“《尔雅·释训》一篇多浑举诗词而释之。 ”显然,徐灏对《说文》、《尔雅》的解释也不满意。 “尽力非蔼之本义。 ”何况“蔼蔼”为叠音词,不是单字。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蔼,从言,葛声。 言之美也。 故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显然,朱骏声认为蔼的本义是言语美好、和善。 这个意义说得通,比如现在我们还说成语“和蔼可亲”,指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这里的蔼,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个意义呢,因为有“葛”,葛是一种可以编织葛布的草,可以引申为茂美,这里的葛,表声也表义。

(和蔼可亲的陕北老汉)

但这显然与《说文》不符。 因为《说文》举例举的是《诗·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毛传》:“蔼蔼,犹济济也。 ”这句诗的意思大意是:周王身边贤士荟萃,任君驱使贡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背。 那么,这里的蔼,就是盛多、繁多的意思。 也就是说,《说文》认为蔼的本义可能是繁多,繁茂、盛多的意思。 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蔼的准确本义,因为这是我们认为的《说文》的解释。

(草木繁盛)

《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秋。 ”洪兴祖补注:“蔼,繁茂也。 ”繁茂花开的岁月已经消逝,枯败窘迫悲愁已入暮秋。 这里用的就是《说文》所说的本义。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用的也是这个意义。

也指果实繁盛貌。 《尔雅·释木》:“蕡,蔼。 ”郭璞注:“树实繁茂菴蔼。 ”邵晋涵正义:“《说文》以蕡为杂香艸,假借以为木实错杂之貌。 ”这实际上是本义的引申。

(果实累累)

在这两个本义之外,“蔼”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云气。 也作“霭”。 陆机《挽歌》:“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 ”李善注:“《文字集略》曰:‘蔼,云雨状也。 ’蔼与霭,古字同。 ”《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及及人之体。 ”云气蒸腾好像夏天的静云,能浸及人的身体。 即这个用法。

(2)遮蔽。 王勃《乾元殿颂》:“蔼坤祯于明渚。 ”用这个意义。

此外,蔼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有载。

蔼的小篆写法如图:

(蔼的小篆写法)

(之41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下一篇:光的反射会成实像吗?(光的反射会成实像吗)
上一篇:乌江鱼的做法(乌江鱼的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