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怎么养?(热带鱼怎么养才能活得长久)

2022-12-10 12:26: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19

随着国内养鱼爱好者的不断增加,普通的观赏鱼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玩家的需求,国外众多种类的热带鱼纷纷被引进到我国,大大丰富了观赏鱼养殖的种类。 然而,由于热带鱼产地、品种、习性不同的原因,热带鱼饲养难度较大。 本人经过多年的亲身饲养,查阅了国内外一些热带鱼饲养技术方面的作品,吸收了圈内朋友的养鱼经验,总结了一部分热带鱼饲养技术方面有效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

  1 如何调控水质

1.1用什么水。 养鱼用的水因所养的鱼类品种不同而有所其别,河水、湖水、水库水的溶解氧比较丰富,但是水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昆虫、致病细菌数量比较多,要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使用;井水、泉水含矿物质多,且多为硬水,除一些非洲大湖鱼类外,其他的种类的热带鱼难以适应;而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特点是取用方便,含菌类极少。 我国各地的自来水硬度都在5~15德国度,饲养一些需要软水的热带鱼前,需要进行水质的软化,常见的水质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离子交换软化法。 用特殊的软化材料来过滤,达到软化的目的。 (2)晒水法。 将水静置较长一段时间(15天~30天)。 (3)加热法。 将水加热后过滤沉淀,再曝气。 (4)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纯碱(Na2CO3),滤出沉淀后加入少量的酸中和。

水质较差

水质较好

1.2 如何监测水质。 定期监测水质,通常监测水质的理化指标有溶解氧、酸碱度、三态氮含量、水温、光照强度等。 溶解氧在5mg/L较为适宜,酸碱度在5.5~8.5,亚硝酸氮含量小于0.1mg/l,水温一般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为最佳。

1.3 如何维持水质。 定期添加水质稳定剂、硝化细菌。 水质稳定剂可中和水中的一些有害离子;硝化细菌可以出去水中的残余的有害氨氮,并可维持有益菌的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少量的食盐可以对水中的细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1.4 何时换水。 饲养一段时间后,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水色也发黄变深,这是就应该换水了。 一般换水量为每周换取总水量的三分之一,视鱼的密度,投饵的情况,季节,饲养目的来酌情增减。 在以下几种情况了下需要增加换水量:(1)气温过高,气压过低。 (2)三态氮超标。 (3)投饵量多,粪便、分泌物增多使得水质变坏加速。 另外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减少换水量:(1)气温过低,换水会导致温差较大。 (2)特殊需求的种类。 有些品种的鱼,如龙鱼、神仙鱼,频繁的换水对其生长不利。 (3)鱼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时候要少换水,比如鱼身体虚弱、繁殖阶段、刚孵出小鱼的阶段等。 给水族箱换水时要注意尽力保持水温和原刚来的水温一直,冬春季气温较低,新水水温可比原有的水温高出一到两度;夏季则相反,新水水温可比原有水温低一到两度。

神仙鱼的卵

神仙鱼产卵阶段少换水

  2 鱼饲料

水质变化、饲料量、鱼体状况三者的关系总是相互影响的。 投料量增加,鱼的摄食量也会增加,活动性、观赏性、抗病力也会相应提高,但水质变坏速度也会加快,而水质变化反过来影响上面的几个因素,不利于鱼的生长和繁殖,反之亦然。 所以关键是把握适当的投料量。 一般来说,以鱼在五分钟左右吃完为宜,成年鱼无特殊需要可每天甚至两天喂一次,一定范围内宜少不宜多。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投喂量:(1)换水后,水质较好,鱼的食欲增加,可增加投喂量。 (2)病后恢复阶段。 (3)产前补充营养,有利于增加产仔的质量。 (4)产后恢复阶段,补充能量,有利于下次鱼的恢复的下一次的繁殖。 (5)季节气温适宜,可适当加大投喂量。 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减少投喂量:(1)换水前不投喂,防止鱼换水后呕吐。 (2)繁殖中不投喂或少投喂,此时鱼的食欲下降或者没有食欲。 (3)病鱼少喂料。 (5)气温低不投喂,减缓水质变坏的时间。

3 疾病预防

热带鱼疾病种类多,治愈比较困难,因此疾病预防要作为重点。

3.1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清缸:(1)要更换过半鱼量或更换主要饲养品种时;(2)接连有鱼死亡,采取措施没有明显效果;(3)长过多的藻类和水生生物时。

3.2 以下情况下要隔离养:(1)鱼生病时;(2)鱼卵、幼鱼需要移出暂养;(3)新购回的鱼必须经过隔离饲养确定没有疾病后方可放入混养。

3.3生物饵料(如红虫)必须新鲜并冲洗干净,必要时要用高锰酸钾消毒。

3.4水温比较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光照强度要适宜,过强过弱都对鱼的生长有害。

3.5保持水质,控制鱼的密度,防止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正常

饲养密度略高

下一篇:如何坚持计划(如何坚持计划表)
上一篇: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