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完人:王安石》_读书笔记_1800字

2022-12-10 00:46: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7

《旷古完人:王安石》_读书笔记1800字

梁启超的《王安石传》,是一本考据严谨、史料丰富、还嫉恶如仇的“王安石翻案史”。
宋史对王安石极尽贬低,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来诬陷。 分量比较重的有,写正史《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文豪苏轼、理学大家程颐程颢朱熹,还有一个大奸臣蔡京是王安石的远亲(其实王看不上蔡),把王安石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形象,除了陆九渊等人写了几篇文章外,就是梁启超的这本《王荆公传》了。
梁启超写这本书时正是戊戌变法失败、海外立宪再度受挫的低谷期。 他面对的时代命题是救亡图存,在那个万法都有从祖宗那里寻求依据的中国,梁启超就把王安石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了出来,成为了变法革新者的精神偶像。
每个朝代病入膏肓的时候,都会涌现出一些改革家来,但青史留名也没几个,在王安石之前,有商鞅变法;在王安石之后,有张居正变法。 商鞅变法无疑是最成功的,缔造了秦帝国的大一统,张居正变法也为大明续了几十年的命,王安石变法谈不上成功、但也没那么失败;至于王莽新政等,几乎是昙花一现,对国家几乎没有实质性改进。 而这些改革家中,能善始善终、急流勇退、不殃及亲人的,好像只有王安石一人。
在梁启超的笔下,王安石俨然是孔孟之后的旷古一完人。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王安石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最自由(也最聒噪)的时代。 在王安石变法之前,是由范仲淹、欧阳修等主持了温和的“庆历新政”,但没几年被骂下台了;20年后,更为激进式的王安石变法再次拉开序幕,这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范仲淹不能成为王安石,而王安石却成为范仲淹。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北宋有一万个理由必须实行变法;但是,从当时的风气来看,王安石又有一万个理由不去主导变法,但其“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
好在他遇到了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终其一朝,都坚定地站在王安石背后。 虽然新法被司马光、苏轼等“忠臣”、“贤者”抵制,被太后等后宫拉扯,但宋神宗意志坚定,凡是王安石支持的,就坚决支持!
那王安石变法到底怎么样呢?“国之大政,曰兵与财”。 所以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他在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上效果显著,其青苗法,虽名字跟农业相关,但本质上是个官办银行;而均输法、市易法就像现在国企兼银行,本来它的初衷是抑制兼并的,却使得国家成了唯一的兼并者,这是新法中最推不下去的一条;募役法针对的是当时的差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服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金,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所得税,被梁启超称为王安石挽救时艰、施恩惠于百姓的最好政策。 其在军队、国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重大的成绩,暂且不提。 总之,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 但是,因过于操之过急和有些举措不合时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在保守派的抵制下,新法在宋神宗去世后告终。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先抛开用人、操作、保守派等原因,在一个大儒聒噪、私党林立、士农工商的时代,王安石一个经济学家(敛财)必然不受待见。 他的很多措施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国家社会主义(列宁为他点赞“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与我们现代的经济思想接近,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有点过于超前。
此外,梁启超说,还因为王安石是个大好人,“以荆公为纯粹之君子人故,以荆公为太无权术之君子人故”,对待政敌纯用儒家那套,而缺乏法家精神,看看商鞅、看看张居正?一个“好人”很难在那个“意气胜而国家之利害可以置诸不同”、“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时代里做成“好事”的。 所以宋神宗死后,太后、保守派重新执政,王安石的新法一年之内全部废除,即便很多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管,凡是王安石赞成,坚决反对!
不管怎么样,王安石变法都是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也感谢梁启超将王安石从奸臣、北宋灭亡的罪魁那里解放出来,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王安石!
这本书看得实在吃力,先看梁启超原文,再看一遍翻译,来来回回看了很久,不过第一次认识王安石,很值!

下一篇:《给孩子读诗》_读书笔记_500字
上一篇:《我有故事,你有酒吗?》_读书笔记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