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_读书笔记_2300字(《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800字)

2022-12-10 00:28:4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8

《大卫·科波菲尔》_读书笔记2300字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

作为狄更斯心目中“最宠爱的孩子”,《大卫•科波菲尔》当得起这一赞誉。 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言风格平实且不失幽默,而笔者所阅读的翻译版本,译者的水平颇高,更为此书增添了一抹亮色。 即是浅析,那么接下来笔者所述,思绪或信马由缰,不按文法,权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诸君共赏!

在行文结构上,作者以时间顺序娓娓道来。 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幼年,少年,青年,壮年时期的大卫,更是让众位读者看到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所接触到的世界。 狄更斯幼年生活困苦,在本书中,儿时大卫的身上有着狄更斯的剪影。 在大卫人生的四个时期里,笔者认为,幼年与青年的描写,尽管所占篇幅不长,却最为精彩。 相比于《雾都孤儿》中奥利佛的悲惨境遇,童年大卫更能令人感同身受。

“在吃饭的时候,总觉得有一把刀子和一把叉子是多余的,那是我的;总觉得有一张嘴是多余的,那是我的;总觉得有一个盘子和一张椅子是多余的,那也是我的;总觉得有一个人是多余的,那就是我!在默不作声、局促不安中,我吃的是什么样的饭啊!”

“无家可归的人,家家对他们紧闭门户,所有的狗都朝他们狂吠。 ”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感到,我的一切希望和前途正在消失,完全没有人关心我、理睬我,要不是还有几本旧书,我毫无疑问真是要痛苦不堪了。 那些旧书是我唯一的安慰;正如它们忠于我一样,我也忠于它们,我把它们读了又读,不知道读了几遍。 ”

孤独是这世上极为寒冷的东西。 在孤独的众多品种当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莫过于自身的存在感被完全的抹杀掉,相比这种痛苦,被人忽视或许是一种卑微的幸福,至少,入了他人的眼。 人们生来孤独,却偏偏投胎成了群体动物,为了摆脱掉孤独,我们竭尽一生,都用来追寻一种名为爱的事物,将它外化成各种形式,如情感,物质,亦或心境,来填充冰冷的瑟瑟发抖的灵魂。 也正因如此,如果此刻正在阅读的你,无论以何种形式,能处于爱与被爱的任何一方,那你一定是位幸运的人。

论写少年人,在笔者所阅读过的书籍中,当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最佳。 这一点,狄更斯先生虽笔力醇厚,可仍不免输了一筹。 少年大卫的叛逆,莽撞,对爱欲的渴求,醉酒胡闹,这一切行为,如一匹冒失的马驹,在路上这里嗅嗅,那里闻闻,一时兴起,便腾跃而起。 青春虽不是莽撞与不成熟的代名词,可也正是因为那份荒诞与感性,在看似胡闹的那段时光里,无形中促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与想要成为的自我。

在人物设置方面,大家手笔,百字之内,必有出彩之言,花费笔墨所描写的每个人物,都有着它的作用,如同齿轮严丝合缝。 如若把全书比做一棵大树,那么主人公科波菲尔作为树干,他的种种性格与行为便是枝桠,为了使这枝桠不那么突兀,便采撷许多的人物,作为绿叶红花前来点缀。 毫无疑问,文中的许多小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无论是口语笨拙的巴基斯先生,还是有着不幸身世,在学校任教的梅尔老师,亦或是话语不多,却不失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汉姆等。 可同样,在人物设置这一点上,笔者存在着些许疑问。

首先,一部作品中,人物的设置,是否一定要构成一个精密的围绕故事主线的循环?尽管每部作品,都应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论断基础上,一切角色,都可视作体现这中心思想的“工具人”。 但是,既然书中自有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却也正是因为有许多的未知,不确定,甚至是这世界运转的低效率,才是真实。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在追求书中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共同点时(注意,这里笔者并未认为书中应与自然世界尽可能保持一致性),是否偏离了最应该追求的共同点,即未知的魅力。

第二点,便是单从书中人物形象入手,狄更斯先生对于人物的塑造可说是大家,或许正因为塑造的成功,所以笔力稍有不继,便十分明显。 全书中,笔者认为,除去主角科波菲尔,其余形象的设置,成功者大多在于上文中提到的小人物,配角中成功的,有艾格尼丝,斯蒂夫思,米考伯,姨婆特洛伍德,佩格蒂,以及希普。 无论是从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由于角色的性格所推动各自事情的发展,都堪称典范,如朵拉,艾米莉,特雷德尔等,却显得力有不逮。 这并非说她们人物形象设置的不成功,可能正是因为珠玉在前,反衬的失了些光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全文中对朵拉的描写,最初便是大卫对朵拉那狂热的爱,可那份狂热的喜爱,根由从何而来,甚至于,支撑大卫结婚。 艾米莉与斯蒂夫斯的私奔,尽管文中已埋下了暗线,或许是为了更好的描写主角,因此并未赘述二人是如何发展,可却也使艾米莉的形象一度令读者有些矛盾,一个从小时候,便对自己家人,舅舅深深眷恋喜爱的人,是怎样的诱惑,才能让她出逃?留白的处理方式并无差错,可若是在文中勾勒一笔,是否会使艾米莉与科波菲尔的形象更填抹亮色,也未可知。 而特雷德尔,小时候饱受学校暴力欺凌,一度心灵有些异变,在桌上画骷髅头,自言自语,由哭转笑的一个孩子,在长大成人后,那段黑暗的经历仿佛并未在他身上留存一般,幼年与青年的性格仿佛被一刀两断,几无痕迹可循,这一点,难免也有些突兀吧。

兜兜转转,本书论其根本,是传记小说,一切以主角科波菲尔为尊,有关科波菲尔的人物形象,笔者受老子“道”思维的影响,在看待人物形象及其发展历程中,更多的愿意从角色深处性格出发,以及事情的因果入手。 科波菲尔的性格塑造,与母亲与佩格蒂的幼年陪伴,谋得斯通姐弟的残忍对待,封闭学校以及流浪街头的经历,姨婆,艾格尼丝等一众人的帮助所组成,每个人对他的性格,他的行为与情感,都会有不同的评价,而在笔者眼中,科波菲尔,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下一篇:《黎明之街》_精选读书笔记_500字
上一篇:《镜子》_精选读书笔记_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