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读书笔记(3)篇

2022-12-10 00:27: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0

作者:卡尔·纽波特 本书作者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 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深度工作”而展开,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 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在线阅读地址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读书笔记 第(1)篇

首先这是一本畅销书,论证薄弱,更多基于作者个人的经验感觉。 但书里有许多启发到我的观点,有几个建议也值得尝试。 总结一下,深度工作是种需要刻意练习获得的技能。 这种技能在信息冗余时代,成为了稀缺能力。 长时间高认知负荷的工作,大脑其实并不会累。 只需要在不同事情上切换。 长期下来,深度工作能力会提升,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成果,生活也会更有意义。 回归专注的生活,不要被那些高刺激低价值的事情侵占注意力,破坏深度工作的能力。 有时候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傻,大概就是这种能力的削弱吧。 甚至无法进行深度的思考,以及持续投入在一件事上。 因为注意力没有聚焦,不断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切换。 回忆过往那些专注的时刻,确实是幸福平静而充实的。 都快忘记那种感觉了,这种本书帮我重新唤醒那种记忆。 并正真认识到专注的价值。 今天的人,闲下来时,习惯掏出手机,刷公众号、看综艺、读小说、社交聊天软件、游戏等等打发时间。 试着读一些艰深的书,并不是要从书中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而是训练深度专注地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一旦获得,可以迁移到各种事情上。 书架上的 GEB 又可以打开了。 絮絮叨叨一大堆,说得很随意,记录在此吧。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读书笔记 第(2)篇

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表达过一个观点: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效率的少数精英,他们可以在现实生活里实现自我认知,另一类则是大部分需要围绕一个东西打转的人,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需要沉迷其中。 作为一个沉迷低级趣味的人,我必须承认,人有高低之分。 做个简单的二分,便是如我这般的浅薄大众,还有如张一鸣一样的自律精英。 信息洪流将大众的注意力轰成碎片渣滓。 而自律的精英们,有意识的筑起「深度工作」的高墙,保护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又或者更有效率地收割大众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世上不存在绝对愚蠢的大众或者纯粹自律的精英。 每个人都是二者的结合体。 只是所占比例的区别而已。 所以我觉得「深度工作」这个概念非常有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有意识地主动塑造自我。 Twitter 联合创始人 Evan Williams 曾说「我们消费的信息和我们摄入的食物一样重要。 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n信息冗余时代,做一个挑食的人很有必要。 不然很容易变得肥肥胖胖。 信息不只是信息,它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本身。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读书笔记 第(3)篇

关于深度工作,作者分了四种操作类型,总结一下:

禁欲系——杜绝一切诱惑,尤其是社交软件,要与世隔绝,专心致志完成目标任务。

双峰系——划分时间段,合理分配时间及任务量。

节奏系——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做同样的任务,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穿插系——如记者的工作般,各种碎片时间的相互穿插使用。

最后这个作者称之为“新闻记者哲学”,我觉得相当有难度。 因为有个“蔡加尼克”效应,即上一个任务的专注力残留,再加上转换专注目标的过渡及延迟,很难立即进入专注状态。 如果能自由切换,那么除了有极强的自控力,还必须具备对大脑的开发利用和掌控技巧。

生活中很多事例,比如看书,刚翻开书,读了几行,因为注意力还没归位,经常是读完一页又倒回来重读,尤其是非虚构类书籍。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电影前面的公司名动画部分要做得那么长了。

下一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书笔记(3)篇
上一篇: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