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读书笔记(3)篇

2022-12-10 00:27: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5

作者:白先勇 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华文世界小说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书”,看两个时代文学赤子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 《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 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文学、美学、哲学、昆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 白先勇借此细读机缘,仔细比对“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得以重新发现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红楼梦》之美。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在线阅读地址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读书笔记 第(1)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暂时还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看了白先生对红楼梦的讲解,很是精彩!

首先是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就是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三是里面人物的名字,还有她们吟诗作对,都不是凭空的,每一个场景或是人物,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

作为一个单身狗,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从没想过的,现在也没怎么想,只是想结合这本书谈几个观点。

为什么最后去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1性格.薛宝钗属于理性派,她和林黛玉一样喜欢贾宝玉,但她没有像黛玉一样表现出来,不过黛玉也蛮独特的,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心意。 所以理性的人跟感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不一样,哪个对哪个错,也很难说,但人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

2家庭背景。 黛玉是个孤女嘛,她一直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不像薛宝钗一样,有那么多人支持她。

3情商。 薛宝钗很会做人,很聪明,懂得拉拢人心。 很懂世故,知道顺从大人的心意,讨大人欢喜。 从贾母和王夫人这个角度看,她的确是能挑起大梁的人。 (的确,心机重的,能够笼络人的,在社会上比较容易成功,至今仍是如此。 ) 从另外一方面讲,宝钗、袭人很懂世故,很会取悦,但也不能苛责她们,她们也要生存,也要在这个社会秩序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文摘要。 感性的、重情的,很多时候在世俗的世界里是失败的,早亡的。

女孩子的第一个烦恼就是要出嫁。 从前没有自由婚姻,即使有自由婚姻也是个烦恼,到了婚嫁的时候是人生大关。 你想想看,你选一个人,选中了就一辈子,这是多么大的赌注。 (虽说我们已经生活在现代社会,但这点还是值得参考的,女生独立很重要,一定要工作,是为了不和这个社会脱轨。 其次看对人很重要,这一点上,家长的意见就很重要了,可以参考,但不能盲目跟随。 )

但婚姻第一个要件就是肉体的结合,灵与灵没法结合,像宝玉跟黛玉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成为夫妇的。 (没有经验,不好发表看法)

宝钗嫁给宝玉,与其说是嫁给宝玉这个人,不如说是嫁给贾府这整个的儒家秩序,最后,宝钗要担大任的,她要把贾府撑起来,贾府那一套儒家的秩序,她要去维持。

里面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1凤姐

性格:懂得讨贾母和王夫人的欢喜,有一定的手腕,一个女性,作为一个领导人,她算是有一定能耐的,毕竟一个贾府也是很大的了。 前面八十回跟后面四十回,强烈的反差,前面手段狠毒,害死了尤二姐,后面生病了,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下来了。 世态炎凉嘛,也很正常,人生是这样子,兴盛的时候大家都来衬托你,都来逢迎你,一旦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雪里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2贾母

后面四十回,很有气场和智慧的一个人,佩服。 在那种情况下,能挑起大梁。

3平儿

凤姐的丫鬟,人很好,凤姐误会她,她也不埋怨,还是继续服侍凤姐,一直为她做好事,所以她在里面下场算是好的。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读书笔记 第(2)篇

各种缘由,历时很久才读完这本书,掩卷深思,要有所悟才不负卿。 这“满纸荒唐言”用“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千古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解释最为贴切。 《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也是百科全书,集文学、史学、美学、园林学、烹饪学于一体,可博采众家之长;还是哲理之本源——佛家、道家、儒家,毕竟,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脱不了这三种哲学,中国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儒家,努力念书,勤奋工作,求成功,求名利。 到了中年,多半受了一些打击,有所超脱了,是道家。 到了晚年真正了悟,就是佛家来了。 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八十岁的白先勇反观三百岁的曹雪芹,正本清源,对比程乙本和庚辰本,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草蛇灰线、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 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哲文学到戏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 蒋勋老师抽丝剥茧般的解读《红楼梦》,充满了慈悲、包容,让人激动、感动,如同沐浴在阳光中,周身都暖了。 蒋老师认为,《红楼梦的》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这种慈悲,并非天生,只不过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林青霞说,蒋老师的声音如靡靡之音可治失眠,一度从台北飞到台湾聆听蒋老师的课,每周一次接受心灵洗礼。 几度黄粱梦,皆是赤子心。 我一直认为,不同年龄不同感悟。 一个人漫步丹江河边,水面烟云碧波,四周急景凋年,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似喜似悲。 直到心中像涨满了风的帆,回到我读《红楼梦》习惯的轻舟过河,到如今心澄如镜,深知河岸的风景已经大不相同。 最后,这里收藏下专家推介必读书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俞平伯《红楼梦辨》、胡适《红楼梦考证》、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文学评论经典:爱情·社会·小说》、赵冈《漫谈红楼梦》、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高阳《红楼一家言》。 这只是书单的一部分,大概涵盖了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方向。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近三个月,今儿终于是看完了,一本由课堂笔记整理出来的书整体内容都特别口语话,但是里面对红楼梦的解析,白先生倒还真有自己的见解。 红楼梦这本名著,我也曾读过几个不同版本,每次读对其印象就有所加深,《细说》算是把红楼梦做了一个直白的剖析,对书中的重点人物,从宏观角度描述更加立体丰满易于理解。 对于曹雪芹我特别喜欢的一点能把那么多人物描述清晰,且每个人都是推进故事脉络的一个分支并不囫囵吞枣,这么大的一个红系帝国从繁荣到崩塌一路都有引子,且交代清每个人的走向,死生有归。 从开头便已有伏笔,想来曹雪芹在写这本书时大纲得有多少。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我着实佩服这盘织交错的人物脉络,就一本简单的小说不到十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于我而言大纲都得捋好长时间,可想而知红楼梦的精细程度。 再说读这本细说过后我对几个女性角色倒是愈加喜欢,心直口快且天资灼灼的晴雯,在那个时代有这样性子且没有背景的丫鬟结局注定是悲剧,说她是丫鬟里的王熙凤这没错,可惜出生不同所经历的半生就天差地别,但正是这不同的出生确更显晴雯的可贵性,毕竟在那年代即便在现在的年代敢我行我素的也不多。 黛玉的性子我一直欣赏不来,大概过了那年龄。 宝钗的性子就是代表普罗大众,大部分女性得缩影,知世故识大体,毕竟是顺应大潮流,其实看着也很可怜。 白先生说《红楼梦》这部书,曹雪芹是以大悲之心来看人间事,所以非常宽容。 在他的心中,天地同流,这么大的宇宙,眼底群生皆赤子,他看到的都是一些赤子。 千古一梦,人活在世上古今皆如梦,人间几度续黄粱,仍像做了多少次的黄粱梦一样。 反反复复,谁还不是这样过完一辈子。

下一篇: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3)篇
上一篇: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