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包汤圆的步骤作文)

2022-12-10 00:05: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2

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6篇,以供大家参考!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1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冬至又到了,我很兴奋,又可以搓汤圆了。

那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我和姐姐也跟着起来了。 妈妈把糯米粉放进盆里,让姐姐把温开水倒进粉里,就开始和糯米团了。 妈妈还告诉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进一些温开水。 过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团,我想拿一点糯米团来搓汤圆。 姐姐说:“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汤圆了,去睡觉吧!”我说:“我会认真搓的。 ”于是,妈妈拿一小块糯米团给我搓,我搓的汤圆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兴奋说:“叫你别搓你就不听,看你把汤圆搓成这样子!”妈妈说:“没关系,这是祖孙父子圆,这样才像一家子嘛,圆圆满满的。 ”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个鬼脸。

汤圆搓好了,妈妈拿到厨房去煮。 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妈妈把两颗汤圆放在门的上面。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说:“汤圆又甜又圆,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妈妈舀了几碗汤圆给我们吃,说:“吃了汤圆又长一岁了,你们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汤圆是我们潮汕的民俗,我喜欢吃汤圆,更喜欢搓冬至圆!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2

冬至吃汤圆是大家我国的民间风俗。

上年冬至节气,气温很冷,手冻得有点儿僵了,可当母亲告诉我:大家来做汤圆吧,今天冬至节。 我一听见要做汤圆,我可开心了,手都不感觉冷了。 当母亲把糯米搓好,我也赶快洗高手,学着妈妈的样子,学起汤团来。 我先在檽米队里捏出一小团檽米,揉成环形,再把它挤扁,在中间放一小团芋泥,或是红豆沙泥,或是番茄酱,再把它揉成环形,一个汤团就搞好了。

母亲边做边告诉我:用粘米粉做成的甜点汤团是冬至节气的民间风俗之一,在江南地区较为风靡。 汤团中,圆代表着阖家团圆、完满,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节气团。 南朝时期,冬至是祭祖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野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在这一天举行尊长祭天,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地区在冬至这一天仍然举行逢年过节的庆贺活动。

那一天,我不但学会了做汤圆,还明白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简直快乐的一天啊!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3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欢喜喜吃汤圆”。 说起吃汤圆,它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又是正月佳节人团圆的象征。

今日是正月十五,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包汤圆。 教室里十分的热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讨论。 老师为我们铺好了桌布,将糯米粉、汤圆馅儿和清水均匀的分发给每个小组。 别的小组成员都很有耐心按秩序领取各种用料,可我们小组的同学早已迫不及待了,几个同学一拥而上,冲向讲台,风卷残云般将讲台上的用料搬到我们面前的工作台。

面对一堆汤圆配料,我心里纳闷了。 这平时,汤圆可就包多了,但是这汤圆可是头一次,怎么办呢?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糯米团和馅混在一起,放在手心,像揉橡皮泥一样揉成一个圆球。 不一会儿,一个特别的汤圆出来了,外表像黑白巧克力球,里面没有馅。 旁边的同学睁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我得天啊!这能吃吗?”“第一次没经验,第二次一定成功!”我鼓励自己。 我耐心地采用第二种方法,先将糯米团压成汤圆皮状,取一点馅儿放在中间,为了不让底层开裂,我蘸上了一些清水,再将面皮从外往内包紧,接着用手搓成圆球。 最后一步是在汤圆表面洒上干的面粉,这是为了不让它与其它汤圆粘连在一起。 我一口气包了七八个,看着它们在我面前嘻嘻哈哈的打着滚,心里高兴极了。 同学们又开始变着花样儿包,超大的、超小的、有馅的、无馅的……同学们包了许多可爱的汤圆,它们一个个白白胖胖,粉粉团团,跳进锅里,好像在畅快地游泳。 大家都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骄傲。 不过,说到吃,大家还需鼓些勇气,因为……哈哈哈哈。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4

早上起床,我洗好脸,刷好牙,看到奶奶拿着包汤圆的材料,准备包汤圆。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我顿时来了兴致,卷起袖管要让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包汤圆。

奶奶拿出一包糯米粉、一包豆沙馅。 开始包汤圆了,首先,我把糯米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再浇上适量的热水,等水稍稍凉一些,然后用手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 奶奶说:“和面要做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这样做出来的汤圆皮子才会又糯又有嚼劲。 不一会儿,面和好了。 接着把面团搓成长条状,揪出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把他们搓成球状,再用大拇指在球上摁一个坑,把豆沙放进”坑“里。 最后,把口封住。 一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诞生了。 按照这样的方法,我又连续做了好几个。 为了让我包的汤圆更与众不同,我用豆沙在汤圆的表皮上做了一个笑脸。 那汤圆俨然成了一个个”艺术品“,拿在手里让人爱不释手。

早饭时间到了,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 我的杰作还特别受到大家的青睐。 我吃着自己亲手包制的汤圆觉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吃。 今日我学会了包汤圆,真是一个收获巨大的元宵节!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5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头粉包裹的汤圆甜滋滋地钻进我的鼻里。 又是一年冬至到来。

南方的冬至没有雪花伴舞,但也异常温馨。 我早早被厨房瓢盆轻撞的乐声吸收起来。 妈妈正在厨房里煮着汤圆。 我凑近看,手也痒痒起来。 “妈,让我来,你先去休息吧。 ”我轻轻地接过妈妈手里的勺子。 “你会吗?”妈妈有些迟疑,“相信我吧。 尝试才能熟练啊。 ”妈妈点点头。

我皱着眉,盯着眼前一摊东西。 我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汤圆,包装还带着一滴滴水珠。 “是先烧水吧。 ”我往锅里倒水。 不一会儿。 那水咕噜咕噜地响起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急急忙忙拆开汤圆的包装,那一丝丝凉意瞬间钻了出来。 我抓起一颗汤书圆,却被上面小小的冰晶冻到手指一放。 “呼。 ”我倒吸一口气,弯腰拾起它。 妈妈听到了声响,问:“怎么了,用我来吗?”“别,我可以。 “我连忙制止。

捡起那颗顽皮的小汤圆,我也适应这丝冰凉。 那水还在冒着泡,我把汤圆一个个放进去。 它们接连跳入水中,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本在寒冷中沉睡的他们,一下子都泡起了温泉。 我满意地盖上锅盖,静静等待它们。

不一会儿,锅里的汤圆像充了气一样,慢慢上浮,在水中翻游滚动。 它们的外皮不再是冰渣,那细腻的表皮在雾气中显得光滑柔软,泛着闪闪的光,让人心生怜惜。 我急不可待地打开锅盖,一股白气猛得涌出来。 等它散去,我又凑近它们。 每一颗汤圆浮出水面,挨挨挤挤地躺在水面上。 他们的表面变得半透明,馅料的颜色也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勾起我的食欲。 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暗暗欢喜。

可这样还不够。 为了让它更加完美。 我又往里面加了几块切好的姜薯。 姜薯和汤圆在水里畅快地游着,散发出香气,洋溢着整个厨房。 我用勺子翻动着,期待快点煮好。 最后我撒了些白糖,等待汤圆的最终成果。

那一锅的汤圆咕嘟咕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我拿出几个碗,用勺子分别舀出。 那汤圆滑溜溜地滑进碗里,富有弹性。 我早已等不及,用勺子舀了一勺汤尝鲜。 那汤暖乎乎的,直通我的胃里,咬下一口汤圆,馅料流出来,表皮富有嚼劲,杂着汤,在口中满是香甜。 我招呼妈妈来尝。 “呀,真棒!”妈妈一脸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心比汤圆还甜。

汤圆固然香甜,而冬至就是这香甜最真挚的表达方式。 一碗热汤圆,足以道尽千情万感。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6

冬至吃什么?许多地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圆圆满满。 虽然现在买汤圆非常方便,大家还是喜欢在家自己冬至搓汤圆,以保留那份记忆中的味道。 像莆仙就有冬至搓汤圆的习俗,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对汤圆,是莆仙风俗。 传说古时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人,因为家境贫寒,平日靠打工养活母亲和自己,眼看顺安已年过30了,但还未娶妻,母亲的心里十分着急,便因此忧愁得神经都错乱了。 顺安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 顺安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换换口味。 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亲十分爱吃,顺安掌握了母亲的脾气,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 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学习顺安孝顺母亲的美德,在冬至节时,也将丸子贴在门窗两旁,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爱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节的前一夜,俗称“冬至暝”。 莆田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厅堂上都上红蜡烛,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 并插上”三春”(福禄寿纸花)一支,又用红纸封着10双筷子,以及生姜一排,板糖一块,供奉在桌子上。 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供生姜,表示家庭火辣兴旺;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 待放了鞭炮后,全家便围聚在大厅中,灯光下搓丸子。 丸子有搓成桂圆形的,有捏元宝和小狗的,以表示小狗叼元宝,家庭好运发财。 莆仙的丸子一般是白色的。 汤圆掉在地上,要把它塞进墙缝里头,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习惯。 汤圆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汤圆、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 因为冬至日的夜晚最长,小孩子爱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 所以莆田有“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谚语。 冬至大早,便把汤圆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进碗里,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 有的人家在煮汤圆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 按莆田风俗,只有祭礼祖先之后,全家才能开始吃汤圆。 还要把汤圆串成串挂在门联旁。

过冬至包汤圆的作文

下一篇:描写冬至包汤圆的作文(描写做汤圆的作文)
上一篇:冬至汤圆乐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