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芒种的传统特色习俗

2022-12-09 23:36:0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在这个气节之中,我们的农民伯伯可以做什么呢?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芒种的传统特色习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芒种的习俗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 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节气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 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欢迎的人。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的来历: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代表的寓意

芒种的“芒”,指有芒植物的麦子该收割了;芒种的“种”,指谷黍类作物到了播种的时候;芒种,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一“收”一“种”,道出了芒种的节气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如同芒种,同样需要,种人品,种能力,种素养,种修为……到了收获时节,才能收人缘,收事业,收品质,收幸福……佛陀说:因果不虚。 人生有取舍,但在修养和学识上,则绝不可舍,舍必瘸。 这些修养和学识,包括自我认知、为人之道、处事之法、独立思考等。

人的“芒种的品种”是什么?心怀中的修养、理想、胸怀。 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没有素养,易入歧途,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即使活着也只是侥幸免于祸患而已;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故而荀子曰:“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而胸怀的宽广,虚怀若谷,包含了一个人的大度与容忍,使我们在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中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心怀有多广阔,眼光就会有多长远。

一方沃土,则育成材之林;荒漠之中,必是不毛之地。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识与践行就犹如一片“芒种”所需要的肥沃二十四土壤。 人生的修行和理想的追求只有以一片沃土作为根基方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终成大业。 儒家讲:文、行、忠、信,是人生中的学识、践行、谦恭、信义,也是成就“治世之功”的必然要素。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本无捷径,投机取巧,终而适得其反。

芒种之时,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芒种”,而是需要因地制宜,把我时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运筹帷幄之中,方可决胜千里之外。 孔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故而人有分寸,事讲时机。 人無分寸,必招怨恨;事無时机,必急而乱医。 分寸源于学识与涵养;而时机的把握来自冷静与思考,而对形势的了解和判断。


芒种的传统特色习俗

下一篇: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芒种节气的含义英语)
上一篇:2021二十四节气芒种的由来和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