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习俗及注意事项

2022-12-09 19:37: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1

既然有上元节、中元节,自然就有下元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下元祭水官,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元节的习俗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不同地区的下元节习俗

漳州的下元节习俗

十月十五日为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称下元节,俗称十月半。 旧俗于是日焚香点烛,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并在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为“三界公灯”。 农村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谢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里平安,宗族兴旺,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

北京的下元节习俗

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 “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 大约就是目前现存的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如今,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客家的下元节习俗

客家地区的下元节重视程度不一,福建宁化下元节念佛妈妈前往佛庙烧香。 农家正值晚稻收成已毕,普遍要打糍粑分送亲友,做些红烧肉等菜肴下酒,作为过节家宴。 有的农村也有请亲友同食。

江西石城县有的村庄十月初十过节。 有的农村连日家宴,以庆丰收。 逢年过节,客家人都要做粄、吃粄。 农历七月十五过七月节(中元节),吃粄是肯定的,晒干的金桃娘树烧成灰,滤汁浸米,磨成米浆,入油锅加热搅拌黏稠成粄,在簸箕内揣到韧性十足后,用粄印印出美丽的花纹,一个个小圆粄,金灿灿,香喷喷,蘸漏水糖,吃起来香味十足。 下元节,客家人用刚收获的晚糯米打麻粢(滋粑、粢粑),慰劳收割的辛苦,庆祝丰收的喜悦。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家打楼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称“做完冬”。 也有些乡村打醮祀神,请亲友看戏,捉傀儡。

下元节有什么注意事项

1、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 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 可举家前往。

2、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3、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4、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5、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 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 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 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下元节祭祀有什么讲究

1、时间

下元节在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扫干净,然后沐浴之后穿着合适的服饰,准备祭祀物品。 一般的祭祀物品除了鱼肉、水果等等,还要准备祭酒。 最后在下元节的晚上,月出之后焚香、祭酒为好。

2、准备礼节

根据传统的民间风俗,下元节这一天还要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 如果是家中进行祭下元水官的活动,除了准备好相关的祭品,而且要在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 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

3、祭祀注意

下元节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敬重,归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但凡是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干净,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传达给亡人。

4、寺庙礼仪

下元节也是宗教的修斋日之一,如果打算去寺庙祭拜,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禁忌。 例如说在穿着上一定要朴素、庄重、清净,穿着不要过于奇异,也不可过分暴露。


下元节的习俗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下元节的传统食物及禁忌
上一篇:优秀医院职工工作总结精简版(医院职工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