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三)(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22-12-09 19:05: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在考公务员或面试大企业的时候更有优势。 有证书说明在语言能力不错,很多企业更青睐有证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三)(2),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三)(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教育的发展具有绝对的独立性

C.教育的历史性和历史继承性是一个意思

D.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1.【答案】D。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因此A选项错误。 教育的历史性是不同时期不同,而历史继承性是不同时期相同,所以C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但并非完全独立,教育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所以B错误,D正确,故选D。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属性

【复杂度等级】★

2.关于古代教育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具有非生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和宗教性

C.古代产生了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还具有等级性

2.【答案】C。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所以原始社会就有教育,而古代社会产生的是学校教育形式,所以C错误,故选C。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发展历程-古代教育特征

【复杂度等级】★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

A.斯宾塞 B.沃尔普 C.洛克 D.卢梭

3.【答案】A。 解析:英国学者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故选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课程-课程概述-课程概念

【复杂度等级】★

4.“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4.【答案】A。 解析: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机遇,使遗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孟母三迁”通过环境的变化影响人,故选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

【复杂度等级】★

5.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5.【答案】A。 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其代表人为沛西.能与利托尔诺。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

【复杂度等级】★

6.主张“泛智教育”理想,并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6.【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其“泛智教育”的理想,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故选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原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夸美纽斯

【复杂度等级】★

7.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 )。

A.《春秋》 B.《论语》 C.《礼记》 D.《学记》

7.【答案】B。 解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故本题答案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的教育

【复杂度等级】★

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

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D.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8.【答案】A。 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故选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复杂度等级】★

9.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9.【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题干中同一方面不同时期发展的速度不同,故选择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复杂度等级】★

1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0.【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结构-领会知识

【复杂度等级】★

1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或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1.【答案】B。 解析: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或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故本题答案为 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教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复杂度等级】★

12.反映测验结果准确性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复杂度等级 D.区分度

12.【答案】B。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出东西的程度,题干中结果的正确性就是效度,故选择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教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复杂度等级】★

13.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 B.陶冶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13.【答案】B。 解析: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也就是用音乐去感化学生,去教化学生品德,这属于情感陶冶法中的用美好的事物感化学生。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德育-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

【复杂度等级】★★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班会活动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4.【答案】D。 解析: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故选择D。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策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复杂度等级】★

15.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符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故选择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教学-教学过程一般规律

【复杂度等级】★

16.根据皮亚杰认识发展阶段理论,获得永久客体性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答案】A。 解析:永久客体性,指儿童知道当物体不在眼前,但仍存在与世界上。 这个在儿童9到12月的时候就有这个能力。 这个阶段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故本题答案为 D。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复杂度等级】★

17.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17.【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等臂杠杆是杠杆的一种。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学习的分类

【复杂度等级】★

18.某大学生想通过中介找兼职赚点零花钱,并得到实践锻炼却又担心上当受骗和影响学习,这种心理状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8【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指的是同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题目中目标为大学生想要找中介兼职,吸引力在于赚零花钱和得到实践锻炼,排斥力在于担心上当受骗影响学习。 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与意志-意志行动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

【复杂度等级】★★

19.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自我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直接强化 D.强化

19.【答案】A。 解析:自我强化是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监督。 故选择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复杂度等级】★

20.某生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具有外向性,该生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答案】A。 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题目中符合胆汁质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教学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结构-气质类型特征

【复杂度等级】★★

21.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 C.《道德经》 D.《理想国》

21.【答案】B。 解析:《学记》是世界最早论述教育和教育问题的专著,系统论述了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以及不凌节而施等教育思想,故选择B。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时期的教育学

【复杂度等级】★

22.下列属于迁移理论的是( )。

①形式训练法②相同要素说③概括化理论④多元智力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答案】A。 解析:早期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化说。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复杂度等级】★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四)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中“试点省份可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提高报考学历要求”的规定,在安徽省报考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或学前教育专业中等师范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5.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安徽省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在校生和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面试报考时提供证明)。

(注:全日制专科和学前教育专业中等师范学历在校生毕业学年度才能报考;全日制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在校生毕业学年度才能报考;全日制专科起点专升本在校生,在本科阶段第一学年度才能报考。 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等学历只有获得毕业证书后才能报考。 )

(六)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曾因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之作文素材整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好到什么程度、或坏到什么程度,10%由事件本身决定,剩下的90%则因你的情绪、态度和应对方式决定。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态度决定一切

世事万物皆有尺度,成功与否取决于态度。 就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说的那样:“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那么我们就实实在在的从自身出发,调整自己的态度努力进发,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毕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世事无常,总有人觉得世道不公,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总会有人认为,自己万事俱备,只缺机会。 殊不知,若没有时刻准备的决心与宠辱不惊处世态度,就可能与成功擦身而过。 灵感往往只是一瞬,但真正能将灵感打磨并付诸行动的定是持之以恒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曾有寓言这样生动的描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自觉怀才不遇的年轻人。 他总觉得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从而向上帝请求给予他施展才华的平台,以便他可以向牛顿、爱迪生或者拿破仑那般名垂青史。 上帝怜悯他的虔诚,就答允了他。 于是,在他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时,一个苹果毫无预兆的砸中了他;在他身处黑暗时,夜风总能精准的吹熄他的蜡烛;在他想要在校场上大显身手时,总有拳头将其打 倒。 于是他绝望了,怒斥着上帝的不公。 上帝无奈道:“我只是用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你啊。 ”非常之人之所以有过人的成就,取决于他们面对挫折与不公时的态度。 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许真的有举世无双的才能,但面对挫折的态度注定他不能取得伟人的成就。

放眼现实生活,我们无时无刻受到态度的影响。 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安全生产的标语;学校的高考鼓励标语,赫然写着“态度决定一切”;电视中各种振奋人心的广告,无不提醒着我们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投入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去。 因为态度,无数高考学子自强不息,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不负韶华、无悔青春;因为态度,众多科研人员兢兢业业,把中国各项科技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 潮;因为态度,多少能工巧匠用汗水塑造出巧夺天工的奇迹。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成功有时不仅仅靠天资与智慧,更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用一以贯之的态度对待生活中每一件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早认识到,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主宰者。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彩排,也都会在将来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意味着我们懂得了自我负责和自我激励。 要时刻谨记: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三)(2)

下一篇: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新仿试题五(5)
上一篇: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答案(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