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中)

2022-12-09 06:45:1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傅雷家书》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大家读过《傅雷家书》后有什么感悟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_读傅雷家书有感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书700字读后感一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 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 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 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 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 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2021傅雷家书700字读后感二

《傅雷家书》中讲的都是各种平常小事,但这些琐事却常常以小见大,体现出相同的深刻道理。 书信中傅雷谈起有人翻译了一篇罗曼∙罗兰的童年回忆请他校阅,傅雷评价道:“他原来文字修养很好,但译的经验太少,根本体会不到原作的风格、节奏。 ”这不禁让我想到:什么是原作的风格和节奏?从我看过的文学作品来看,明显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一股方言的气味扑面而来,有的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让人细细咀嚼。 这些不同的风格,可能与作者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和写作水平有关。 再说“节奏”,也就是傅雷说的“长句、短句”。

一般情况下,长句、短句、整句和散句都要搭配得当,可是有时在人物的语言描写中运用连续的长句,反而可以起到突出人物说话啰嗦、使人听了厌倦的作用。 因此,一个好的翻译作品,不光要翻译准确,还应该能忠实地再现这些风格和节奏。 书中傅聪回信中聊起了弹琴:“弹贝多芬必须有火热的情感,同时又要有冰冷的理智压住,第一章尤其难,节奏变化极多,但不能显得散漫,热情、轻灵、妩媚,一点不能缺少深刻与沉着。 ”这里我感觉傅聪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傅雷的影响,并将翻译中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应用到了弹琴中。 确实,音乐也是有感情、有风格的:有的如冰中燃火,有的在放荡中控制着另般风情。 音乐同样有极强的节奏:或许是按照曲谱上的机械的节拍,或许是演奏者表现出的轻巧、急促,或许是听众的心随之上下起伏的变化。

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要能把原作者的想法都诠释出来。 傅聪所聊的的弹琴感悟与傅雷所说的翻译,虽然在家书中不同的部分,其中的道理却一脉相承:弹琴与翻译都需要将作品原本的情感表达出来,否则不就相当于把原汁原味的“水果”改造成了一杯“果汁”了吗?或许果汁也有人喜欢,但它代替不了水果。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在看的《红楼梦》。 这本经典名著被拍摄了很多版本,但人们最喜欢的仍旧是87版的电视剧,为什么呢?原来在拍摄之前整个剧组集中学习了几个月,研究原著、听红学家讲课、学习琴棋书画古代生活习俗,和书中的人物“谈恋爱”。 通过这样的苦功,87版红楼梦最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与思想,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如果水果本身已经够好吃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果粒色拉,但别做成加了香精的果汁。 读《傅雷家书》,书里书外点点滴滴我都感触到这个道理。

2021傅雷家书700字读后感三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 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 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 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 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 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 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 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2021傅雷家书700字读后感四

《傅雷家书》是由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与长子傅聪的书信集,一气儿读完,我不禁为傅聪“我越弹越好”里的傲娇失笑,为傅雷“我们心神不安半个多月,都是邮局害的。 ”中的孩子气莞尔。 这本书信集从文学艺术到家长里短,从为人处世到订正错字,无一不足,堪称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人间烟火,字里行间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沉、质朴的爱。 纵使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

书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乐文学等艺术方面的讨论。 让我大为吃惊的是傅雷虽是严父,却不摆父亲的款儿,常常在信中谈到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观点,虚心听取傅聪的意见。 一次他在信中写道:“我很高兴,我从一般艺术上了解的音乐问题,居然与专门的艺术家毫无分别。 ”言语间的自得好像一个答对问题向大人讨糖吃的孩童,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口气真和母亲有几分相似。 母亲在我学画四年后成为了我的“师妹”,我们常常一起去看展览,交流意见。 记得一次我们去看现代艺术,刚进展厅,便见一件巨大的艺术品犹如四道连绵起伏的冷白“山脉”竖立在展台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钟,不得其解。 突然,母亲一拍脑瓜,兴奋得两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说得是滥捕滥杀后只剩下一座空山!”这时我发现角落里有个铭牌,上书“四把刀组合”。 母亲心有不甘地嘟囔着,“不如‘鹿失空山’来的好。 ” 我立刻附议,“你的解读更有温度!”母亲展颜一笑,拉着我继续观展。 母爱似水,轻灵婉转常伴左右。 她是母亲,更是知己。

“孩子,你为什么老叫人牵肠挂肚呢?预算你的信该到的时期,一天不到,我们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 ”两句话立时映照出一颗拳拳爱子之心。 这样的语句整本书里随处可见,甚至会连用六个问句,三个感叹句。 不光文字,连标点都承载了傅雷对爱子的患得患失。 父亲工作很忙,无法经常陪伴我,难得有天下班早,进门见了我便会劈头就问:“今天过得咋样?午饭吃得好吗?上课举手了没?作业都会做吗?晚饭想吃点啥?单词背了没有?……” 问得我张口结舌,却不知从何答起。 父亲是个多面手,洗衣做饭修马桶样样顶呱呱,我和母亲碰到任何难题第一个想到就是他。 每当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亲宽厚的肩膀。 父亲也曾给我写过信,指出我的问题,点明我的缺点,为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针见血却不失鼓励。 父爱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赖的依靠。 他是父亲,更是榜样。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山水间有个小小的我。

2021傅雷家书700字读后感五

随着八十年代的初版面世,《傅雷家书》已经成为流行的经典,不光是在当时,至今,这本书都成为必读的名著,而且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发挥了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通俗易懂,总共摘编了傅雷先生与两个儿子从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从事翻译工作,他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种历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 除了这个职业,他还是著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而且,更高贵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所具有的性格和品质: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革命时期遭到各种形式的凌辱,傅雷先生都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 而且,正是傅雷先生的这些高尚品质,使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出人头地,不仅多才多艺,还具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治学严谨、诚信笃行的高尚品格。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 ”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贵。 就比如他对于“八股文”的观点: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 傅雷先生不仅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对人格的写照再次毫无遮掩的流露出来。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傅雷先生的警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 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爱的不同于常于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

一本《傅雷家书》,表现的并不只是傅雷先生对他两个儿子的教诲,还在于反映广大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成绩不是第一位,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像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会发现原来世界上到处都留下了爱的足迹。

总相信傅雷先生的“家富富不过三代”,常学习傅雷先生爱国爱民、诚信笃行的高尚品质,永希望傅雷先生的一席话能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向傅雷先生致敬!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下一篇:2022妇女节唯美短句(90句)(2022个性签名唯美短句)
上一篇:2022抖音妇女节祝福语金句(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