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2022-12-09 02:23: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1、吃粽子

提到端午节,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不管是豆沙粽,还是肉粽,每一种口味都深得大家的喜爱。

2、赛龙舟

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参赛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划龙舟,动作整齐划一,也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

3、悬挂菖蒲、艾叶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在房檐或者窗户上挂上菖蒲或者艾叶,有辟邪的寓意。

4、佩戴香包

端午节时,很多人会佩戴香包,香包或是用五彩丝线缠成的,或是用布拼接成的,有祈求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之意。 年轻年女获赠香包还可以表达爱意。

5、饮雄黄酒

很多地方流行在端午节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酒与驱虫的作用,还有辟邪的寓意。

6、游百病

是部分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通过游览而消除疾病的一种节日行为,男女老少白天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晚上在回来洗个澡,可以祛除百病,以后健健康康的。

7、拴五色丝线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的人会佩戴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链,不仅好看,还有辟邪的寓意。

端午节的寓意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 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下一篇: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简介(传统节日手抄报端午节)
上一篇:2022高考多省份查分及志愿填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