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10篇(朝花夕拾 读后感 800字)

2022-12-09 00:29:4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1

暑假,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树梢唤个不停。 而我,却丝毫不畏惧那浓浓的暑气。 因为,手中捧着一本《朝花夕拾》的我,已然沉醉在许多有趣的片段之中。 在这本回忆性散文里,鲁迅给我们刻划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朴实的长妈妈,贪玩好奇的小鲁迅,和蔼方正的寿镜吾先生……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的父亲。

提起鲁迅的父亲,大家一定会想到《五猖会》这篇文章吧。 在文中,父亲的形象是严厉、专制、古板和迂腐的。 他会在孩子急切想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忽然要求他背诵“无聊至极”的《鉴略》,令少年鲁迅万分扫兴和痛苦。 虽然,父亲心中也不乏对孩子的爱,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灰色。

在鲁迅的父亲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长们的缩影。 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爱和希望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我们经常会在培训班或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怒目圆睁,或厉声呵斥,他们的孩子则可怜兮兮地坐在书桌前,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捏着笔在作业纸上踌躇着什么。 这,便是现代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记得去年暑假,我不停地在课桌边为奥数而奋斗着。 假期本应是孩子与大自然嬉戏,与花和树木作伴的时候,可我却被迫面对着一摞厚厚的作业本发呆。 那天,我正陶醉在“明天去旅游”的美好畅想之中。 忽然,一声厉喝把我从梦中惊醒:“这100道题你要是做不完,就不许出去玩。 ”无奈,我只好提起笔,又在草稿纸上涂抹着那些百无聊赖的数字。 一直到夜幕已然深沉,我才颤抖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百年前,鲁迅就向压制人性的封建教育发出了大声地呐喊,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和抨击。 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旧被束缚在另一种扭曲的教育中无法自拔。 十一、二岁的花季,应该像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一样,充满蓬勃的朝气;而不是囚着的笼中鸟,失去本该拥有的自由。 我们的童年应该如彩虹般斑斓,而不是在作业前只投下灰色的暗影。 家长们也不应该是像鲁迅的父亲一样,专制而刻板;而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想事情,做事情,让孩子拥有一段充满天性的童年时光!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2

“朝花夕拾”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早晨的花儿傍晚拾起,因为这“朝”与“夕”之间的距离,一切过往的回忆便多了一分温情,多了一分理性。 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掩卷回味,耐人寻味的美感油然而生。

这分温情来自鲁迅先生生命中一些可爱的人。 鲁迅对保姆长妈妈的回忆便充满了温情,由一开始在夏日的凉席上被挤得难以入睡对阿长颇有微词,还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后却因其设法买来《山海经》而大为感动,字里行间流淌着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深切的爱戴和怀念。 那位“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的藤野先生,为“我”批改讲义,对“我”不再学医而叹息,并真心地希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 这份跨越国界和民族的殷切希望,对于留学于日本的中国学子鲁迅先生,该是多么的珍贵!

这分理性来自鲁迅对生活的体悟与思考。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回忆小时候读的一些书,回想起来却觉得那些故事荒唐而虚伪;《五猖会》中去看表演之前,被父亲要求学习,以至于最后失去了游玩的兴致;《琐记》中写道鲁迅先生去外地读书,读了几个大学,结果发现大学教育不太对自己的胃口。 如此种种,都表露出鲁迅先生对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而面对医术极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和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鲁迅先生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刻画出衍太太的丑恶嘴脸。

就像《朝花夕拾》的编者开篇说的那样,“记忆凝结成的文字,字句都流淌着情感的汁液。 童年韶光的快乐与压抑,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袒露,构筑起鲁迅最真实的心灵风景。 生命因回忆而鲜活。 那些拾起而在也不愿丢下的旧事,慰藉了精神,温暖了心灵。 ”

朱光潜先生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鲁迅先生于“夕”时拾“朝花”是距离与美的绝佳诠释,而如今我们读者借助书中的文字,唤醒的自身对于儿时趣事的怀恋,又何尝不是一种亲切的美呢?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3

夕阳灌醉天空,天空红着脸,如同秋天灼灼的枫叶。 想要用手触碰红得发热的天空,可是无论手伸多长,天空仍离我有千里之外。 以为伸手可触的天空让我的思绪在脉络中慢慢延伸……

手捧绿茶,品味茶香;细品好书,感受文学。 手上的《朝花夕拾》让我难以自拔,使我深深陷入了文学的沼泽。 满屋散发的文学气息比绿茶的茶香更浓郁,以至于人都在此中陶醉不已。 书中每个短暂的故事都使我有万千感慨,其中最惹人深思的还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仙台的日子。 最引我深思的是鲁迅在回忆学习霉菌学时看电影的回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

这段文字令我十分感慨,不禁想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鲁迅则是在日本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祖国的情况,弃医写作,他说,要回祖国。 他是中国人。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我们不允许我们的国人或祖国受到侮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人才,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人才。 如果我们不努力读书,我们的国家还怎么强大?还怎么繁荣?所以,我们要守护我们的祖国就要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 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大屠杀,30多万人在以后的数天就丧失了。 30多万条生命啊!就这样没有了。 日本军人在那时侵略我国,并且在南京进行“杀人游戏”,以杀中国人们为游戏。 我们国民的生命给人如此玩弄,作为中国人,我倍感痛心。 而且,他们还将中国人推入坑内进行活埋,多少中国人到其中撕心裂肺地喊叫,希望他们能够放自己一条生路。 可是谁能帮他们呢?最令我痛心的还是一张照片所描述的场面,一位日本军人把一个中国婴儿扔高,然后伸出军刀刺死的场景。

以前,我们国家受人欺辱。 可现在我们要以行动表明我们的国家并不弱小。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守护中国!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4

翻开《朝花夕拾》,在墨的幽香里,发现另一个鲁迅,拾起花之记忆。 ——题记

1926年,在北京大学正春风得意的鲁迅收到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自己对学生运动的支持和各种对当局所不利的文章发表,遭到了当局的通缉。 无奈之下,鲁迅只能跑到南方避难。 然而,他不得不远离在广州工作的妻子,在厦门大学工作,还要受到大学里一群反对自己的人的排挤。 这令他情绪万分低落。 鲁迅想,那就回忆往事吧,让自己开心一点。 于是他写下了《朝花夕拾》。

文章都在追忆往事,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却常夹着辛辣的批判。 于是我记忆最深的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是因为它收入了课本,极好分析,又或许也为其中的因素——但我爱的,是那语言流露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欢乐与童真。

童年鲁迅,活泼有趣,似乎一草一木都是生动的,有趣的。 靠近泥墙的一大片野草,他都能观察上一天,从中找出一堆生物,抓虫拔草不亦乐乎。 听长妈妈讲故事,能听到它的“重点”——别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应——还是千万。 都跑到书屋里去了,在课间也找蝉蜕抓苍蝇。 如此心大又沙雕的玩法也只有孩童能看到。

但是这朝花,再也拾不起了。 父亲生病,庸医乱治,一夜间天真少年郎立下学医志向,拯救千万生病中国人;外出留学,电影,匿名信让鲁迅发现中国弱到可悲。 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向敌人们发出犀利的攻击,望那个捉虫拔草,烂漫少年变成了尖锐无情,在尔虞我诈中顽强斗争的战士,昔日美好,在黑暗社会中消散了。

若鲁迅先生生于这个时代,他或许就会像冰心一般吧!他会写出千万美好,但绝不会如当今这般伟大——那个时代造就了他,而那个时代也需要他;需要他为美好发声;需要他为美好战斗,为之付出,为之牺牲。

只愿鲁迅在那个世界,能拾起朝之花,拾起美好。

那个世界,你依旧是昔日那个少年郎!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5

在人的成长中,到一个亭亭玉立,才貌双全,玉树临风时,总会有一个童年,也许是枯燥无味的,也许是丰富多彩的,总会让人去体会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让人去拥有复杂的感受,在这段时间里,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我仿佛昨天去鲁迅家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到长大,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喜怒哀乐,但是我认为鲁迅先生的童年更是快乐的。

首先,让我我们来看一看《狗猫鼠》,我是从鲁迅的“我所爱”和描写隐鼠,这一部分中感受到了鲁迅非常非常喜欢隐鼠,在这些隐鼠活动的时候,鲁迅把隐鼠干的“坏事”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候还很开心,这就让鲁迅的童年中有隐鼠的出现算是一个美好童年的开始。

然后就是《阿长与山海经》虽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的隐鼠已死了还是被阿长一脚踩死的,这也虽然让鲁迅先生有了短时间的伤心,但是不久阿长买了《山海经》之后,鲁迅先生口中的“心爱的宝书”中,我又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开心的拿着书在精读着,接连着看着山海经开心了一段时间

在前面两篇的情节中,我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快乐,还有一个地方,我认为是他最快乐的童年片段,就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一等一风景和他东跑跑西转转中鲁迅先生所向往自由自在,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语言中,我再次感受到了他的快乐。

这些片段都证明鲁迅先生的童年充满了快乐,从隐鼠到《山海经》再到百草园,不都是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吗?还有一些小段,如:给沈四太太取外号叫“肚子疼”,还有他们吃冰,打旋子,不都是鲁迅写的快乐又充实的童年吗?从每一件事,我总感觉从坏事慢慢变成好事,从开始鲁迅先生的童年就有丰富多彩的经历,所以总的来说,我就是认为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开心的,快乐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6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朝花甚是灿烂,少拾别有感慨——题记

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转头一看,天边已金光灿烂,可我却久久沉浸于鲁迅的童年无法自拔。

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内涵,有意义。 细细品味,我似乎跟随着鲁迅由小到大,度过一生,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长对“我”朴实无华的爱,对“我”细心的关照,我看到了,看到“我”满怀希望去五猖会时,父亲强令“我背书”,“我”的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儿时的乐园,还有那形形色色的动植物,看到了,枯燥的学习生活试图束缚“我”时,却并为禁锢“我”从今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观察……这一幕幕在我眼前如放电影般在我脑海浮现,这一瞬间,不知鲁迅是我亦或是我是鲁迅。 眼前一道白光闪过,睁眼一看,鲁迅正穿着长袍迈着步子向我走来,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着白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睛炯炯有神,过去的斗争已把他折磨地身体大不如从前,可他的精神却越来越振奋伸出手去触碰,“呯”——的一声,一切都灰飞烟灭,一切都化为泡影,愿我能像对方一样勇敢。

当我看到,因背书而浇灭作者的希望时,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惋惜与同情,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我倍感愤怒,这难道不是对儿童本性的“扼杀”吗?当我看到,作者被学习生活束缚时,仍怀着光的心灵,这不正是对封建生活的批判吗?当我看到,阿长为“我”带回山海经时,作者的兴奋与激动,我的心也轻松下来,庆幸“我”有一个好保姆。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我心里。 对封建社会现实的腐朽,虚伪和残酷,我无比憎恨,而鲁迅心里却总是满怀希望充满光明。 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遥远的,也是永恒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7

有时候就应当为了过去写写褪色了的回忆。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仅让他重温了那段岁月。 也让我们这群晚辈了解到那个陈旧的年代。

作品的前几章就是追忆那段喜鼠恨猫的往事。 童年时期的他也许就已经有爱小护短的良好品质吧。 其实这也恰恰反应了他对敌人的恨铁不成钢。 仇猫啊。 原因甚多。 东野奎吾的《恶意》中也流露出了对猫的愤怒。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 渐渐地他对猫的恶意也消失了。

他于是从“老鼠成亲”的趣味中挣脱了出来。 他认为也许能从书中得到别的有趣的事情。 《山海经》中的“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 《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人之初。 性本善”。

有时候读着《朝花夕拾》。 我就隐隐感觉自己在那年代里颠沛流离地活过一回。 陈旧的思想观。 腐败的封建社会。 没有一种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 那时候。 不被认可的应该有很多吧。 他们也许都像鲁迅那样借笔消愁。 他们虽说是写给那些浑浑噩噩的人看的。 实质是为了安抚自己。 对鲁迅我有着那样的一份敬意。 他的一字一句我都感觉他是经历完千千万万的磨难后。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他做事明了。 不扭捏。 对人和蔼。 一个有着正确的思想观的中国人。 没有谁能像他一样说得那么豪爽。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 这屋子太暗。 须在这里开一个窗。 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 愿意开窗了。

他的一些话切切实实地反应了一个很真实的中国。 而他是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得很高很远的人。 对他。 只能仰慕。 被他熏陶。 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读过许多人的作品。 而我偏偏就喜欢鲁迅写作的风格——高雅地讽刺着。 他一点一滴的想法都借着笔流入每一段文字中。 汇聚到产生共鸣的那群人的心里。

为这样来之不易的往事感慨。 更为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人敬仰!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8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是指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忆自己童年是发生的事。 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描写无常的片段了。

这故事是鲁迅童年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的形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鬼。 因看见母亲因儿子去世而哭得天昏地暗心生怜悯之心将其“还阳半刻”却被顶头上司阎罗王重打四十大棒。 也从无常也有老婆孩子看出无常富有人情味。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弹在当时那个豺狼当道的社会,是没有公正可言的。 所以,在舞台上那个“鬼而人,理而情”直爽公正的无常形象颇受民众喜爱,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吧,因为公正的裁判只在阴间。 因为恶人得不到恶报,那些打着“正义”,“公理”名号的“正人君子”们便更加地肆无忌惮,民众们是敢怒不敢言,倘若是说了“错话”恐怕就要身首异处了。

在鲁迅先生刻画无常形象的同时,也包含着对那些“人格”不如“鬼格”的“正人君子”们辛辣的讽刺。 在当时那个乱世,国家有难,鲁迅先生因为体弱多病,无法冲锋陷阵,报效祖国,但这并不能阻挡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义愤填膺,坚强地拿起笔与敌人战斗着。 在他笔锋下的文章,仿佛倾注了万千老百姓的愤怒在对这个世界不公的控诉!祖国腐败无能,洋人在我们的领土上趾高气昂,欺压百姓,就算撞了人也全是我们中国人的错。 每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却又不敢吭声,只能仰天长叹:“公理何在!”于是,那公正而富有人情味的无常便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公理”几块钱一斤?在鲁迅先生那看似诙谐的话语中,字里行间却藏着一把尖锐的匕首向敌人刺去,向那所谓的“公正”刺去。 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来说,这把“匕首”却像一盏明灯,照亮心中无尽的黑暗,给他们带来希望。 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述“九州生气恃风雷”在那样一个没有公正可言的乱世,在神州大地上能挺直腰板的,也许只有风雨雷电了。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为什么呢?因为人间的裁判若是公正,恐怕就得去阴间待着了。

回想起那屈辱的历史,那不公的乱世,也许才能懂得今天平等、公正的难能可贵,当时“公理何在”的无奈。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9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童年回忆而写的散文。 细读时享受着文章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感情。

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叙了作者从童年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在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富有童趣,令人回味,也许挡不住我心中的感慨吧!我真是太喜欢《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读起来倍受感慨回味无穷,真得像鲁迅先生一样,我真想重回童年,感受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那充满激情的童年。 百草园中,作者品味了“美女蛇”的民间传说,经历了冬雪天地中捕鸟的的故事,趣味无穷。 而在三味书屋,作者体会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受到了规矩的束缚。 在这儿我想起了我童年是,特别不喜欢去幼儿园,大概就是不喜欢那种被规矩束缚的感觉,所以就整天在家里闹。 但作者也经历了课间学生溜到后院去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的读书时学生乘机偷乐的有趣故事。 在这篇散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幼时的童真童趣。

在《五猖会》中,作者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作者小时候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强迫他背诵《鉴略》的内容,对此作者感到无比扫兴与痛苦。 这引起了我的思绪,其实现在也有许多家长去逼迫孩子学他不喜欢学的,做他不喜欢做的一些事。

作者对自己的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去走进他的生活。 每个人的成长之中,都会经历善恶,美与丑,真实与虚伪,善良与险恶。 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要珍惜美好生活。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 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 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 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 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篇10

有一位作家在中国历史最黑暗,思想最愚昧的时候用他的一支笔唤醒无数人,奠定了中国白话文文学的基础。 他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

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不单单是因为他引领无数中国人走出愚昧,唤醒他们的意识,也因为他的精神,品质被后人称道。 所以有一位诗人说过“有些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封闭。 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里面有关于一些孝道故事,作者用小时候的视角批判了这种违背人性的孝道故事毒害儿童的后果。 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写法上也详略得当。 从《猫鼠狗》中也可以看到作者表面上写自己讨厌猫的原因,实际上是写像猫一样的人,作者讽刺,批判他们的行为,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所以也有人评价《朝花夕拾》是一部当时的历史百科。

还有很多故事,如:《琐记》衍太太心术不正,怂恿鲁迅干坏事,事后装好人到处乱说话,《五猖会》中鲁迅兴高采烈地去看戏,却被父亲叫来背书,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在家门后园观察生物再到寿镜吾先生的私塾就读。 这些都是鲁迅童年所经历的一些事。 还有《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都是鲁迅以青年的视角写的:《父亲的病》中作者压抑住内心的愤怒,用讽刺的写法批评当时的江湖骗子,骗钱而忽视人命,《藤野先生》中作者在日本学医却遭到歧视,文中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赞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这些文章中有批评有赞美,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叶圣陶曾说过:“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一些往事的散文集,里面内容丰富,不仅有一些鲁迅的往事回忆,也有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就是我对《朝花夕拾》的一些感受,希望你们也喜欢这本书。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七篇(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上一篇: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10篇(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