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有哪三候

2022-12-08 21:40: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6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暑有哪三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暑节气的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

一候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温风就是热风,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满身汗水,又如舒展在温水中,苦不堪言还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候蟋蟀居宇: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在穴中面壁,不能非出穴,它农历七月才出穴,活跃在草丛中求偶,到八月田亮,就会聚在院中,天越凉离人越近。

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有哪些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 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 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 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 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 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 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 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 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 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 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 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小暑是什么意思

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 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有哪三候

下一篇:大暑节气的民俗活动及饮食要点
上一篇:大暑节气的农事活动及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