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2021

2022-12-08 20:36: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 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2021_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端午节的由来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端阳节,有这么几种说法,其一是说我国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五”、“午”相通,于是端午也叫做端五,又因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数,所以又叫做端阳。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于《荆楚岁时记》,据其中的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而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

我国各朝代咏端午的文学作品中,“端阳”这个别称也并不少见,如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时至今日,端阳节也即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的习俗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 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 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

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2021

下一篇:谷雨有什么养生方法
上一篇:最新父亲节主持稿串词(幼儿园父亲节主持稿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