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精选范文

2022-12-08 18:59: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5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陶行知文集》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1

今年学校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陶行知文集》,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此前我只零零星星地接触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系统不全面。 拿到这本书,我便开始读起来,但自觉并不深入,直到一件事情的出现让我深深折服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

有一次早读,我照常来到班里上课,看到在座位上的两个学生桌子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放。 我心中怒火中烧,就立即呵斥了他们,让他们抓紧进入今日学习状态。 那个男生切了一声很不情愿的掏出了书,这让我心中很疑虑,便悄声问了另一个女生,她说他们两个刚打扫完卫生区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即上前摸了他们的小手,下雨天出去值日,小手早已冻得冰凉,刚回到教室还没缓过来就被我呵斥了一番。 我非常愧疚,在班里向他们承认了错误。 回到办公室,手边恰有陶行知先生的文集,于是拿起来阅读,读到了他在1931年《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里的一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 他放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的踌躇。 他失手打碎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到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

这段话多么好呀,简直是对我无声的谴责,陶行知先生站在儿童的视角讲出了儿童的心声,也让我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作为一名老师,我总是着急的否认他们,而没有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爱学生,就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此时,我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以后我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多倾听他们的声音。 我也将继续阅读、继续进行教育实践,在陶行知的引领下做坚定的自觉学习者,提高生命的自觉。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 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 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 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 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 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 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 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3

潘苗和最近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研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潘苗和。 陶行知先生,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中,他提出的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

学生读书是为了用书,用书是读书的目的和归宿。 用书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 学生读书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把知识与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取得一定的经验。 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条有效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照顾差异,坚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什么和怎样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问题。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他说:“需要因材施教。 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 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陶行知先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 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个体内在,而不是外界任意制定的。 若为学习语文而学习语文,就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之间造起了一道高墙,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没有生活基础的学习从来是低效的,因为这是读死书、死读书。

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致用,是指导和改变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真正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4

作为一名教师,我多次阅读《陶行知文集》这本书,可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受,在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教育而鞠躬尽瘁的身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什么能让陶行知先生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爱”,爱学生,爱科学,爱教育,爱真理,爱人民。 因为爱,才能做到“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因为爱,“教师乃一门快乐之事业”,如孔子,一生诲人不倦,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我很高兴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我也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 因为爱,我的学生们有的活泼机灵,有的腼腆内秀,有的乐观开朗,我能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找到他的优点和长处,我能为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欢呼鼓舞。 老师的`爱,是公平、公正、真诚的爱,爱每一个学生,以耐心、平等、关心、微笑、解惑、鼓励种种方式体现爱,如涓涓细流,渗透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人,即真、善、美的人。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负面问题也随之增加,我们的孩子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面对眼前的许多诱惑,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老师及时帮他们指引方向。 我们教师要摘掉“教书匠”这顶帽子,做一名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教会学生做真人。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这句话精辟、生动,初读让我忍俊不住,细细品味下来,却是感触良深。 想起孩子们讲的小故事《小马过河》,小马第一次过河,在河边惴惴不安,老水牛对它说:“孩子,你过去吧,水浅得很,刚到小腿肚而已。 ”树上的松鼠喊到:“危险,不能过,前两天我的兄弟就被淹死了。 ”最后,小马摸索着自己蹚过了河,水刚好到它的大腿。 小马以自己的行动得知它能不能过河的事实,“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有了行动,才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培养创新精神。

现在,我也走在“行、知、创新”的教育道路上,为了衡量自己是否也在做一个真人,我会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那样,问问自己今天进步了吗?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5

工作之余,反复翻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这与当今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实践课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种理念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禁锢于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而生活无时不在改变,那么生活中就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的观察,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的做出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那学生就如同一个机器般被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联系我们的教学,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在关键地方给予学生提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告诉学生。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印象,相信在以后碰到同类型问题的时候,一定也能迎刃而解,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对照一下自己,当然与陶先生所言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陶行知的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下一篇: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时间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上一篇:鸿门宴读后感优秀(鸿门宴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