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优秀作文800字

2022-12-08 17:54: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6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1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2

我看罢《世说新语》的“文学第四”,心中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 这种不爽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多魏晋的古文人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每天除了辩论就是辩论,用华丽的辞藻去攻击别人,自己辩过他人就沾沾自喜、贬低别人;辩不过他人便讥讽他人,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 实在令人作呕。

让我最不理解、最讨厌的两个人就是支道林和殷浩。 虽然支道林被称为是东晋的大学者、高僧,但我是一点也不想承认这个名号。 支道林在自己辩不过他人时,理屈词穷之时就大声呵斥对方;在别人辩不过他时,他就嘲笑他人;在别人不愿同他辩论时还逼着别人辩论。 这些行径一直令我不愿相信他是一位高僧,有学识的学者。 听说他对《庄子·逍遥游》有着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但他的言行举止让我怀疑他是否对于这种留芳千古的文章有着真正的理解,连尊重他人,不怒不嗔都不会的人,怎能叫做高僧?则能写出真正自己的见解?

殷浩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经常滔滔不绝地和别人辩论、清谈玄理,自己水平不够高深,还依旧大言不惭的和别人辩论着,所以经常遭到同代人的鄙视,还依旧和支道林这样的”伪高僧“辩论,让人看着和狗咬狗没什么区别。

可能说得有点重了些,但这些所谓魏晋名士确实令人失望,辩论来辩论去,争名来争名去,又有何用?问了很多同学,连支道林,殷浩等人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古人是多么悲哀呀!自己活着的时候争到一点名声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能够留芳千古,哪想到后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可笑,可悲!和同时代的陶潜相比,实在是太过于肤浅了。 陶潜也没有争名也没有辩论,就是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反而为后世所称赞,所景仰。

这其实也能说明只有那些真正不求名利,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的人,才能叫做文人,能够被世人所铭记。 而那些装模作样,做学问只求名利的人,虽然表面叫做文人,其实也就是打着文人的幌子来捞名利、捞虚荣心的牛鬼蛇神罢了。

仅是个人见解,持不同意见者可以反驳,我虚心接收。 我觉得我并不像支道林等人一样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3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 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 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 ”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 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 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4

近日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感触颇深。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诸侯王刘义庆集合众多文人编写而成,主要记载东汉至东晋时期之名流的言谈、秩事。 全书共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内容涉及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 书中的每一条都深蕴哲理。

读《世说新语》,我们要看到其好的地方,比如在政事门中,何充对前来清谈的王濛说:“我不看此(公文),卿等何以得存!”意思是:我不看这些公文,你们怎么能生活得下去呢?这就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干出实际成果。 还有一条,在言语门中,王羲之对谢安说:“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 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意为:如今遭逢丧乱,遍地都是战垒,应当人人奋力报效国家。 如果清谈玄虚,荒废公务,文章浮华,妨害要事,恐怕不是当今所应该做的。 这就是务实的精神,这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世说新语》并不全值得我们学习。 例如对于德行门第十四条中“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意为“知道后母把他恨得要命,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 ”这件事虽然在古代是值得写进书中的,更值得众多人为之学习,然而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则体现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应该予以批判,更别提学习了。 另外一个需要审慎对待的是清谈。 清谈,作为一个风靡三百多年的怪现象,其实质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辩论。 在清谈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巧妙的问答,这些都被记录在言语中。 虽然在古代,清谈是很高雅的事,许多人求之而不得。 但是,清谈得过了头,荒废了正事,只有嘴皮子利索,最后变成了“清谈无为”甚至“清谈误国”,那就不是所要学习的了。 后来西晋灭亡,太尉王衍被敌军所抓。 他本是清谈名流,面对敌军,却推说自己清谈无为,还写信给敌人,劝其称帝,期望获得赦免。 这个时候,清谈有何用?玄学有何用?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才能解决问题。

透过《世说新语》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个魏晋时代的风土人情,也能在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吸收我们值得吸收的。 《世说新语》需要批判地看,要从正面看,也要从反面看。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5

诚信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如果你勇于说真话,那么你纯净的心灵将得到升华,反之,你的良知便会向黑暗的地狱靠进一步。 在《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小故事告诉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来,太丘便离开了,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和友人的一番对话,让友人感到无比的惭愧,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一点也不姑息,这父子二人身上提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诚信,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很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 像陈太丘的友人,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有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诸葛亮解字

诸葛亮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亮回答:“在家里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诚,交友思的是诚实,如此而已”不管是侍奉君主,还是交友的路上,都找不了诚信,诚信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桥梁,是我们彼此的信任。

王朗渡船

华韵和王朗一起撑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韵很为难,王朗还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韵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脱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王朗开始乐于助人,但在危难时,却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而华韵当初就谨慎地抉择是否帮助别人,一旦决定帮助,就要坚守诺言,不离不弃,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为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

诚信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步,我们必定成功,我们注定辉煌。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6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主要讲述魏晋时代士人的言行举止的一部书。 虽然有人认为魏晋士人不务实事,崇尚空谈,实乃误国之举。 但魏晋时代人们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开创了哲学思辨的风气,对后世也有着广泛的积极影响。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世说新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我主要谈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 开篇第一条就令我感触颇深。 第一条是“奴婢皆读书”,讲的是郑玄家的故事。 其大意是这样的。 郑玄是汉代的大经学家。 有一次郑玄使唤一名婢女,不合心意,准备鞭打她。 婢女还要解释。 于是郑玄发怒了,让人把婢女拖到泥水中去。 过了片刻,有一位婢女向那位被拖入泥水中的婢女问道:“为什么在泥水中那?”她回答说:“我去向他陈诉,适逢他在发怒。 ”这是文学篇开篇的第一条目。

这一条目非常有意思。 第一,在当时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读书的。 能够读书的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 而婢女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地位比较低的。 而在郑玄家中婢女也是读书的。 我们可以看到,婢女们在郑玄的影响下也在读书。 这反映出了郑玄的家风。 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郑玄由于生气想要打一位婢女,婢女“方自陈说”。 我们知道,作为地位低下的婢女一般是不敢为自己申辩的。 然而郑玄家的这位婢女很有个性。 她毅然为自己申辩。 因此我认为这位婢女的行为就应该是读书的结果。 读书使得婢女个人精神觉醒,使她敢于为自己申辩。

读过这一条我对郑玄想打婢女极不赞成。 首先郑玄是一位有身份的官员。 官员就有官员的行为准则和心胸。 况且,从本条目中看不出婢女有什么错,只是由于郑玄觉得婢女做的不称意就要打婢女。 这样的行为有失一位官员和大学问家的风范。 当然,我们看《世说新语》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 从我们今天男女平等观点会认为打婢女是一件极为可耻的事情。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责罚一位婢女将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不必苛求古人。

《世说新语》把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记载下来,个人认为这主要是为了反映郑玄这位大学问家对于周围人的影响。 由于受郑玄的影响,婢女皆读书。 这不仅说明了郑玄的对周围人的影响大,也间接地说抿了读书已经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风气。

除此之外,我还对“官本是臭腐”这样一条目颇有感想。

书中原文是这样的。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时人以为名通。

大意是有人问殷中军:“为什么将要得到官位时就会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时候就会梦见粪便?”殷中军说:“官位本是臭腐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到时候就会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是粪土一样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到的时候就会梦见污浊肮脏。 ”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看了这则小故事,不禁有几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古人会梦到棺材尸体和粪土。 从某种角度来说,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古人梦到棺材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崇尚玄言虚淡的社会。 对于官位,当时的社会并不是十分的热衷。 而且很多人更视官位钱财为污秽之物。 当时的普遍风气是这样的,所以古人在得到官位时梦到棺材尸体也就不足为奇。

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们的认识。 文中最后还写道“时人以为通”。 可以看出以官位为腐是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赞同。 魏晋时代的士人的价值追求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此外,我还对“七步作诗”这则小故事有一些感慨。 故事大意是魏文帝曾经命令弟弟东阿王曹植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做不出就要杀掉曹植。 曹植在七步之内就做出了一首诗。 这首诗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魏文帝十分惭愧。 对于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管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的争执。 个人认为《世说新语》之所以把这则故事记载下来是因为曹植的才思。 读到这则故事,自己非常惊讶于曹植的机敏与才华。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代士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看《世说新语》非常有收获。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7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名著不计其数,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世说新语》。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级的逸闻趣事。 《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 庾公说:" 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 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 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 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高二作文800字

下一篇:名人传读书心得300字10篇(名人传读书心得300字左右)
上一篇:围城读书心得优秀作文高二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