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新编同步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视频)

2022-12-08 13:32: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4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

《d t n l》

课前准备

1.课件,拼音卡片,写有声母、韵母的房子图两个,写有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的信封图。 (教师)

2.橡皮泥。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摘苹果。 出示一幅苹果树挂图,树上结着6个单韵母苹果和6个声母苹果。 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一名学生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盘,(出示两个有编号的空果盘图)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因为ɑ、o、e、i、u、ü是韵母,所以把它们放在1号盘子里,b、p、m、f、y、w是声母,所以把它们放在2号盘子里。

3.开小火车读1号盘子里的单韵母。

4.引导学生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声音要短。 )

5.指名读声母。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学习音、形

1.课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试着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们见过它们吗?

预设:我在幼儿园里学过d、t、n、l这四个声母。

我妈妈教过我d的读法。

我问过奶奶t念什么。

3.学生同桌互读d、t、n、l。

4.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讲解发音要领: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 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发n时,气流是从鼻腔出来。 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5.教师出示d、t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d、t,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口形。

6.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7.出示n、l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8.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图中立起来的鼓和旁边的鼓棒组成了声母d。

跳舞的姐姐拿的伞把像声母t。

舞台上艺术节的彩门像声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声母l。

9.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首字母歌。

预设:敲小鼓ddd,小伞把ttt,

一个门洞nnn,小鼓棒lll。

10.课件出示儿歌,指名领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1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12.课件出示d和b、p;n和m;t和f;l和i。 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

13.课件出示“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小伞把ttt,一根拐棍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根小棍lll”。 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对读。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和“语境歌”。 “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难为易。 另外,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地记住拼音的样子。 加上儿歌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印象深刻。

三、观察思考,学习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中d、t、n、l四个拼音娃娃分别住在四线格几楼。

预设:d、t、l住在一格和二格,n住在二格。

2.指导书写d。

(1)课件演示声母d的笔顺,学生书空。

(2)指名说说d的笔顺。

(3)教师在四线格里范写d,重点讲解半圆要占满中格,竖从上格三分之二处起笔,到三线收笔。

(4)学生在四线格内独立仿写两个d。

(5)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范例,引导学生说说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3.指导书写t、n。

按照指导书写d的方法“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互相评价——再练写”指导学生书写t、n,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占格、笔顺、笔画位置等。

4.学生独立仿写l。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此环节教师设计时分为三个层次,指导书写d时特别细致,从笔顺开始,再到每笔起、收笔位置,占格等,教师都做了一一的讲解;在指导书写t、n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书空、仿写中渐渐掌握每个字母的书写要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心观察在书写中的重要性;在书写l时,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方法,又由于这个字母比较简单,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 与此同时,在交流展示作品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四、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捏一捏。 操作规则: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捏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合作。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

3.展示捏好的作品,请全体同学欣赏,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兴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 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送信》,教师把声母房、韵母房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替生病的马伯伯把写有声母d、t、n、l,韵母ɑ、e、i、u、ü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指学生到前边逐一送信。

3.集体订正后齐读拼音。

4.引入新课,这五个单韵母与这四个声母相遇,又会组成哪些音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d、t、n、l和单韵母的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有趣的“送信”游戏,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巩固复习旧知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拼读

1.学习n的拼读。

(1)教师拿出单韵母ü和声母n,组成音节nü,学生自由练习拼读三遍。

(2)学生领读、小组赛读音节nü。

(3)教师板书音节nǚ,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nǚ。

(5)读这个音节时,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是一个女孩儿。

妈妈是女人。

姥姥有两个女儿。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n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

(8)课件出示ná、né、nǐ、nù四个音节,同桌对读,读错的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指名领读四个音节。

2.学习l的拼读。

(1)教师从房子图上拿出声母l,和单韵母ü组成音节lü,指3名同学试拼。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

(3)教师板书lǘ音节,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开火车读lǘ。

(5)教师引导学生用lǘ说一句话。

预设:爷爷家有一头小毛驴。

毛驴在草地上跑。

毛驴的叫声很大。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l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 注意:当学生提到l和o能组成音节时,教师要予以纠正,把正确的音节写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诉理由。 如果学生拼出了三拼音节,教师予以鼓励,但不做重点讲解。

(8)课件出示lā、lè、lì、lù四个音节,学生个别读、领读、小组开火车读。

3.学习d、t的拼读。

(1)学生四人一组,组长任意拿出一张音节卡片,指名拼读,读对了其他组员跟读,读错了其他组员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对多的组获胜。

(2)课件出示dǎ、dé、dī、dú、tā、tè、tí、tú八个音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用你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说、讲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活与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是课本,生活即是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里设计的“用你喜欢的拼音说一句话”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汉字时,根据拼音是识字的手段,将学习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2

《g k h》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图片、录音机、情境设计图。 (教师)

2.声母ɡ、k、h的字母卡片;“画”“打”汉字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 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 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 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 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 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 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g、k、h)

3.揭示课题:g、k、h。 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 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g。 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g,学生开火车读声母g,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g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g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ggg。

生2:像个花环ggg。

生3:鸽子鸽子ggg。

生4:倒写6字ggg。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 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 )感受气流的强弱。 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 两组比赛。 奖励小红花。

3.学习h。

导学: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h,谁来当小老师,告诉我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一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

(1)教师指名读声母h,学生跟读声母h,学生开火车读声母h。

(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带有he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

生:荷花、小河、黄河等。

(3)启发学生思考:声母h要怎么读呢。

(4)教师指导学生集体读,小组比赛读。

4.课间操:大家学得真好,请休息一会儿。 我们来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手指。

5.写一写。

(1)过渡:小朋友们这么快就与三个新的声母宝宝交上朋友了。 现在咱们一起到声母宝宝的家里去看看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它们住在哪个格里?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有没有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写一写呢?

(4)教师讲解正确的写法。

g的写法:g在中下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左弯,注意弯钩不要挨上第四线,ɡ两笔写成。

k的写法:k在上中两格,先写一竖,再写左斜右斜,注意一竖不要顶格,还有左斜右斜要一笔写成,k共两笔。

h的写法:先写一竖,再写左弯竖,在上中两格,注意上格不要顶格,h也是两笔写成。

(5)学生拿出拼音本书写g、k、h。

(6)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法,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的辅助教学,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ɡ、k、h的读音、字形及其写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游戏巩固,熟记g、k、h

1.过渡: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音节。 音节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可以利用音节认字,还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书读报呢!我们现在就来拼一拼吧!(多媒体课件出示:ɡ和ɑ、ɡ和e、ɡ和u的拼读,还有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 )

2.教师指导游戏:请出同学扮演声母和单韵母,玩碰碰车游戏。 请同学们读出碰到一起的音节。

3.出示教材中的两拼音节,同学们读音节。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使学生爱学拼音,乐学拼音。

四、游戏体验,巩固练习

1.教师讲解叫醒拼音宝宝游戏的方法:调皮的音节宝宝都玩累了,跑到纸牌下面休息去了。 你们还想不想和它们玩。 请把它们叫醒吧!拼音宝宝说不定还会给你奖励小红星呢?翻开纸牌,如果看到红星,全班孩子便欢呼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

2.全体同学快乐游戏。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把声母ɡ、k、h与单韵母ɑ、o、e、u的卡片找出来,教师读音节,学生迅速把相应的声母和韵母找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gā、gǔ、hé、kè、kù、hú,学生认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被称为“两拼音节”。

3.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g、k、h三个声母,以及它们和单韵母的拼读,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g、k、h的“三拼音节”。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对比音节,学习三拼音节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西瓜图片,请学生说出名称。

2.出示guā这个音节卡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音节与以前学过的音节的不同之处。 (由三个字母组成。 )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guā。 guā是三拼音节,ɡ叫声母,u叫介母(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像一座桥梁一样连着声母和韵母),ɑ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g,再读u,紧连着读ɑ,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

4.教师范读:(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5.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女孩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 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6.教师板书:guà、guō,引导学生说出音节中哪个是声母,哪个是介母,哪个是韵母。 学生练习拼读音节。 教师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7.多媒体课件出示三拼音节:

kuā huā kuò huǒ

小组做三拼练习,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引出三拼音节,再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三拼音节的各部分名称,明确三拼音节的读法。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种方法,练习三拼音节

1.过渡:你们读得真准确,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加这些三拼音节朋友的聚会,聚会时,三拼音节朋友都戴上了声调符号的帽子,你还能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吗?

2.抽读卡片

(1)guà kuā huā guō kuò huǒ

指名认读,能直呼的就直呼,不能直呼的可以拼读。 (每个音节请两三个同学读。 )

如果学生不能读准确,要分析是声母读不准,还是韵母读不准,还是不会拼读,给予具体的指导。

(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这个音节?

3.多媒体课件出示对比音节练习,学生读音节,比较每组音节的不同点。

gā——guā kā——kuā hā——huā

gū——guō hú——huó kù——kuò

4.拼读生活中的音节。

(1)过渡:快来看,厨房中的这些音节朋友,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2)要求:看图,先拼读音节,再说这个音节的家在哪儿?

(3)(课件出示音节和图)

①音节有:guā guō huā huǒ guǒ

②生活情景图中包括:瓜、锅、花、火、果

(4)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时教学生如何表述,例如:ɡuā的家是瓜。 )

(5)利用课件来订正。 指名拼读,说清楚音节的家在哪儿。

5.巧用音节,课中休息:音节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高兴得唱啊,叫啊,笑啊。 快来听听它们的声音。

(1)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

①gā gā  ②hā hā

③gū gū  ④huā huā

⑤guā guā ⑥guō guō

(2)学生拼读这些音节,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鸭子gāgā叫。    小青蛙guāguā叫。

小白鸽gūgū叫。    蝈蝈guōguō叫。

小伙伴hāhā笑。    小溪流huāhuā流。

(3)请带头饰的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抽读,对比认读三拼音节,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三拼音节,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图片识字,练习说话

1.音节朋友不仅能和我们做游戏,还能帮我们识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学生思考:谁正在做什么?(小熊猫在画画,小老虎在打鼓。 )

2.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画画”“打鼓”词卡,指名认读。

3.教师将音节去掉,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开火车读生词。

4.教师出示“画”“打”字卡,4人一组,组长手拿字卡,其他3个成员抽读生字,比一比谁把字音读得最准确。

5.全班开火车读生字。

6.引导学生用“画画”“打鼓”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看图画,学生字,将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五、朗读儿歌,巩固音节

1.过渡:其实这些音节朋友还能帮助我们读儿歌,快来看。 (课件出示儿歌《说话》)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音节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3.教师指两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

4.集体纠正错误读音。

5.同桌对读儿歌,争取读准每个字音。

6.教师让4对同桌展示自学情况。

7.课件出示练习题:儿歌中一共介绍了(  )种声音,分别是(   )、(   )、(   )、(   )、(   )、(   )的声音。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巩固本课所学音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懂得学拼音的好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

《j q x》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_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 (教师)

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 )

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 )

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

(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_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 )

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_。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和拼音卡片。

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

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

(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

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

2.认读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 )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qq。

(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

生1:左上半圆qqq。

生2:q很像数字“9”。

(4)编儿歌:七个气球qqq。

(5)男女生拍手读。

3.认读声母_。

(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 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 )

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

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

(3)(出示声母卡片_)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_。

(4)编儿歌:刀切西瓜___。 小组赛读。

4.学习j、q、_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 强调占格和笔顺。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纠正写字姿势)

5.游戏巩固。

(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

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

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 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

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 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 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 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_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_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_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_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_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_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_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_就摘帽,小ü见到j、q、_,去掉两点还念ü。 ”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

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_与ü组成的音节。

设计意图:j、q、_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_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_,jq_,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___,大家吃得甜蜜蜜。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王国,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 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___。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 )

2.复习j、q、_与i相拼的两拼音节,(课件出示音节:jī jí jǐ jì)指名拼读。

3.(课件出示:jü)再来拼一拼这个音节。 引导学生发现音节中的错误。

4.教师导问:为什么有错误呢?引导学生说出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_就摘帽,小ü见到j、q、_,去掉两点还念ü,所以ü上不能有点。

5.(课件出示正确的音节:jūjújǔjù)指名拼读。

设计意图: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ü都和j、q、_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_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_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_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_,必须小i来联系。 ”

2.(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 (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āqiā_iá)学生练习拼读。 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三拼音节的学习一直是个难点,在写音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中间的i丢掉,而借故事和儿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就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三、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_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书中两幅图片)来打个招呼吧!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dā j īmù   _ià qí

搭 积 木   下 棋

(1)学生自由拼读。

(2)开火车拼读。

(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

(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拼音的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要与识字、说话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使拼音的教学更加有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拼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 )

2.引导学生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

(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

(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做到拼音不离汉字,汉字不离词语,词语不离文章,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早品尝到学习拼音的成就感,而且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 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找到所学的声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总结收获: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拼音王国,不但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而且认识了两个汉字宝宝,还学会了好多儿歌,老师觉得大家真的很了不起。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

2.拓展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一下,找一找,在哪儿还能听到或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或音节。 只要大家留心,就一定会找到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音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拓展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4

《z c s》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前学过的声母和韵母的卡片、zcs的拼音卡片、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卡片。 (教师)

2.萝卜形状的带调整体认读音节卡片。 (教师)

3.生字和词语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母卡片。 )

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今天,是拼音宝宝小i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小i唱《生日歌》好吗?(课件出示:卡通的韵母i,面前放着一个点燃蜡烛的蛋糕。 )小i有一个愿望,它希望大家帮它邀请三位新的拼音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大家愿意帮忙吗?

3.出示z、c、s的拼音卡片,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过生日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为小i找三位新朋友,并邀请新朋友来参加生日会的过程中快乐轻松地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

二、图文结合,学习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现在,我们就出发,去结识我们的新朋友吧!

2.学习声母z。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 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 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

(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开火车读声母z。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插图,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样子。

(7)引导学生读儿歌:我会写字zzz,像个2字zzz。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声母z,也就可以邀请它去参加小i的生日会了,小i特别高兴,马上走过来和声母z跳起了舞,瞧,它们组成了一个音节,这个音节不能拼读,只能整体认读。 (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i。 )这样的音节叫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对比朗读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学生认真倾听,找出差别。 (声母z读得轻而短,整体认读音节zi读得长而响亮。 )

(3)学生练习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ī、zí、zǐ、zì。 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

4.指导书写声母z。

(1)过渡:跳了这么久的舞,声母z都累了,它要回家休息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吗?

生(预设):四线格。

(2)引导学生观察z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四线格中书写。

(二)知识迁移,学习声母c及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我们已经顺利地邀请到了第一个拼音宝宝,现在我们要去找另外两个拼音宝宝了。 它们也藏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2.学习c的发音。

(1)教师仔细看图,出示c的卡片,你能在图中找到这个字母吗?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刺猬”的“刺”的一声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c的读音。

(3)教师范读c,学生观察教师口形。

(4)学生自由练读c,体会发音要领。 当小老师领读声母c。

3.记住声母c的形。

(1)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c的样子。

(2)引导学生编儿歌:小小刺猬ccc,半个圆圈ccc。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顺利地邀请到声母c,小i又来和声母c跳舞了,它们组成整体认读音节ci。

(2)引导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ci。

(3)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cī、cí、cǐ、cì。 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

5.指导书写声母c。

(三)运用规律,小组合作学习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出示声母s的卡片。

过渡:最后一个声母宝宝,你找到了吗?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前边两个声母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声母s的发音。

自学提示:

(1)找出图中与声母s形状相似的部分。 说一说,图中蚕宝宝在干什么?

(2)借助“吐丝”的“丝”的音试着读声母s。

3.学生汇报,指名认读声母s。 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想办法记住声母s的形,然后派代表交流。

5.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

(1)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整体认读音节si,教师巡视,纠正发音。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sī、sí、sǐ、sì。

(3)指名领读。

6.指导书写声母s。

设计意图:将汉语拼音的教学与说话、看图、情境创设、朗读儿歌紧密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快乐游戏,巩固认读声母和游戏拼读

1.过渡:生日宴会继续进行,现在拼音宝宝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

2.游戏:比谁反应快。

找6名同学每人手里拿一张拼音卡片,卡片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或声母z、c、s。 老师随机读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拿着相应卡片的同学听到后马上跳一跳。

3.游戏:拔萝卜。

黑板上贴有萝卜形状的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学生举手到黑板前摘下卡片领读并组词,读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萝卜作为礼物。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区分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巩固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建立起拼音教学与语言文字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了小i的生日会,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给小i过生日。

2.游戏:吃蛋糕。 (课件出示:切成块的蛋糕,每一块上都写着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 )

3.导学:瞧,拼音宝宝们要吃蛋糕了,不过只有先读出蛋糕上的音节或声母才能吃到蛋糕,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给小i过生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情境激趣,拼读音节

(一)学习两拼音节。

1.过渡:来参加小i生日会的拼音宝宝可真不少,瞧,它们也来了。 (课件出示韵母:ɑ、e、u)它们也想认识z、c、s这三位新朋友,很快它们就和z、c、s交上了朋友。

2.课件出示z、c、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3.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音节。

5.加上声调读一读:课件出示带声调的音节,学生开火车拼读。

(二)学习三拼音节。

1.过渡:z、c、s成了生日会上最受欢迎的拼音宝宝,大家都来和它们交朋友,它们不但组成了两拼音节,还组成了三拼音节,现在我们就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课件出示z、c、s的三拼音节。

zuócuōsuǒ

3.引导学生回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5.开火车拼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情,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巩固了音节的拼读。

三、联系生活,认字学词说句子

1.过渡:同学们看,来参加今天生日会的还有一些字宝宝。 (课件出示学过的生字:爸、妈、马、土、不、画、打、棋、鸡。 )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字。 (出示“字”的卡片。 )指名认读生字“字”和整体认读音节zì。

2.课件出示“学”。 教师引学: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

3.指名给“学”扩词。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指名认读。

4.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 出示“句子”的卡片,指名认读。

5.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教师介绍: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句子”。

6.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指名拼读词语。

8.继续学习会认字“字、词、语、句、子”。

设计意图: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学词、认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文的学习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词认字,拼读音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词认字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四、朗读儿歌,拼读音节

1.过渡:大家都在为小i过生日,我们也为小i的生日会献上一首儿歌怎么样?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 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找一找,儿歌中还有哪些音节是我们学过的,在书上做好记号,并和同桌互相拼一拼,读一读。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7.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将朗读儿歌、拼读音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学拼音,边读小韵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重点提示,总结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现在小i的生日会就要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能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一说吗?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发现读这几个音时,舌头都是平伸的,所以这三个拼音宝宝都叫做平舌音。

4.朗读儿歌,结束本课。

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全靠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从小学好它。

设计意图:归纳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三个声母的共同特点,用儿歌的形式突出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5

《zh ch sh r》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

2.zh、ch、sh、r和zhi、chi、shi、ri的音节卡片。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们打个招呼?

2.指名读,齐读。

3.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 )zi、ci、si我们又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利用游戏使学生打开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条理、有目的地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课,自主互动

1.学习zh、ch、sh、r的音和形。

(1)(出示情境图)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能在情境图里找到相应的声母朋友吗?请把声母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 (老师在黑板上打乱顺序摆出zh、ch、sh、r四张拼音卡片和课本中的情境图。 )

(2)请学生上台摆卡片。

(3)学生说说这样摆放的理由。

预设:

学生甲:我看到这幅图上有小猴子在织毛衣,所以我把卡片zh放在它的下面。

学生乙:因为图上的小板凳和椅子合起来有点像zh,所以我把zh这张卡片贴在它的下面,我还看见了长颈鹿在值日,她正在认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写着“日出”两个字。

学生丙:我还看到小刺猬在椅子后面,合起来就像ch,所以我把ch放在它的下面。

……

(4)老师领读声母zh、ch、sh、r,引导学生比较zh、ch、sh和z、c、s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翘舌音,z、c、s是平舌音。 (zh是翘舌音,发音的时候舌头要翘起来。 教师用手演示舌头翘起来的动作。 提示z和zh发音的区别。 )

(5)老师出示带有zh、ch、sh、r、z、c、s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生共同做游戏:听音举卡片。

(7)学生自编儿歌。 比如,“小猴织毛衣,zhzhzh;刺猬吃苹果,chchch;一只石狮子,shshsh;小苗小苗,rrr。 ”

2.学习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zhi、chi、shi、ri。

导言:声母z、c、s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它们分别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谁能在黑板上的紫色方框里写出来。 (老师在声母zh、ch、sh、r的卡片旁边画上方框。 )

(2)请四个学生上台写。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四声。 (强调声母要读得轻短,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且长。 )

①出示zhi、chi、shi、ri及它们的四声,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同桌检查,认不准的可以请教老师。

③教师指名读。

④学生选音组词。

3.练习巩固。

(1)游戏:魔力耳。

①首先由老师任意抽读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然后由学生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 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②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1颗“☆”。 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看看谁得的“☆”多。

(2)游戏巩固,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手形游戏)

小朋友伸出手,老师读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听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举得平平的;如果听到的是翘舌音,那么就把手翘起来。 (师读声母,生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图与字母是有联系的)来猜字母的读音,教会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拼读音节

1.学习zh、ch、sh、r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大显身手”。

(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拼读音节。 (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

zhā zhè zhù zhuā zhuō zhí

chá chě chū chuā chuō chī

shǎ shè shù shuā shuō shī

rè rǔ     ruò rì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分别是“智慧组”“可爱组”,每组分发4张图片。

shǔshùchǐzishísìrìlì

数数尺子十四日历

sìshírìqīhēcháshízì

四十日期喝茶识字

①每组选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拼读音节,看看哪组最先把4张图片上的音节拼读出来。

②再从各个小组里面选3个拼读速度最快的同学当“智多星”,上台接受另外两个组同学的挑战。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知识,而且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可以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并感受到浓浓的伙伴情,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把zh、ch、sh、r四个声母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吗?

1.教师指导学生说说zh、ch、sh、r四个声母的组成。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课件出示拼音写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写zh时,两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教师重点指导r的写法,看看r的形状像什么,是不是像小草发芽了?来,跟着老师一起读:小草发芽rrr。 (书空r。 )

4.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 (提示:同学们写字时,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笔握好。 )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

6.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气氛活跃。 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五、谈话结束

今天学到了哪些本领?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也有利于教师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指导学生读音节。

1.zh—a z—e z—u sh—u—o

2.shā shè shǔ chù zhuō shuò

3.sì shí  rì qī  hē chá  shí z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生字、儿歌

1.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适时出示“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词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桌、纸”,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①引导学生指出:“桌”是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 可以用来吃饭、写字、工作。

②形象记忆“纸”:出示纸张,引导学生明白这就是“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2.“书声琅琅”。

(1)出示《绕口令》,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看谁最认真。

(2)指导学生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

(3)强调“四”和“十”的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绕口令》,学生感受韵律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新编同步教案

下一篇: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案)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